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时代发展及产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跨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跨学科教学则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拥有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的芬兰,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现象为本的跨学科教学近年来备受学界的关注。现象为本的教学是以真实世界的现象为起点,通过对真实世界现象的观察和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构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兴趣。现象为本的跨学科教学具有兼具分科和整合的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及整合性、以现象纵向整合各学科等特点,并具有五个维度的评估标准和多样化的实施方式。我国实施跨学科课程教学需要兼顾课程的分科和整合、加强跨学科主题整合的研究、深入探讨跨学科课程的运作方式、提升教师跨学科的专业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本位型的教师教育被认为是芬兰基础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芬兰的教师教育经历了由个人经验型教师培养到研究本位型教师培养的转变,并不断完善研究本位型的教师教育模式。其教师教育在招生上实行“优中择优”的标准,在课程上以研究思维为导向,在实践教学上以行动研究为特色。文章试图探析芬兰的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理论及实践,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4.
5.
培养研究型教师——芬兰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以来,芬兰学生连续四次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名列前茅,令世界瞩目。虽然芬兰学生出类拔萃的表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高品质的教师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是促使其教育成功的关键。本文从芬兰以研究为基础教师教育实施的动因、涵义、理论模型及实施过程等层面,探讨了成就芬兰学生杰出表现背后的教师教育,对我国未来的教师教育的变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芬兰研究取向的教师教育把教学视为一种基于研究的思维活动,认为教师所做的研究是一种实践探究.这种教师教育模式将发展师范生的教学思维确定为培养目标,将教师培养过程设计为从基础阶段向概念化阶段的发展,把实践设计为教学实践和研究实践两部分内容.在培养过程中具体采用理论学习—实践—研究的整合模式实施,师范生研究方法的学习贯穿计划始终,教学实践分三个阶段、三种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 相似文献
7.
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是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及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芬兰之所以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与其高质高效的教育不无关系。芬兰教育改革,尤其是高中教育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芬兰模式”。其中。芬兰名的罗苏高中改革正是这一模式很好的体现。该校的改革被列为联合国教科组织中一项重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以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为理论依据,以现代外语教师教育理念为指导,深入探索并实施对地方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英语准教师培养的要求。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集中在四个方面:完善英语学科教学类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法及其他教学理论课程;改革课程评价机制;建立新的教育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11.
姜蕴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2):40-44
研究本位教师教育中学习项目是动态的,根据动态的教育结构而定,所有的教学均以研究为基础,组织活动提供学生在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时实践、讨论、决策制定和解释机会。研究本位教师教育对我国教师教育范式的开发和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适应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制定并实施具体明确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设计和实施,必须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和谐发展为目的;应当遵循时代性和前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统一性和灵活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基础性和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原则;建构与教师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依此提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模式及其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正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2):57-59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及技能,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其培养模式应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边界机制”理论分析一位师范生的顶岗实习经历,从中反观教师教育课程.作者认为,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教育实习应该与理论学习紧密衔接,教育实习也应帮助实习生理解和运用在师范院校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笔者进一步提出以具体教学任务为核心,提供多种课程资源,促进教学反思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学习:搭建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规定开设的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开发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更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教育生活中的存在状态甚至生存方式。高等师范教育在承担一般高等教育任务和遵循其一般性原则的同时,还必须依据基础教育的现象和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其发展的方向和策略,研究性学习以其体验性、完整性、开放性成为搭建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桥梁。研究性学习与高等师范教育的融合不仅弥合了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之间的种种疏离,并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成长。 相似文献
16.
《欧洲教育》2013,45(1-2):98-115
Four years ago the German Education Council presented it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close links betwee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1974). Although, on the one hand, these recommendations could be regarded as a reflex reaction to the partly negative experience of the first phas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inked to the names of Robinsohn and Blankertz, on the other, the Education Council's recommendations did point up prospects for a new innovational strategy, whose central feature was teacher 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he linking of continuing teacher education to such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discussion on educational policy gave rise to a series of projects that tested a number of versions of this strategy for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7.
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改革提出强烈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适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首先是哲学、教育和课程教学理念的变革,然后是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和课程教学评价等的变革,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从上述几个层面适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