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佛寺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地方志,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在中外各种文献分类法体系中,佛寺志的归类不尽相同.佛寺志既有可能归属于佛教组织,亦有可能归属于史部地理类专志.在佛教分类法中,佛寺志则归属于佛教史地大类之中.  相似文献   

2.
少林寺是我国素负盛名的佛教寺院,是声名煊赫的禅宗祖庭,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在中国佛教史和武术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号称"天下第一名刹".  相似文献   

3.
刘晓 《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7):136-137+140
《僧宝正续传》和《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相继辑录了从北宋末年到明末清初,前后近600年重要禅师的言行资料,弥补了以往灯录传记的缺失与不足,承续了《禅林僧宝传》,有其特有的风格和重要的史料价值。《僧宝正续传》和《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的整理出版为学术界研究中国佛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以期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代报刊的一种特定形态,民国时期佛教报刊是研究中国近现代佛教史的重要文献.本文对这一时期佛教报刊的创办情况进行梳理,指出其时代特征、历史脉络,由此勾勒出民国时期佛教报刊出版的概貌.  相似文献   

5.
《大宋僧史略》与《宋高僧传》成书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宋僧史略>与<宋高僧传>是北宋初著名的佛教史学家释赞宁的两部重要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皆有重要影响.两部史籍的成书时间先后决定两部史籍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理清两部史籍的成书时间,有助于深化对两部史籍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肖忠纯 《兰台世界》2012,(18):32-33
依据文献和考古调查,辽代辽宁地区僧官有僧录、僧政、僧判和都纲等,民间自发成立佛教邑社组织.辽宁境内华严宗、密宗、禅宗流行,著名僧人有海山大师、妙行大师等.现存辽代佛塔、石窟、经幢和佛雕像,尤以辽西和辽北地区为多.  相似文献   

7.
<卍续藏经>是近代日本编纂的一部汉文佛教大藏经,主要收录在中国久已失传的中国佛教著作.它的编纂得到清末著名佛学家杨文会等人的大力协助,在文献编纂领域开中外交流合作之先声.  相似文献   

8.
佛教以其浓厚的文化属性赢得了中国人的认同,但是古代与近代的中国佛教史研究并不昌盛,佛教学术发展的状况也不能令人满意,这诚如陈寅恪在《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序》中所说,“中国史学莫盛于宋,而宋代史家之著述于宗教往往疏略,此不独由于意执之偏蔽,亦其知见之狭陋有以致之。  相似文献   

9.
佛教在日本的地位非常显赫,上层一向参与国家政事,僧人可以出任大僧正、大僧都、大臣禅师等重要官职,因此,有"皇国佛教"之说。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这短短的几十年间,日本政府开始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多次发动对华侵略战争。而且,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政府都将包括佛教在内的日本各  相似文献   

10.
刘秋尧 《大观周刊》2011,(50):25-25,15
《物不迁论》是我国后秦僧人僧肇所作的一篇关于事物存在状态的论文,在中国佛教哲学史上特别是佛教的现象论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物不迁论》同他的另外三篇论文:《不真空论》、《般若无名论》、《涅槃无知论》一起被学界公认为是深切把握了佛教般若"空"观学说的重要理论,对于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然,在中国哲学史上,《肇论》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本文则试图探究《物不迁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星神画像是六朝隋唐时代中国画家笔下的时髦题材之一。这些画像的来源、意蕴以及社会功能,以往很少被注意,而实际上它们是古代中国与域外天学交流的一大关节。 佛教在六朝时已盛行于南北各国,但它对于中土绘画题材的影响尚极微弱。传世及有著录的六朝绘画作品,绝大部分都是中国的传统题材——只有为佛寺所绘壁画不在此例。在当时画家中,有萧梁之张僧繇与刘宋之陆探微,二人名声甚大,却专以佛教题材的绘画名世。其中张僧繇更是几乎以佛画为专业,《宣和画谱》卷一云: 僧繇画释氏为多,盖武帝时崇尚 释氏,故僧繇之画往往从一时之好。 今御府所藏十有六:……。  相似文献   

