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与晚明著名经学家何楷至少有过两次交游活动:其中一次约在崇祯三年,一次约在崇祯十二年。在这两次交游活动中,黄、何二人就五经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作为前辈学者,何氏研治经学的思想方法对黄氏影响甚巨,成为其经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源头。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与朱之瑜均生活于明末清初中国社会大动乱的时代,同为浙江余姚人。朱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长黄十岁,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早于黄十三年。1644年明朝覆亡以后,黄、朱均以遗民孤臣的气节,奔波于东南沿海,从事抗清斗争。自1647年(南明鲁监国二年)至1651年(鲁监国六年)的五年中,朱之瑜曾多次来往于日本、安南及我国厦门、舟山之间。黄宗羲也在1649年从剡中赴海上,以左副都御史的身分襄赞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一生与地方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第一部分考评了黄宗羲的修志活动与志类著述;第二部分对黄氏方志理论作了发掘,认为黄宗羲提出的“志与史例”、“公志乃台阁之文”、“纂志者见其考索”、“五累”、“纪传得实”等一系列观点,在理论上有独到的建树,堪称章学诚创立方志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浙江余姚人,明宋清初的启蒙思想家和史学家。父亲黄尊素是有名的东林党人,因弹劾阉党魏忠贤而被杀害。黄宗羲在年青时就参加了反对阉党的斗争,明崇祯即位后清除阉党,他十九岁,入京讼父冤,就袖出铁锥刺伤陷害他父亲的仇人阉党许显纯。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和东林子弟一百四十人出《南都防乱公揭》,反对阉党遗孽阮大铖,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明亡以后,清兵南下,他在家乡组织义军“世忠营”进行抗清,曾任浙东鲁王的兵部职方司主事、左副都御史等职。清顺治六年(1649年)他奉  相似文献   

5.
《吕留良诗选》最近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吕留良是与黄宗羲同时代的著名思想家、学者和诗人,以清初文字狱闻名于世。吕留良诗作很多,由于文字狱,他的著作被列为禁书,诗文多被消毁。吕留良的诗以抗清为主题,饱含着强烈的爱民族、爱故  相似文献   

6.
在清初学术史上,张履祥和吕留良的思想主张是一致的,都主张程朱理学而批判陆王心学.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好友,在相互勉励,切磋学问中,促成了清初朱子学的发生、发展,形成了共同的学术思想.考察他们的学术往来及其思想,对研究清初朱子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今春我自冷摊上拣出一册吕氏“残卷”,信手翻去,在第四页上,便见有“吾所最快者,得黄俞邰、周雪客两家书甚富,而恨不能尽抄耳”一句,料想著者定非寻常人氏,遂讨价携回。兹经雁斋主人、南京大学徐雁兄考证,当为吕留良书札,一切难题,皆迎刃而得解。然读其《“难得几世好书人”》,似尚有可供商榷处。  相似文献   

8.
徐正 《历史教学问题》2008,(5):89-91,66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为浙江古籍出版社选编《吕留良诗选》,了解清初思想家吕留良文字狱冤案后,我就有一个心愿:要寻访吕留良后裔流放地——宁古塔。2006年7月,我终于有机会去了一趟黑龙江,在桐乡市吕留良研究会顾问、黑龙江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吕观洲的陪同下,寻访了吕留良后裔流放地宁古塔。  相似文献   

