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马迁史记名言录》序张登第编选《司马迁史记名言录》,这在司马迁研究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事,“韩城市司马迁学会”的同志们,在研究中开拓出这一新领域,这对领会《史记》要义,弘扬司马迁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实在可庆可贺。书称“名言录”。名言者,善言也。那么,...  相似文献   

2.
"商战"剧的伦理主体身上表现出博弈生存的经济品格与消费享受的个人品格二者并存的伦理观,而这种悖论的伦理观正是以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融合而构成的现代世俗主流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从博弈生存与休闲享乐的世俗伦理两方面,分析在中国"商战"剧中表现出来的以经济牟利进取和消费享乐共同构成的世俗伦理观的悖论存在.  相似文献   

3.
王俊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1):29-34
大姚彝族的生态伦理观一方面表现为对自然的尊重,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人类自身的尊重.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彝族传统的生态伦理观对大姚县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姚县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生态伦理观的描述和民族生态学的解读,作者探讨了大姚县彝族生态伦理观的成因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与曹雪芹悔罪意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马迁的《史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是划时代的辉煌巨著。其作者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悔罪意识,这种意识积淀了一种创造心理,并上升成为一种文化复仇行动,这是司马迁、曹雪芹进行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报任安书》是我们了解司马迁、研究司马迁最宝贵的第一手材料.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全录其文,自《昭明文选》以来,历来文选并今高等学校各家中国历代文选,莫不选入.但文中在叙述季陵被迫生降后,有下面一组文字:“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其中“彼观其意”四字与上下文如何连属、断句,构成何种句式,历来选注诸家有不同意见,迄无定论.这篇短文,主要是作者所见各家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虚美,不隐恶",力求对人物形象进行立体真实的刻画,汉朝开国君主刘邦是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代表。司马迁在塑造刘邦这一形象的时候给予独特的视角与关注点——"大骂",同时他敏锐地感知并分析了刘邦"骂"这一情绪背后所隐含的复杂的精神世界,这使得刘邦的"骂"起到了"统御术"的政治功用。在司马迁的笔下,这一系列的举动,体现出刘邦理性地掌控和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司马迁对刘邦形象的塑造,体现出他理性思辨的高度,表达了自己对刘邦这一特质的辩证性的理解,有其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在社会领域中的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远见卓识.尤其在《货殖列传》中,他在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见解,即使现代人读起来也深受启发.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首先对老子主观唯心的保守思想提出批评,然后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说明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任何力量也  相似文献   

8.
汉代的两位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对游侠的记述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二者的序不同,对游侠群体的划分不同,二者对游侠的评价有差异。在看待同一社会现象时,两位史学家有如此大的反差,主要原因除了和游侠自身兼有正义性和破坏性有关之外,还和史学家自身的主体意识不同有关,正是司马迁和班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伦理观不同造成了《史记》与《汉书》游侠传记思想和内容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论述,集中表现了司马迁对生命价值的体认.司马迁的生命观是唯物主义的,它既是历史深层积淀的结果,又是对历史深层积淀的反思.正是由于司马迁勇于正视死亡的存在,并把死亡视为生命主体激烈的生的一部分,加之司马迁特殊的人生遭遇,致使<史记>始终贯穿着生死对抗的主题,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0.
"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是司马迁对《史记》取材的概括.这一原则在《五帝本纪》的取材中表现为"择其言尤雅者".《五帝本纪》典型地展现了这一原则的贯彻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表明了司马迁的学术态度.同时,这个过程也反映了《史记》取材的艰难.  相似文献   

11.
孔子和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光芒万丈的两个人,分别而论司马迁受益于孔子不浅.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仅就他超时空的人格精神对司马迁的影响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俊 《集宁师专学报》2006,28(2):16-18,52
《报任少卿书》是司马迁给其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此书中,司马迁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极大的痛苦,表现出了他为理想而忍辱负重的不屈意志,阅读《报任少卿书》,似在阅读司马迁饱含血泪的人生之路,从中可感受到司马迁高尚而独立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在撰写《史记》而“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的过程中,势必要反映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主张。6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撰文对这一专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司马迁政治思想的渊源、内容及评价等问题。现择其有代表性的意见,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想感情,很好地表现了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体现出很高的思想感情表露艺术。阅读《史记》应该细心领会和理解司马迁对笔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想感情,以加深对司马迁和《史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说趋异也。"这是司马迁写给好友任安的一封信,这封信既向好友表达了自己的心曲,也阐述了其生死观。那么,司马迁的生死观有哪几方面的内涵呢?在《史记》中如何表现的?本文从下面的几个方面解读司马迁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6.
人文主义历史观是指历史研究中突出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是历史活动的中心的史学观点.司马迁人文史观的主要表现是"究天人之际"的主张.本文主要从先秦人文思想文化对司马迁的影响以及司马迁人文史观的基本内容两个方面来论述之.  相似文献   

17.
论赞是司马迁所创述史体例,寸绫尺幅,彪炳后世,可惜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史记》论赞显示着司马迁伟大史家的博览多识,闪射着司马迁历史评判的睿智之光,表现着司马迁穷士困厄的不平之鸣,深蕴着司马迁人格修养的审美追求。在结体营构,语言艺术等方面,无不透露出司马迁的惨淡经营,独运匠心。  相似文献   

18.
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是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为加强封建大一统的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司马迁敏锐地看出其实质不过是“外儒内法”,拉大旗作虎皮罢了。因而司马迁表现出了对先秦儒家的景仰和对汉武帝时期变味了的汉代儒林的鄙弃。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与华夏文化丛书》序董继昌中国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这是中华民族的的骄傲;陕西是司马迁的故里,这更是陕西人民的光荣。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三秦研究司马迁的学者们组织起来,成立了“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开展有计划的群体性研究,这在司马迁研究史上是从未...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天人思想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既有家学师承,也包括儒家思想、五德终始说、先秦学说等,因而表现出二重性特征:既怀疑天命,强调天人相分,又表现出不彻底性,承认天的意志性的存在.但其天人思想中明显表现出了重人事的特征,肯定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