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究性学习并不源于感知,而是始于问题。当然,并非任何问题都需要探究,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引起探究。但是,没有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探究呢?  相似文献   

2.
教师指出:第五册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同学们想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米尺度量黑板的长度,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吗?请一名学生上台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每个小朋友分多少?  相似文献   

3.
[背景]   今年8月,新教育实验第三届研讨会邀请我上一节“理想的课堂“示范课.……  相似文献   

4.
1.认识分数、单位“1”(1)自学课(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页最后两段,思考:①课本列举了哪三样东西?②这三样东西是怎样分的?③其中的一份用多少来表示?学生自学完毕回答第①题后,教师出示3张图片并说明我们可以把一块饼,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分别叫做单位“1”,让学生回答这些单位“1”被平均分成几份?红色部分是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同时,形成板书: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P85~P87“分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数的意义既是学生学好与分数有关知识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学会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阮祥珍 《江苏教育》2006,(2B):35-35
片断一: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课前。我在每张桌子上放着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许多纸片。请同桌两人将这些纸片分一分。  相似文献   

8.
秦琴 《教学与管理》2012,(20):52-53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端。通过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  相似文献   

9.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想探索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需要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苏教版教材将“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分别在本册、第六册、第十册三个阶段作了整体安排,本册主要教学把1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本单元教材编写集中体现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编写指导思想。教师们在读教材、钻教材、用教材的过程中,有必要领会、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秉承教材的编写立意,着力促进学生理解分数意义,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2)教师课件出示1/2: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分数,你会读这个分数吗?分数跟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一样呢?(生:分数有三部分组成。有两个数字,中间还有一条横线)  相似文献   

12.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拓展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将面临一个挑战,既要实现从“一个物体”到“一个整体”的认知突破。又要沟通“一个物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与“一个整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正处于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转变的时代,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落实并不理想,甚至到了沦为口号的尴尬境地。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其在培养学生思维、精神以及品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核心素养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为此,结合教学实践,反思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以期望数学核心素养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学习第六册时,已经借助直观操作,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现在要在这个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5.
胡宏伟 《湖南教育》2003,(16):51-51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尾我用课件出示了一道题:浪漫而富有爱心的兔妈妈,在三块同样大小的蛋糕上各取了一份蛋糕(如下图),分别递给了兔妈妈的三胞胎孩子小白、小黑与小灰。这三份蛋糕有什么异同?“这三份蛋糕形状不同,却是一样多的。”学生们很快找到了答案。“三份蛋糕怎么会是一样多的呢?”由于学习主题的迁移,学生很快用分数知识作出了解释:三份蛋糕各占同样大小的蛋糕的,因此三份蛋糕一样多。对学生的现学现用,我给予了肯定,却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系你的经验,你还有其他办法说明三份蛋糕一样多吗?弹性设问,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对于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是需要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灵魂是数学思想,数学思想能够推动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首先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案例,对教学的实施以及反思进行研究,并且用具体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徐频红 《湖南教育》2008,(2):42-42,36
一堂好课的设计,必定是在教师经过全面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产生的.看得出,两位教师对于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都是经过对教材的深刻解读与全方位的斟酌之后形成的,且各有所长.笔者在充分借鉴两个教学设计的精彩处之余,认为尚有几个方面值得探讨与商榷.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极少使用分数去相互交流,这就使得小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缺少经验的支撑,因而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它又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分数的意义"历来备受教师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一般会分成两个阶段: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分数的意义"。这两个阶段既不是相对孤立的,也不是循序渐进的,而应该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的。作为第一阶段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它承担了引领学生顺利进入分数这个"神秘世界"的重任,所以它的意义与地位尤为重要。但是,分数作为一个数,相较于学生原有的对数的感知,几乎有一种颠覆性的认识。它不同于整数范畴里的数,让学生有很实在的数感,分数有时有点让人"抓"不住。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处处为学生着想,创设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情境,不断满足他们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现以“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