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世界观初形成时,如何通过《历史与社会》课程中丰富的史实和多元的文化,培养、树立青少年学生的唯物史观,这是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要问题。本文引用《历史与社会》教材中部分教学案例结合实际,针对青少年学生,提出和总结唯物史观教育的方法,以期在同行中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条件下,高校历史教学应如何进行?我的体会是,端正治史目的,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据历史科学自身特点,开展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史论结合,将唯物史观贯穿于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育具有传授知识、训练方法、拓宽视野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从高校研究生的教育背景和主观需求来看,他们应该接受一定的历史教育。研究生的历史教育应该与中学以及大学的历史教育在教育理念和开展形式等方面区别开来,要坚持生动性、现实性、教育性等原则来开展。  相似文献   

4.
何小敏 《天津教育》2020,(13):107-108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唯物史观是教师解释历史现象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历史教学观念,能够有效地贯通中学阶段的历史教材内容,从而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和视野去把握历史事件的发生以及具体进程,并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且积极的历史学习观念、历史学习方法。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方式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唯物史观理论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针对唯物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历史基本常识,基本技能、历史学发展动态,历史能力展示及高考试题检测等几个方面的问卷调查,指出高师历史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存在着多方面引人深思的缺陷,并进一步在与中学历史教材及高考走势的分析比较中,提出存在这些缺陷的原因在于高师历史教材教学内容单调,表达形式呆板、缺乏科学性,课程设置不合理。因而提出要使高师历史教学走出困境,能尽快和中学历史教学接轨,适应跨越式教育的要求,必须进行内容彻底的改革,走大历史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6.
徐玲 《山东电大学报》2003,(2):57-57,59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但其运有一个重要的社会职能就是教育职能,充分地认识这个问题,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显示出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拓展高校历史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历史审美教育长久不受重视,面对课程体系改革,高校历史教育应摆脱陈旧的教育模式和僵化的教学形式,以新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掘历史教材中关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本阐述了高校历史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历史教材可发掘的审美因素,以及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8.
历史进步论是近代西方历史哲学的重要观点,是历史研究试图科学化的努力。作为思辨历史哲学代表的文明形态史观却把宗教当作历史进步的尺度,并且与目的论和宿命论联系起来,受到批判历史哲学的质疑和批评。唯物史观把社会发展建立在自然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超越了历史研究中的思辨因素和唯心成分。  相似文献   

9.
拟从“十五”期间加快推进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之需的角度出发,分析信息社会里教育所呈现的特点和教师的新形象,着重论述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历史教学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而历史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说明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何通过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来提高高师院校历史师资队伍的水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科教育出现困境有社会原因及学科自身原因,主要是自身原因。要想摆脱困境,只有改革,打破专业界线,向多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传统历史哲学中一直隐藏着一种以“人”的理性、人性来解释历史、构造世界历史的话语模式,其实这正是人道主义历史观充当其逻辑底线的结果。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为起点,抽掉产生于人类实践和生产活动之上的人性、理性作为历史解释之因,建构起以人类自身实践为基础的解释人和人的世界的历史观,从而就直接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历史哲学解释逻辑的变革和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后引起传统历史哲学的话语系统和建构系统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使充满理性思辨和人性色彩的近代历史哲学转向更具生活世界蕴涵的新历史学和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历史思想是从研究人出发的,回顾西方哲学人思想发展历程,黑格尔哲学的历史思想对唯物史观形成和产生有重大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飞  张宝昆 《教学研究(河北)》2006,29(6):471-474,482
高等教育史研究中,由于对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的关系认识模糊和处理不当,以及二者关系本身固有的矛盾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等教育史研究的深入与拓展。辩证地客观地看待、处理二者的关系,坚持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的统一原则是高等教育史研究方法新的突破点,也是未来高等教育史研究的基本走向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但又不能代替历史学自身的理论,历史学的理论包括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唯物史观与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探讨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外历史纲要(下)》,是为普通高中编写的世界史教科书,是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不可缺少的载体。这本教科书增加了不少世界史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观点。这些内容往往也是关乎世界史的一些重大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趋势,以帮助学生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辩证的历史思维,从而在教科书的层面将唯物史观的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涌起于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在五四以后并未消亡,而是逐渐演变为一大流派。其与唯物史观并不属于同一体系,但在史学主张上存在着诸多相通和暗合之处。因唯物史观居于更高的理论层次,故而就两派的相互影响而言,究以新史学受影响为大,有的学者甚至发生治学方向的转变;同时,也有学者在对唯物史观部分观点予以吸收的基础上,试图对新史学体系进行修正和重构,以与其相抗衡。具体而言,唯物史观对新史学派影响最为突出者,是其核心历史解释观点,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基本进程;推动和影响社会进程的诸项原因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结底是决定性的,而与其他条件形成合力。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史学派继续加强或重新学习唯物史观,从而使学术研究达到新的境界,其中以周予同最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不是对历史过程的经验描述,而是反映现实的真实社会状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史,“历史精神”体现为一种历史发生学的科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不是对唯心主义的简单否定,而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解析了人类自由的获得路径问题。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马克思发现了真正探及社会生活本质同时也是文化的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哲学道路矗立于现代哲学之林,这就是作为整体哲学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确立,不是在哲学上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简单超越,而是在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对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古典经济学方法的逻辑改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存在作为一种实际的社会生活过程,对美国华裔学者的中国史研究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体验构成美国华裔学者史学研究的基础;社会经济史作为美国华裔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其所处的社会存在的某种反映;思想文化史研究作为华裔学者研究的重中之重,不仅没有否定其社会存在的作用,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反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历史,拉布里奥拉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反实证主义的和历史主义的诠释。拉布里奥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社会生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历史是一个整体,它以社会的形成过程和改造过程为基础。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了自身,创造了人类历史及人为的环境。拉布里奥拉基本上把握住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其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者,也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