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五四运动前数年至1949年这段历史时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先后涌现出大批的文学社团;与其中若干社团密切相关,又产生了不少文学流派。许多社团提出各自不同的组建宗旨和文学主张,各个流派表现的相同或相似的创作倾向和艺术追求,汇映到文学画廊里,异彩纷呈,各具色泽。在当年政治经济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社团的竞争和融合,流派的形成与演进,组成了我国以左翼进步力量为主流的现代文学巨幅历史图景。过去那三十余年时光里,究竟出现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文学社团,有哪些后来经过人们研究、分析、认定的文学流派,许多年来,却一直未曾有人做过比较全面的汇集和梳理。1993年6月,上海书店出版、老作家范泉同志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一书,填补了这个空白,对人们了解和研究现代文学全貌,作出了一份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于友同志的《名记者的脚印》付梓前夕,有幸拜读全书校样,获先睹之快。读毕掩卷沉思,得读书笔记数则。现整理成文,以就教于新闻界同仁及本书读者。有感而作近年来,常听到一些有志于终身从事新闻工作的青年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个名记者?怎样才能够成为像当年范长江、孟秋江、羊枣、恽逸群、石西民、杨刚、子冈、浦熙修……那样有成就的名记者?  相似文献   

3.
正如新华社女名记者周建英在序言中所说的《脚印》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看看他一望无际的脚印,才知道每个脚印中的含义是多么深重”。你如果读一读这本新闻作品,就会真切地感受记者侯嘉荫在三秦大地和祖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那豪迈而矫健的一只只脚印。   嘉荫是新华社陕西分社资深记者。举凡改革开放 20多年来三秦大地上所涌现出的闯将、名人和具有新闻价值的大事,许多都由他采写而广为传播。如《向旱魃挑战的科学家李立科》、《全国人大代表、电子专家吴祖垲访谈集》、《“人民好公仆”靖边…  相似文献   

4.
正如新华社女名记者周建英在序言中所说的<脚印>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看看他一望无际的脚印,才知道每个脚印中的含义是多么深重".你如果读一读这本新闻作品,就会真切地感受记者侯嘉荫在三秦大地和祖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那豪迈而矫健的一只只脚印.  相似文献   

5.
近代史上,中国遇到了两个穷凶极恶的敌人,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就是日本。前者割去了中国北部大片沃土,后者的侵略与残酷更令人发指,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就是发生在这个阶段的典型事件。日本是一个岛国,狭小的地域养成了复杂的国民个性,充满欲望又好勇斗狠,在与中国交往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没有断过。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的文学史叙述,并非要刻意回避、甚或一概拒斥他者意见,它恰恰是在多重主体与多种观念对话交流、碰触磨砺中,方能提炼出有个体识见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7.
编书是编辑的本职工作。如果想在编好书的基础上,坚持研究,著书、评书,则需要刻苦钻研,肯下工夫,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初云玲 《今传媒》2013,(6):148-149
有着"杂志界的重镇"和"杂志的杂志"美称的《东方杂志》,是近现代期刊史上的大型综合性杂志。本文透过《东方杂志》刊发的本土作品与外来翻译作品,探究其与现代文学传媒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最近,看到报纸上在报道,有关出版方面,正在规划几套大型的学术性丛书,并且请权威人士出任主编,这当然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引颈以待。不过,类似的消息,似乎“文革”前也有过报道,后来却是“只听楼板响,不见书下来”了。这倒不是有关的出版社或者主编食言而肥,实在是因为,搞一套学术性的丛书,并非易事。从编辑队伍准备起,选题、组稿,稿件的审阅和提意见、修改,等等,其中甘苦,实难尽言。决不像开个会,做个决定,再在报纸上发条消息那末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有关比较文学研究的专著时有所见,其方法已在国内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新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历史比较分析》却具有自己的特色。它仅限于“现代”这一时段的中国文学的内部比较,已不属于一般意义的比较文学研究的范畴。像该书这样较系统的、多课题的、多人合作的比较分析专著,至少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还是第一部。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离休干部、新华社陕西分社主任记者侯嘉荫所著《一个新闻记者的脚印》,近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侯嘉荫同志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写下了大量作品。本书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新人物,并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国家通讯社记者的道德情操、采访作风和充满情趣的生活;该书不仅收集了作者写的新闻作品,而且还收集了作者结合采访实践所写的新闻业务文章,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一个新闻记者的脚印》出版@陈世明  相似文献   

