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友谊 《教育导刊》2005,(10):52-54
早在20世纪初,瑞典作家爱伦·凯就发出了"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的深情呼唤.从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学会关心",都昭示了幼儿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解放儿童.正是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在其最具代表性、最负国际影响的代表作《被压迫者教育学》(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中提出了解放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口膨胀、生态环境恶化、核威胁等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社会问题相继出现,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变革与发展更加激烈,人类开始对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日渐关注起来,并因此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不容置疑,但人们意识到在追求科学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样极为重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类明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育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生产的思想意识,决定了教育的思想与形态。同时,先进的教育也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就提出了“教育先行”的观点,不久,这一观点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思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平民主义教育思潮。这一思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批判封建教育,要求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使普通平民获得文化知识。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它是在进步青年要求新生活的急切愿望下,作为一种新社会,新制度,新生活的模式而出现的。由于提倡工读主义者的信仰不同,对工读的社会意义,目的的理解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在20世纪达到了高潮。其特点是招生取消了门第限制,逐步建立了近代军事教育的科学体系,贯彻了“中体西用”的教育宗旨,开展了近代化教学活动。这教育实践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及军阀势力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科技革命: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科学的世纪。现代科技革命与当代科技革命贯穿于20世纪史的始终,人类进入了科技明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改变20世纪历史进程和决定未来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人类在科学技术 现代化的大路上迅跑。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正规当代科技竞争的严峻与紧迫,更没有任何理由不能面对它所提出的挑战及其所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一、西方四国素质教育的特点与经验 (一)美国的素质教育 美国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适应社会。 1.美国推行的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就是为帮助学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各类学校的课程大纲里,共有1000多个以STS为主题的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WTO与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以及社会生存与发展竞争的加剧,人类将步入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而加入WTO使我国融入了这一发展过程中。全球化的到来要求对中国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观念进行现代化改革。由于传统的高职教育理念不能为未来的人才提供及时优质的培训,因而必须将目前建立在培养百科知识型学生基础上的传统教育思想(也称“支持型教育”)转变为以四个原则为基础的21世纪新的教育理念,即学会认知、学会动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存(也称“发展型教育”)。下面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作一具体分析。一、高等…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学是社会变迁和教育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在新的世纪里,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变动必将更趋激烈,社会变迁的节奏也将加快。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新一轮发展浪潮,极大地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方式。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也将迈出更大的步伐,确立以培养心理素质为主的教育目标,开展以学会关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改革,加强以基础教育为主导的教育结构调整,形成以终身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体系。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中国教育科学将出现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音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遥远的原始社会到现在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思想感情,到了20世纪中旬才被共同认定它的特殊功能。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与美学和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有始终不断变化和进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对教育实践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在20世纪这个观念冲突最剧烈、最集中的时代,自古以来的种种教育价值取向在这个大舞台上各领风骚、彼此对峙,但最终却走上了一条融合之路。20世纪的教育实践表现出了三大主流教育价值取向,即科学人文主义取向、秩序自由主义取向及可持续性发展取向,它们从整体上勾勒了人们对现代教育的基本态度与诉求。  相似文献   

12.
伍熙勋 《科学教育》2007,13(6):19-21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在各不科发展中逐渐占据了领导地位。生命科学对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它与人类的生存,人民的健康密切相关。面对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突破传统生物的视觉,实施生命科学思想素质教育,是中学生物教学的着力点。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法教育,还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加强生态观的教育,合作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物的最新发展,关注健康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人生…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教育实验是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具有社会化整体特征的教育实验,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教育倡导者的立场,观点并不相同,所办的乡村事业也各有特占,有的以教育为中心,有的以生产为中心,有的以政治组织为中心,有的把政治,经济与教育事业综合进行,乡村教育实验对我国的社会改革与教育实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全美州长协会2004年已计划重新设计高中课程。有750所高中对学生提出了毕业研究项目的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整合跨学科技能,发现并解决问题。19世纪20世纪之交,杜威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崛起。美国的教育,也从强调服从、纪律,转化到强调创意和培养孩子的自尊上来。面临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美国社会目前正在重新反省高分的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5.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充分体现了国际上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在这四大支柱中,后三项便是我国教育相对忽视的,尤其是在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中更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一)美国的素质教育 美国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适应社会。 1.美国推行的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就是为帮助学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敬育。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各类学校的课程大纲里,共有1000多个以STS因为主题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人类社会认识自然的产物,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究其本质,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一个统一体,三者不可分割。因此,科学课程进入学校教育伊始,人们实质上已经在认识和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关系。19世纪时的人们就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的工具,进  相似文献   

18.
曹顺福 《高教研究》2005,21(4):71-74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21世纪教育有四个支柱,即:“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活。”这概括了教育应如何注重人才能力培养问题,特别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要,实现知识教育与人才能力教育的有机结合。加速推进高职教育人才的能力培养工作,无论对学生,对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至今,教育研究领域存在着两种主要的范式,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范式在对教育事实属性、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整体还是局部的研究视角上构成了对立的两极。而复杂科学的出现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为我们对教育研究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观点资源。本文试图在梳理两大研究范式对立的基础上,阐述其在复杂科学视野下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论20世纪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位序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我国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位序的演变特征表现为:在科学主义与专业建制特征的背景下,大学教育出现科学化倾向,人文教育因其科学化、泛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而导致人文精神遮蔽和人文教育缺场。要切实推进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大学教育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