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光中散文的语言和文体意识表现出鲜明的选择性,主要针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坛散文创作的"软性"弊病及固有模式;对抗的焦点是散文语言及文体的不同表现方式;对抗的策略是在语言及表现技巧上的中西合璧及感性和知性相济的诗性创作,而这种对抗的归属则是将散文创作引向讲究弹性、密度、质料的现代散文创作。这种对抗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但同时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党争活动频繁、激烈,朱熹作为南宋道学党魁,其毕生亦深陷党争旋涡之中,党争活动对其散文创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从朱熹党争时期的散文创作中,可见南宋衰世之中党争乱局的激烈复杂;二是在"以文为器"的散文创作观念下,朱熹党争时期的散文创作服务于政治斗争的现实需要;三是朱熹在不同党争时期的散文创作受其心境影响,有着不同的书写内容和情感基调;四是可从其党争与散文创作中见其多层次的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作为北宋诗文革新的先驱,在诗、文、词、赋方面都颇有成就,尤其是诗歌、散文和词的创作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范仲淹的诗作,有意反拨西昆的巧靡,克服了宋初白体余风浅陋之弊,摒弃了宋初晚唐体诗工细纤小的特点,抵制了"东洲逸党"狂傲使气的诗风,表现出淳朴淡远、真切朴质、淳厚和静的特色.他的散文创作成就不逊于当时的王安石和曾巩,堪称宋代散文的一位大家.他的律赋技巧运用精熟,并总结创作规律,提出"体势"说,对律赋学有重要贡献.他的词作,在题材上拓宽了当时宋词的内容,表现出宏深阔远的艺术境界,有力地冲击了宋初"诗庄词媚"的观念,是北宋豪放词派的先导,在宋词发展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4.
作为画家,冯骥才绘画的眼光和手法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散文创作。无论是画面的色彩描述,还是画面光影的表现,都体现出冯骥才散文“以文作画”的艺术,他的散文充满着诗情与画美。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是中唐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对后世散文创作曾产生过较为明显的影响,故对其散文思想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该文在介绍刘禹锡的散文创作概况和成就后,从刘禹锡所提文、道的涵义及其诗论与文论之比较等方面对刘禹锡的文道观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研究刘禹锡散文当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是中唐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对后世散文创作曾产生过较为明显的影响,故对其散文思想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该文在介绍刘禹锡的散文创作概况和成就后,从刘禹锡所提文、道的涵义及其诗论与文论之比较等方面对刘禹锡的文道观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研究刘禹锡散文当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7.
《庄子》一书对苏轼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人格境界上,苏轼接受了庄子齐一万物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形成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创作观上,苏轼受庄子"物化""忘我"思想境界的影响,形成"虚静""忘我"的创作观。在审美追求上,苏轼接受庄子无待、天游的和与自然同一的思想,他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平淡自然的审美风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从周作人的散文观出发,探讨周作人散文理论及创作对台湾现代散文理论和创作的影响。指出台湾现代散文理论是对周作人"美文"传统的承续;在台湾散文创作中,无论是题材、语言,还是风格等方面,也都明显地借鉴了周作人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王符的《潜夫论》是东汉散文的代表作.由于身处汉代经学盛行时期,王符散文创作受到了经学经典和经学活动的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文章结构上,体现出“依经立意”的构思方式;文章构句上,表现出对儒家经典句式的仿写和句法技巧的借鉴;文章论述方式和文体上,表现出受经师解经言说方式和经学论辩活动影响的痕迹.王符散文与汉代经学关系密切,是汉代经学与文学互动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纪念与回忆散文创作,是20世纪中国散文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写人记事的优良传统,也有效地吸收了外国散文注重自我个性充分表现的优点,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突破了某些散文创作中长期存在的框子和格套。它不仅表现出被纪念与回忆者的高尚与伟大,也反映出作者的不凡。总体来看,它具备四个特点:充满真情实感;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与意识形态色;具有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语言具有散文美。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纪念与回忆散文创作,是20世纪中国散文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较多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写人记事的优良传统,也有效地吸收了外国散文注重自我个性充分表现的优点,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突破了某些散文创作中长期存在的框子和格套。它不仅表现出被纪念与回忆者的高尚与伟大,也反映出作者的不凡。总体来看,它具备四个特点:充满真情实感;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与意识形态色;具有丰富复杂的思考内涵;语言具有散文美。  相似文献   

12.
