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10名优秀竞走运动员和10名普通大学生进行的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运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了心脏泵血功能和反映心肌血液供应的指标──心室局部壁运动,并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探讨心室局部壁运动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组心室局部壁运动与心泵血功能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现象;2)耐力运动员组心泵血功能和心室局部壁运动随运动强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3)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可引起心空局部壁运动增强,心泵血功能增加,说明运动对人体的心脏是有益的,耐力训练可提高心肌运动时血液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本院校开展这项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对比,从安静脉搏和运动后心率变化的角度,去探求“12分钟跑”对增强心肺功能的实际效果。认为在适宜的强度条件下,长期坚持“12分钟跑”的练习确实有助于增强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是评定运动员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临床医学对一般人的心电图研究偏重于病理变化,而我们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却是功能性变化.只有了解运动员的心脏由功能性变化发展到病理性变化的早期征象,才能防止运动员的心脏因超负荷的强度刺激而造成的病理损害.因此,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探讨运动训练适宜的负荷强度,对于保证运动员心脏的健康,不断提高运动能力,乃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重要问题.从1978年9月以来,我们用了一年多时间,对江苏省各地、市业余体校,各师  相似文献   

4.
从人体运动的主要特征出发,对动作结构特征的复杂性以及动作技能完成的特点、要求进行分析,由此引申出人体运动链系统的形态结构.研究发现人体运动链涵盖肌肉链、关节链、神经链3种基本形式,3者在工作中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在运动时类似波浪的传导方式是运动链功能的体现.功能性动作是运动链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结果,运动链的动态和多维体现是功能性训练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功能性训练实践中要着重关注运动链各体系及相互之间的完整与协调,重视人体核心区域的枢纽功能,强化和消除弱链接,避免孤立、局部的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5.
健身秧歌舞对中老年妇女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对 50名从事秧歌锻炼半年以上及不进行任何项目锻炼的 30名中老年妇女进行了安静时和次极量心率踏车运动后即刻、恢复期 1min、3min时的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表明 :1)参加秧歌舞锻炼的中老年妇女心脏主动瓣膜活动及性能好于不运动者。 2 )跳秧歌舞对中老年妇女心脏的收缩功能有良好改善作用 ,能提高中老年妇女心脏左室舒张功能的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6.
幼儿运动心功能测定方法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比较法和实验观察法,对运动方式、运动负荷(包括椅子高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恢复时间等的比较研究,确定了评价幼儿运动心功能的运动模型.同时根据与运动时心脏功能有关的因素制定了评价心脏对运动的适应年能力的指标,即运动心功能指数.采用统一测试仪器对浙江省15862例幼儿运动心功能的测定分析,认为本实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幼儿完成亚极量定量负荷运动时心脏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2名61~65岁女性实施低、中、高强度的运动处方(3~4次/周,30 min/次),寻求提高心脏功能的适宜运动强度.运动处方实施前后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显示,8周低中强度健步走运动对心脏的舒张末期容积、心搏出量等有显著影响,提示老年女性采取30%~60%F.C强度有规律的有氧运动进行锻炼,即能够获得提高心脏功能的最大健身效益.  相似文献   

8.
健身秧歌舞对中老年妇女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对50名从事秧歌锻炼半年以上及不进行任何项目锻炼的30名中老年妇女进行了安静时和次极量心率踏车运动后即刻、恢复期1min、3min时的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表明:1)参加秧歌舞锻炼的中老年妇女心脏主动瓣膜活动及性能好于不运动者。2)跳秧歌舞对中老年妇女心脏的收缩功能有良好改善作用.能提高中老年妇女心脏左室舒张功能的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的心脏较一般人为大,特别是长期从事耐力训练的运动员心脏增大者较多.我国马拉松运动员心脏面积增大超过10%者占38.7%,心脏横径增大超过10%者占70.97%.心脏体积的测量较面积测量更能较全面了解心脏增大情况.目前国内这方面的工作尚少,为建立我国运动员心脏检查的基础数据,补充我国正常成人心脏体积测量正常标准,为今后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对临床医学也可提供某些参考资料,为此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针刺内关穴对跆拳道运动员心肌泵血功能和血液供应的变化及心脏功能的恢复作用, 探讨其对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心功能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对30名跆拳道运动员超声心动图的测试,结果表明:针刺激内关穴可以激发心脏心力储备的潜力,提高运动中心脏的舒张机能和泵血机能,有助于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形态,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进化而形成的,人体的各种活动和运动,不断地改变着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肌肉越用越发达,骨骼越用越坚实,关节越用越灵活,感官越用越敏锐。正确的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可以使体质由弱变强,功能不断得到提高。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于直立行走,而行走又是通过下肢来完成的。由于膝关节是下肢活动的枢纽,因之,膝  相似文献   