12.
国清寺     
鲁非 《浙江档案》1998,(11):38-39
国清寺是我国佛教创立最早的一宗--天台宗的发源地.它自隋代创建,又经唐代200多年的经营,规模发展很大,特别是到了中唐,更是盛极一时.当时作为天台宗根本道场的国清寺,已成为我国佛教圣地.甚至日本、朝鲜名僧,也不远万里慕名来此寻求天台宗《法华》教义.  相似文献   

13.
南汉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其历代帝王推崇佛教,遗留的石碑、铜钟、铁塔、经幢及摩崖石刻造像等众多佛教文物,反映出其独具自身特色的佛教管理制度。首先,南汉建立起层级分明的僧官体系,以僧录统领治下佛教事务,各州设僧正,还设有都监这一僧官监督佛教事务,各基层寺院内有监寺、三纲和知事僧。其次,南汉设立了宫使制度,朝廷册封权宦担任宫使一职,分掌佛教事务,他们是皇帝和佛教之间的联系者,映射出南汉政权对佛教事务的掌控和管理。最后,南汉朝廷和官府对佛教事务的管理深入到对僧人、寺院和佛事活动的管理中。南汉佛教管理制度既延续了唐代中后期形成的僧官和功德使制度,又进行了适应自身管理需求的再创造,是处于唐宋之交这一转折时期的社会产物,是佛教制度化、世俗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杨克贤 《大观周刊》2010,(37):50-50
《四十二章经》是记述出家、在家精进修行,离欲布施等教义,相传是中国最早的经典。关于此经的真伪问题涉及最早译出的佛经和最初出现的佛教撰著,以及最初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而这是任何一部中国佛教史都要讲到的,所以近代学者争论最多。大多数学者承认其书不伪,但至今仍然不能定论。  相似文献   

15.
钱汝平 《图书馆杂志》2011,(1):73-75,69
五代後周释义楚编纂的《释氏六帖》是中国佛教史上一部重要类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佛学分类词典,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本文是对该书版本源流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英国黑水城文献实物的现场考察,提供了流失英国、法国的古代西夏文木活字印本和泥活字印本及从未发现的装帧形式,以及元代松江僧正管主八为沙州捐施佛经的新材料。对于活字印本的历史、书籍装帧史和元代初期沿海佛教和敦煌佛教的交流,进行了个案的分析,以新的视角对未经开掘的西夏文献搜集整理进行了追寻和探讨,为今后西夏文献的研究做了一定的基础工作,有利于促进国内对西夏文献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1938年10月下旬的一天,南岳圣地南台寺内的无际禅寺突遭大火,烧得个干干净净.人们唏嘘叹息,在这次火灾中,除了住持僧定智法师罹难外,寺内供奉了一千多年的无际禅师肉身菩萨也烧得无影无踪,成为不解之谜.直到36个春秋之后的1974年,其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8.
印刷术的产生,曾受到中国石窟造像活动的启发和影响;印刷术的发展,逐渐取代了石窟造像之功德活动.中国佛教石窟造像题记启发了初期雕版形式,中国佛教石窟造像之衰退,正与印刷术的发展完全同步.龙门石窟北朝刻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洛州灵岩寺沙门僧祭造石像记>是法藏刻<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父本".武则天当皇后,政治中心东迁洛阳,龙门石窟在初唐出现造像高潮.这是法藏刻经取法龙门石刻格式的缘由.  相似文献   

19.
义净,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僧人,一生曾数度赴西域求法,带回并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被尊为“三藏”法师。此外他的著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也因其内容与结构的独具特色和史学价值的丰富而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20.
从大云院壁画可以看出,唐末五代以降,禅、净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当时的画风也在渐渐发生着变化,即从人物画向山水画过渡。大云院壁画的艺术特征不仅反映了当时艺术的流变,而且为佛教史和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实物佐证,故显得异常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