9.
晚明时期,山人不再如一般意义上的隐逸之士,他们既时常隐居山林,自吟自娱,又常常笑饮于城市之中,载歌载舞。陈继儒,一个避迹山林的山人,却与主盟西湖的商人汪汝谦过从甚密。二人之过往即典型地反映了晚明时期山人的处世心态及生活状态之一斑,并有其深刻的缘由、特点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瞿启甲与孙毓修由辑印《四部丛刊》从相识到相知。铁琴铜剑楼为《四部丛刊初编》提供底本达二十六种。嘉惠士林,有功文献。孙又是瞿编《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的“责任编辑”和撰序人。瞿氏售书助赈,孙氏费神奔忙,成就书林一段美谈。孙毓修著书立说,瞿启甲慷慨借书;孙氏辨章学术,更得益于铁琴铜剑楼藏书。笔者根据一批公私藏家珍藏的未刊书札、手稿,参阅其他史料,“回放”这段消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释赞宁是我国佛教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佛教史学家。他博学多识,长期担任高层僧职,深受最高统治者信任,与以士大夫为主体的统治阶层关系密切。对赞宁与士大夫交游进行考论可见赞宁与士大夫关系及探讨其中原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杨凭是活跃于中唐文坛的一位大家,博学多闻,才干过人,时有政绩,尤善文章,交游极广,与当时众多文人、名士均有诗文往来,本人也有大量诗文,与其弟凝、凌被时人称为“三杨”,但长期以来对其研究极其不够,生平资料散见于史籍,也未曾有人作过整理。通过有关第一手材料的搜集梳理,钩稽考证,可以描绘出杨凭生平及交游的大致状况。  相似文献   

13.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名士兼佛学家,慧远乃庐山高僧。谢灵运“志学之年”便崇拜慧远,发愿“希门人之末”,而且也曾游庐山,见慧远,为檀越,凿池筑台植白莲,应邀撰《佛影铭》。其庐山情结不为不笃挚,但“诚愿弗遂”,最终没有成为慧远的弟子。他与慧远的交往情形比较复杂和特别,若即若离的深层原因乃在于谢灵运诸端“心杂”的个性与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4.
赵金人世居淄川西关,家族颇为显赫。甲中年后,他心伤国变,归隐赵家楼。他工诗擅画,为人性情坦直,古道热肠,汲引后进,笃交游,尚友朋,为淄川一代名士.从亲情上来说.其为蒲松龄的外甥;从友情上来讲,又与蒲松龄交游密切,为蒲松龄一生不多之知己良友,对蒲松龄为人为学、交游行迹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孟浩然是李白最尊崇的盛唐诗人之一。孟浩然与李白二人一生交往四次,其地分别为维扬、长安、襄阳、江夏。李白集中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写于开元二十五年,二人最后的一次交往期间。  相似文献   

16.
蔡邕修史著述的志向,直接来源于他的家教和师承影响。他性格中纯真、坦诚的一面,也在这些交往中得到体现。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是东汉向晋魏时代过渡的代表性人物。考查他的交游活动,有助于了解汉末士林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17.
刘基、宋濂只差一岁,同为明朝开国文臣,彼此志同道合,关系密切,因道德文章结为好友,入明后则成患难之交,是中国历史上"文人相重"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刘敏华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4):47-49,54
周元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很少被提及的小诗人,但在唐末诗人和理论家张为的《诗人主客图》中却将其列为“广大教化主”白居易的及门十人之一,给了他很高的地位。本文通过搜集整理现存古籍资料中关于周元范的相关信息,考论了周元范其人其诗、白居易与周元范的关系及其诗文交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源是清初"颜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长期以来,学界对王源生平的认识颇为含混,因此需要对此作更细致的考辨。王源也是清初一大批同类士人中的典型人物,他的学行和交游能够反映当时这一批学人彷徨挣扎的复杂心理和基于亡国之痛的学术追求,由此可见清初整个"儒林"的一个侧面。梳理王源与梁以樟、魏禧、阎若璩、戴名世、宁世簪、颜元、李塨等的交游,可以加深对王源思想和经历的了解,这对全面深入研究王源及其以《文章练要左传评》为代表的著作将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杨亿与钱若水相识于淳化元年,当时杨亿在秘书阁读书,钱若水则直史馆。钱若水与杨亿同朝为官,同为宋初名臣,不仅都官至翰林学士,且都生于太祖朝而卒于真宗朝,都是年轻时即得志,平生雅习佛乘,且均于40余岁的年纪辞世,相同点较多。二人道同气合,心照神交,相互间的交游对彼此的思想与文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