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现代电影创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电影的现代化进程,丰富并深化了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内涵;第二,第五代导演的影像本体美学在中国影坛独辟蹊径,是对中国电影叙事艺术的一次重大革新;第三,第五代导演的影像语言融写实与写意、再现与表现为一体,画面构图、光影、色彩,以及镜头运用等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第四,在形象塑造上,第五代导演普遍经历了从写意到写人、从意象营造到人物刻画的转变过程,创造了一系列意蕴丰富的艺术意象和成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生活的质量上越来越高。电影成为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高级艺术,展望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其中最特别的两个时期分别是:1.八十年代开始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2.九十年代后,以贾樟柯、陆川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为了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的崛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此我们通过对两代电影人的研究和探索,推进中国电影在世界发展的脚步。  相似文献   

3.
"第六代"导演拍摄影片的题材选择不同于他们的前辈,他们影片中所呈现的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甚至很多人是我们以往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多不涉及的边缘人,电影艺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子由 《家长》2014,(Z1):33-35
正陈凯歌之所以成为"陈凯歌",和家庭给予他的艺术熏陶是分不开的。陈凯歌,著名电影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执导过《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霸王别姬》《风月》《荆轲刺秦王》《无极》《梅兰芳》《赵氏孤儿》《搜索》等电影作品,多次荣获过国内外大奖。陈凯歌是至今为止唯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华人导演。陈凯歌之所以成为"陈凯歌",和家庭给予他的艺术熏陶是分不开的。家庭的熏陶影响着儿子的一生陈凯歌的父亲陈怀恺是一位著名导演。1944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思想成长、基本艺术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形成,是在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巨大撞击、转向,中国人内心世界产生极大分裂转变的80年代.他们以完全迥异于前几代的个性化艺术表现手法.和自己独特的成长经验来关注和讲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追求客观真实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电影史上,大放异彩的应属“第五代”和“第六代”,其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之多,其在国际上的声誉,其在中国电影史上的价值和地位都是有目共睹的.而有一位特殊的导演,他的位置及其尴尬.,任何划分“代”的方法在他面前都显得略微有些不管用,任何创作风格上的归类,都不能完完全全特他的电影作品划为其中.  相似文献   

7.
肖雪梅 《陕西教育》2009,(11):94-94
"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的电影观念有诸多的不同,这与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各自吸收的艺术营养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20,(2):83-91
中国第四代导演作为电影史上承前启后的代际群体,其作品有着重要的研讨价值。电影采用的叙事内聚焦所延展的第一人称自述、"自传式"叙述、"他者"叙述与多重内聚焦叙述四种方式体现了导演将观影视点的限制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完成电影中人物个体情感的抒发。这种限制功能将导演与观众置身于更有效的沟通场域,叙事语言的变化指涉了1980年代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转向。  相似文献   

9.
谢维 《成长》2005,(1):46-47
第五代电影人开创了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新纪元,第六代导演们在努力奋斗,第七代导演们在跃跃欲试,而第八代导演们也在悄无声息地成长着,虽然现在他们拥有的公认驻是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电影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电影艺术——一种妥协的艺术,一种在各种力量间寻求平衡的艺术。以电影《黄土地》为个案,从剧本对原作的改编、电影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发现“第五代导演”的精神气质,同时探讨电影在表层、潜层和深层思想表达中的多义与悖论,从而说明电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五四"作家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作家之近佛是一个普遍而又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以及文学方面的原因,亦与传统价值系统的解体密切相关,近佛一方面使“五四”作家入世不忘出世,积极中隐含着消极,另一方面佛教中的自贵其心、不依他人的精神追求,静观默照,直觉顿悟的禅宗思维以及明智通达,理而有情的慈悲境界对他们的人格塑造,文化创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苏雪林对于“个性解放”见解与胡适相近,同为“健全的个人主义”,都是在充分发展个人意志的同时,又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内忧外患面前,表现为强烈的国家主义,而拒绝接受“无祖国”式的“世界主义”的拥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政治风云与人文学科成就的宏观扫描,探讨了二十世纪的文化精神理想主义与虚无主义在竞争中交融,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在碰撞中融合,怀疑和批判精神与建设的热情在起伏中交织,生命意志与文化关怀在求索中趋同.由此倡导建立"二十世纪学",以进一步总结二十世纪的文化遗产.文章还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建设的得失作出了评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永久占领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是中国的奇耻大辱。事变发生后鲁迅对这一事件反应强烈,对国民党政府不思抗日却制造内乱的行为进行深刻揭露和彻底批判,对于国民党政府对学生的镇压进行猛烈抨击。这一事变对鲁迅的思想造成深远影响,使鲁迅与中国共产党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以后的文章中鲁迅多次提到这一事件,让人民认清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15.
在对"17世纪的危机"的认识上,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和法国学者西米安分别对英法两国的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史学界对17世纪危机的认识,实质上关系到学界如何认识17世纪的各种经济现象以及这种现象怎样作为后来出现的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并由此对当时欧洲与其他地区关系进行的重新思考.英法两国史学界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演变在西方史学界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二·七”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史学界对此次会议的研究逐渐增多,真实客观地还原了此次会议的历史原貌.本文就近三十年来关于“二·七”会议的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7.
五四散文话语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话语系统。以个人的视角对外在世界进行观照是五四散文独特的散文视角,直抒胸臆、对意象的描摹和对意境的创造是五四散文的艺术手法,自由流淌的结构方式是它组织材料时共同的特征,具有简单味和苦涩味语言是五四散文的语言特色。五四散文特有话语方式已经影响了整个现当代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的编选以现代性为线索,符合20世纪中国文学追求现代性的历史任务。同时,追求现代性意味着文学必须对时代作出回应。尽管这样会使文学及其研究难逃实用目的,但以现代性的核心——理性精神来回应时代不同于以往政治实用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以回应时代为灵魂,以现代性为线索,在论文集的编选上达到了形神兼备,成为论文集编选的学术规范典范。  相似文献   

19.
如今,《高中生》杂志已创办10年了。10岁的《高中生》杂志,让我们能够记起并值得怀念的东西似乎不多也不少。如果时间是一根长绳的话,我们有必要为《高中生》杂志这10年,做上一个个记号,系上一个个结,涂上一抹抹红,让其如朝霞般亮丽,温暖与其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西方文学最主要的变化是“内转”,即作家从关注外部物质现实转移到内部心理现实。”内转”是当时时代变化的产物,也与当时弗洛伊德心理学说和柏格森哲学等理论的发展密不可分。内转的具体表现是心理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