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社会新闻,对我们通讯员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我们活跃在基层。1985年以来,我被中央和省级报刊、电台采用的290多篇稿件中,社会新闻要占一半以上。我感到,善于捕捉社会新闻,既可以使新闻通讯员写稿的上报率提高,又可以丰富报纸的宣传内容。抓社会新闻要有新闻敏感,做到眼阴、耳灵、脑勤。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议论什么,不妨侧耳听一听,与别人闲谈,也要处处留心有没有新闻。1985年4月,我和一位同志闲谈时,了解到在本县窦圌山发生一起铁索桥上救人的事情。这位同志很有兴趣地对  相似文献   

2.
李白的形象见于图画之中,始于唐、历宋、金、元、明、清,代不乏其作者“李白画”的收藏者,自宋御府、元秘阁,至明清官宦士庶,至为广泛。为“李白画”而题的诗,可以千百计。所以,“图画中的李白”同样应该成为整个李白研究中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领域。 “李白画”大体可分三类:肖像画、传说、故事画、诗意、文意画。 (一)肖像画。始见于唐。宋周必大《二老堂杂志》云:“秘阁画品尤多奇绝,有小本李白写真,崔令钦题。”(卷二《;记观秘阁御书》)按。开元中,崔令钦为左金吾仓曹参  相似文献   

3.
关于李白的传说、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经久不衰、较有影响。把这些传说、故事的来龙去脉理出头绪来,应当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一、天才与勤奋李白的才能从何而来?一说是“天生的”: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李阳冰《草堂集序》)李阳冰在李白“疾亟”之时写的这篇序,材料的来源当然与李白有关。而且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李白的话,也只有李白自己说了别人才知道。不过,此说也不完全是李白的“一家之言”,“世称”云云就是明证。李白(对酒忆贺监)诗曰:“风流资季真”,“呼我滴油八…  相似文献   

4.
天柱山之谜     
天柱山之谜●李白苏东坡视天柱山为归宿●周瑜二乔姐妹生于此山●王安石想到天柱就羞愧●汉武帝封天柱山为南岳现在有很多文化人完全不知道天柱山的所在,这实在是不应该的。唐天宝七年,诗人李白只是在江上路过时远远地看了看天柱山,便立即把它选为自己的归宿地。想在天...  相似文献   

5.
在传播学里,编辑被称为“把关人”(Gatekeeper),这是有道理的。拿出版单位来说,无论出书出期刊,编辑把守着稿件通过的不可逾越的关口。这和古代勇士把守山隘要塞有点相似。李白在《蜀道难》诗中,描写通过剑阁险道之艰难时,惊呼“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出版过程中,这个“一夫”就是编辑。 编辑在接到稿件后,要把守的关口很多。第一个关口就是要在总体上对稿件的基本思想内容作出评  相似文献   

6.
近日报刊上,常有反对粗制滥造的文章。批评“短篇不隔日,中篇不过周,长篇不逾月”的做法,即短篇小说一天内完成,中篇小说一周内完成,长篇小说一月内完成。这使我想起了李白和左思。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是以快著称的。同时代的诗圣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赞叹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自己在《与韩荆州书》中也夸下了海  相似文献   

7.
飞花拾零     
庐定桥铁索是咋装的?红军抢占泸定桥的英雄事迹,众所周知,可是这大渡河上铁索桥的铁索是怎么装上去的? 泸定桥建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桥西是笔直的海子山,桥东是高达3000多米的二郎山,桥长103.7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连环组成。这铁链,9根底链上铺木板过人,4根链分别悬在左右两边为扶栏,每根都有八、九百个环扣,重约1500公斤左右。据《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记载:“……曾于东岸先系铁索,以小舟载铁链过重,未及对岸辄复,久之不成。”可见当时是颇费了周折。“后一番僧教以巨绳先系两岸,每绳上用10数短竹筒  相似文献   

8.
酒情与酒具     
李白的《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对于美酒的痴情。大家都知道,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与酒相伴,他的诗与酒共存。郭沫若说:“读李白的诗,便人感觉着:当他醉了的时候,是他最清醒的时候;当他没有醉的时候,是他最糊涂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给选集冠之以“全而精”的评语,这并不奇怪。这里所谓的“全”,是指选者的视野开阔,在对作品整体把握和对作者了然于心的基础上遴选取舍;而所谓的“精”,是指选择之中孕含精辟的创见和精心的审校、诠释.这是选本的独特优势。郁贤皓教授的《李白选集》却使之“合则双姜”了。自唐迄今,李白作品选本不下30种,但均只选诗歌;这本《李白选集》首次诗文并选,它不仅选赋、文、书、表、序等各类文章凡18篇,而且单计撷选的诗歌,达300余首之多,几近李白全部  相似文献   