宋初散文的创作经历了几次发展变化:先是盛行晚唐五代卑陋萎弱的文风;继之以柳开等人为代表的"复兴古学"的仕子之文;再变为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瑰奇精巧"的馆阁之文;最后演变成拙涩古奥的时文。宋初散文的创作成就虽然不大,但它却是整个宋代散文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北宋中叶散文创作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北朝散文总体发展状况的全面分析、阐释,并结合民族融合、文化融合以及北方士人秉持的儒家文化传统三个方面,探讨北朝士人在创作上普遍存在的重"笔"轻"文"的功利文学观,以及传统的经世致用观念在北朝士人中间形成的牢固的关注现实思想,归纳出北朝散文"笔"盛于"文"的总体特征。北朝长期处于外族统治之下,民族矛盾较为突出,统治者和汉士族在文化上的差距难以弥合等,是最终形成北朝散文"笔"盛于"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席慕蓉散文作品的特色与写作技巧体现在:一方面出于女性作家对花的钟爱,花在其散文创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从色彩的搭配、句式运用等方面表现出了其散文的音乐美和抒情味.  相似文献   

15.
魏际瑞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散文理论上主张“以情为本”、“注重气势”、“文主平实”,在散文创作特色上表现为“文以法胜”,他的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在明末清初有较大影响。对揭示“宁都三魏”与“易堂九子”散文理论及散文创作的丰富内涵,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盛唐的散文创作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抒情性极强的干谒文大量出现,其浓烈的激情、雄放的气势,完全摆脱了骈体文那种隐晦曲折表达方式的束缚,是盛唐之音在散文领域最突出的一种表现形态;碑志文经张说等人的改造,进入到文学散文的行列中,并在后来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传记文学;书序类散文从两个方面得到改造,一是骈散间行,更便于情感的抒发,二是不事雕琢,充分表现出一种自然之美。此期书序类散文还在描摹景物及创造意境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冯秋子的散文创作越来越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她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生养自己的蒙古高原和人民的深切眷恋与关注;并在此基础上流露出浓厚的生命意识。她讴歌善良、追求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为两种不同的生命价值取向提供了整合的构想和可能。冯秋子的散文力求用最朴素的词语表达最真挚的内容,并受蒙古长调的影响,形成一种舒缓自由的内在节奏,具有深入人心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8.
纪可妹 《考试周刊》2013,(68):17-18
沈从文的根在湘西,湘西文化孕育了从文散文中独特的文化氛围。沈从文生长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对之充满了不可言说的温爱,同时他凌驾于湘西文化之上,在散文创作中表现出这样的文化意象:一方面对湘西自然之子的生命形态大加赞美,另一方面对湘西历史与现实中的悲剧性命运感到"无言的哀戚"。这种"又痛苦又快乐"的情绪,使他的散文具备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一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曾留学英国,其散文作品与英国随笔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散文理论及创作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也有许多一致,因此可断定他的散文受英国随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施雨经历了"弃医从文"到"去美海归"的身份转换,不断加深对中西文化的新认识和新思考,创作上彰显出文化取向的种种新变化。在诗歌方面,她善于以西方技艺来表现中国人文传统;在散文方面,她以"海外移民"和"海归"亲历者和见证人的独特视野和眼光把中美复杂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差异原汁原味地展示给读者,诉说自己对中美文化的真实感受;在小说方面,她以一种独特的思路和视角对北美新移民身上的文化心理压力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形象的展示,并试图寻找解决文化冲突的融合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