12.
人体运动系统全面而精准的功能基于复杂和完善的自身结构。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介绍了人体动作模式的特点,以及人体运动链的概念、结构、分类、功能,同时举例说明了运动链理念在运动损伤防护和康复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是运动者实施其自我调控功能,完成各种动作和运动技能,发挥运动技术水平和风格的重要结构保障。动作模式是动作和运动技能学习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人体运动链系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结果。正确理解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的概念,通过有效的动作模式与运动链功能的筛查以及运动能力的检测,寻找出合理的预防性和矫正性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提升运动损伤的防护和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动与心脏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重塑是指运动引起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适应性改变。适宜的负荷可引起心脏发生病理性重塑 ;过度负荷或过度训练可导致心脏发生病理性变化。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运动与心脏重塑的研究进展主要有 4个方面 :一是心脏形态结构的重塑 ,包括心脏构型 ,心肌细胞及非心肌细胞的重塑。二是心脏功能的重塑包括心脏泵功能、心肌力学及血液动力学的适应性改变。三是心脏内分泌功能的重塑 ,包括心钠素、儿茶酚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四是心脏重塑在生物化学上表现为心肌中一些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变化以及运动引起肌球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首都体育学院大学生心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试验,对24名女大学生进行运动心肺功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试验组女生的最大吸氧量及其相对值、最大通气量、心率、氧脉搏及乳酸阈时的吸氧量百分比等指标均比对照组女生高,两者具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特定负荷强度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将我校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班女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不同强度训练一年,利用德国产Cortex 3B型号的心肺功能仪测试其训练前后的心肺功能指标,并分析指标数据的前后变化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无氧阈强度下健美操运动可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心率、最大通气量、摄氧量、氧脉搏、等心肺功能指标.研究认为,在无氧阈强度下的健美操运动更能促进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体育学院是培养体育专门人材,培养学生专业课程设置包括专业理论和运动技术课程两大部分。学好运动技术是体育专业学生基本任务;提高身体机能和发展身体素质是取得高水平运动技术的基础。有关文献报导,台阶试验可以检查心肺功能的耐久力;最大吸氧量能反映人体运动负荷时心肺功能的水平,也是估计身体工作能力的依据。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体  相似文献   

17.
不同呼吸运动状态下,心功能测值不同。呼气末的测值比吸气末的测值大.深吸气后深呼气后的测值比平和吸气末的测值大.呼气后屏息10~20秒的心功能测值比平和呼气末的测值小.运动中及运动后要求被试者作呼气末屏息会导至被试者作深吸气后作呼屏而影响测值.本文作者认为,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形态及功能时,配有呼吸指示标记,在运动负荷实验中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按照心脏呼吸系统相互联系的生理学反应综合指标确定在提高负荷强度的情况下不同运动项目和年龄运动员机体的功能状态.在研究中我们在自行车测功仪上无间歇地使用了从50 W到200 W逐渐提高强度的负荷.每一个负荷等级使用的时间为4 min.在这种情况下记录了以下心脏呼吸系统指标:心率、每搏血量、每分钟血液循环量、每分钟呼吸量、血液循环指数、心脏指数、氧利用系数.为了判断运动员机体的补偿性反应和适应性反应使用了心脏呼吸系统综合评价系数.参加研究的有73名男性,年龄为17至35岁,根据不同年龄和从事的运动项目将他们分为若干组.对于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开始时带有强度为150 W的负荷,不同年龄的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性机制(变频型或变力型).非周期性项目的运动员在提高负荷强度时年龄对心脏活动未产生影响.在负荷下对运动员适宜的血液动力反应阈值产生影响的是运动项目,而不是年龄.使用心脏呼吸系统综合评价系数证明周期性项目的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功能潜力.  相似文献   

19.
栗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643-644,694
人体在运动中,经常的反复的技术动作要求或非动作技术,导致人体与运动场地、器材、器械相互作用产生人体震动.当震动在一定方向和频率、幅度内达到一定强度时,会导致人体产生较严重的生理不良反应.某些运动项目的人体震动对视力的影响导致运动者的动作控制产生负面效应.这种运动中人体震动对运动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必须引起体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功能训练概念、作用、属性进行梳理与归纳,用图表阐述功能训练的设计理念、训练方法及评价等内容.功能训练是一种由康复领域延伸到运动表现训练的训练体系,是把一般体能训练向专项体能训练进阶的耦合训练理念,功能训练包含人体运动功能链在3个平面、6个方向、11个关节点上灵活性和稳定能力的动作模式训练,通过动作模式的有序和无序叠加使人体基本动作技能与习得性运动技能在神经肌肉募集与激活、本体感觉参与的有效控制下获得更好的肢体平移和旋转.然而,功能训练在理论研究、训练方法以及与传统体能训练之间的关系等仍然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运动表现训练视角对功能训练应用进行提炼,旨在为丰富体能训练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