10.
人称李白“谪仙人”,其实他在安陆的那位夫人,有些地方比“谪仙人”还要“仙”,说不定李白还从她的身上得到过一点“仙气”哩! 有一天,李白写完古乐府《长相思》,非常得意,请夫人品评品评,想博得几声赞扬。不料夫人兜头浇下一盆冷水:“结尾‘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两句,写得叫人摸不着头脑,实在不敢恭维。”李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书目》2022,(4):106-107
<正>唐诗里藏着名山大川。唐代诗人为什么喜欢旅行?他们中的“登山冠军”是谁?哪座名山在唐诗中的“出镜率”最高?边塞军人白天煮饭的锅,晚上用它做什么?你知道藏在唐诗里的山都是什么山吗?李白、杜甫、高適三人曾在哪座山下“结义”?……《唐诗里藏着故事——和孩子一起读懂经典名篇·三·山川篇》中藏着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一次唐玄宗李隆基在便殿与众学士议论前朝用人得失。玄宗问李白:“我与天后(武则天)的用人有什么不同?”李白答道:“天后用人好像小孩子买瓜.不选有味的,只要那些肥大的:陛下用人,则好比沙里淘金,剖石采玉,取的都是精华啊!”玄宗听了乐得哈哈大笑:“爱卿真会说话。”  相似文献   

13.
李白采访     
石平 《传媒》2000,(5):39-40
话说李白因在宫中放言狂傲,得罪了皇家,被贬出京城。正在衣食无着之际,那《子虚报》总编却慕名而至,欲聘他为报社首席记者。李白讶然道:“我本狂放之人,记者这营生可能干得?”总编笑道:“俺看好的就是你这浪漫气质。就凭你那白发三千丈的想象力,啥样的好稿子写不来?只是你今后写文章,切不可再得罪官家。”李白点头称是,当下随总编到《子虚报》上任去了。 不几日,总编向李白布置任务,要他到“乌有村”采写一篇实现小康的通讯,又叮嘱道:“快去快回,限期见报。咱们刺史兀自要向上级报喜哩!” 李白不敢怠慢,带了上级颁发的小康村达  相似文献   

14.
邓雅妮 《大观周刊》2012,(36):68-68
侠文化代表了民族文化的一支,侠所体现的遵守信诺、重义轻生等都代表了美好的民族性格。历史的步伐进入唐代,尤其是出现了一代“诗侠”李白,侠文化、侠文学的发展达到了高度繁荣,通过分析李白的诗歌,我们充分的体会一下“侠”文化在诗歌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传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139年),有“状如孔雀,文彩五色”的三只凤凰,飞临建康(今南京市)西南的一处高地上。一时间百鸟群集,喈喈和鸣。不久凤凰展翅飞去,人们为此筑起高高的凤凰台,以资纪念。这块高地命名为凤台山。(直到今天,附近还有“来凤街”“凤游寺”等美名。)时光流逝,过了六百多年,到了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慕名而来,登上凤凰台,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登金陵凤凰台》诗。诗人来到凤凰台,首先想到了当年“有凤来仪”的美丽传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中国诗歌史上无与伦比的一代诗仙,千百年来,以其诗歌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卓越鲜明的民族特色,载入世界文化史册。随着李白诗文的广泛传播,李白研究深入发展,李白精神、李白风骨、李白文化现象在当代愈显示出深厚的延续力、渗透力和辐射力。李白,渐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 《李白大辞典》,是第一部关于李白的大型专科辞典,是广西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古代文学家大辞典”系列的第一种。它的诞生,将为读书界、学术界提供一部关于李白的新、全、精、便(成果新、资料全、见解精、检索便)的工具书,既为李白爱好者提供关于李白的各种基本知识,又为李白研究者提供查稽资料的便利,并从中得到进一步探索的启示。全书内容分为:生平、诗文提要、交游、地名、胜迹、版本、学者、研究著作、海外研究和名篇鉴赏10大部分。并附有李白年表、李白作品、李白研究资料索引、  相似文献   

17.
记得历史大片《汉武大帝》有这样一段:丞相田蚡和皇太后欲上演“吕后专政”、清除异党、把矛头指向魏其侯窦婴时,窦婴不得已拿出先帝密诏以自保(该密诏一式两份,一份在窦婴手中,一份在中央档案库保存)。密诏内容乃先帝给窦婴的“免死招牌”并授窦婴对篡权施罚权的“上方宝剑”。然消息泄漏,丞相、太后二人先去中央档案库劫得密诏得并烧毁。  相似文献   

18.
《李白评传》,周勋初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李白研究的成果已经非常多了,相关的材料基本被完全掌握,一时很难有能改变人们基本评价的新材料出现。因此看到有关成果出来,我们总是混合着两种心情:一是担心,新作是否有新意;一是期待,期待着新作确实带来新的见解、新的进展。翻开周勋初的新作《李白评传》,我们很快发现,期待有了着落。例如著者认为,“李白现象”  相似文献   

19.
尤丹丹 《大观周刊》2012,(25):25-25
韩愈.推崇李白、杜甫,有着李白式的浪漫与想象和杜甫式的精思与沉郁。同时又能够另辟蹊径,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和雄豪奇崛的风格.本文力图通过对这篇“论诗”之作中诗人使用的各种自然界的意象进行分析探究韩愈诗歌的特色及他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20.
微记录     
正@读诗悟史:唐代诗人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25岁第一次远离家乡四川,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在江中,李白诗云"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其中,"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