12.
周岚琼 《大观周刊》2011,(21):45-46
在中国社会激进的现代性浪潮的格局下,鲁迅和沈从文以不同方式参与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的完善中去。鲁迅站在现代文明知识体系的立场上来批判传统,要求该“改造国民性”和精神解放;沈从文则一种“反现代文明的现代性”的姿态,希望以自然人性来实现民族精神重造。尽管关注视角不同,但殊途同归地为丰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做出了巨天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书《名记者的脚印》一书评价当代中外笔记者范长江、孟秋江、胡愈之、恽逸群、金仲华、萨空了、羊枣、子冈、刘尊棋和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索尔兹伯里、靳羽西等20多人的成功经验和生平事迹,并具体描写他们采编与写作的特点,材料充实,文笔  相似文献   

14.
易立竞采访过很多明星,在媒体行当里,易立竞本人也是明星。然而易立竞比书中的明星更会保守自己的"秘密"。除眼前的文字,她几乎没有给粉丝们任何八卦她的门缝——没有介绍(除了供职的报社),没有感言,没有过去,亦没有未来,让人想到大道的无形,真正的明星恐怕就是这样的。其实,和她熟悉的人都知道,易立竞并不是一个故意制造悬疑的人。苏东坡说:"人生识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有词赞扬王勃的《腾王阁序》,他在所写的《贺新郎》中说: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为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写下的佳句,脍炙人口,千古流传,连大诗人辛弃疾也称其为翘楚,可见分量之重了。在我国的新闻史上,也有一批记者群中之翘  相似文献   

16.
魏捷 《今传媒》2006,(11):28
脸谱是中国戏剧和民间舞蹈表演中对演员颜面所做的程式化的彩绘,是一种独特的面部化妆造型艺术。中国脸谱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为世界非物质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品种,令许多脸谱爱好者为之痴迷。美术教育家、版画家郭金洲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就迷上了脸谱艺术,几十年来,坚持收  相似文献   

17.
魏捷 《今传媒》2006,(11X):28-28
脸谱是中国戏剧和民间舞蹈表演中对演员颜面所做的程式化的彩绘,是一种独特的面部化妆造型艺术。中国脸谱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为世界非物质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品种,令许多脸谱爱好者为之痴迷。美术教育家、版画家郭金洲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就迷上了脸谱艺术,几十年来,坚持收集、整理、研究流传于民间的面具、社火脸谱和戏曲脸谱,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夫人宋秉武的大力协助下,开始探索用石膏做面具材料绘制装饰脸谱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8,(1)
读《中国报刊月报》『每期一星』(上)读《中国报刊月报》『每期一星』(上)文/若文拜读《中国报刊月报》1996年至1997年的“每期一星”,禁不住怦然心动:我们这些“为他人作嫁衣者”,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嫁衣!手提自己的嫁衣,很自然地掂量到“每期一星”这一...  相似文献   

19.
刚拿到《中国四大名旦》一书,本来是想把它作为一本“闲书”慢慢来读的;想不到一拿起来却就放不了,连读了两个白天、两个半夜竟把它读完了。此书主要是由不同的作者分别写了四个风格各异的大艺术家;各篇虽然都叫“传略”,却是疏而不漏,把“四大名旦”的主要特征和成就写出来了。这主要特征和成就当然写得各有姿彩,花团锦簇,引人入胜;然而书中真正发人深思之处,却是“四大名旦”竟有那么多的共同之处。其所以发人深思,也许是因为这些共同之处的确包含了某些带  相似文献   

20.
从《河殇》到《新闻调查》,再到独立制作人、传媒经营者,夏骏似乎一直在实践中尝试着突破。而他并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则是对中国电视的持续思考。《十字路口的中国电视》或许正是这种思考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