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陈维崧的骈文雄健博丽,善写兴亡之感;句式丰富多变,喜用长句对,又时常运单行之气入偶句;对偶新奇,用典灵活.他的成就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给清初文坛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波,一些人对骈文的态度也因此而转变,这种转变昭示了陈维崧对清代骈文复兴的先导之功.  相似文献   

2.
陈维崧发起,陈维嵋、陈维岳等人参与的陈氏昆仲唱和,顺治末年就已开始,早于康熙初年的江村唱和、红桥唱和、秋水轩唱和,是清顺康之际江南词坛具有独特意义的家族式唱和活动。陈氏昆仲的唱和词,运用豪放悲慨的长调,抒写家族情感,具有纪实性而非游戏文字,赋笔言志而非竞技逞才,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变革性。陈维崧及其诸弟还积极参与清初其他唱和活动,所作和韵词表现出鲜明的现实色彩和强烈的时代感。陈维崧昆仲唱和的新取向及其唱和词的新格调,与陈氏家族文化背景和清初词坛审美思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近代经世思潮和洋务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大重要社会思潮。比较两者,可以看出:近代经世思潮批判现实,倡言改革,振兴实学,而且关注夷情。洋务思潮继承和发展了近代经世思潮,提出了变局观、自强求富观和人才观,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眼光“开眼看世界”和“师夷长技”。近代经世思潮向洋务思潮的转换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曲折前进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论《四六丛话》的学术价值与骈文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梅的《四六丛话》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骈文理论著作,它收集资料最完备,并且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骈文思想。它注重骈文与《文选》、《楚辞》的关系,对骈文的起源、形成及发展有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对骈文的形式与艺术也提出了不俗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龚鼎孳系明清之际著名的诗人词人。入清后 ,他以敏捷丰沛的才华、强健的文化人格与显赫的官位相综合 ,领袖风骚 ,主持坛坫 ,对于清初词界风气之嬗变有着深远影响。其中 ,对阳羡宗主陈维崧的奖掖鼓吹以及在“秋水轩倡和”活动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可称为两大关目 ,这对于清初词坛风气的多元化和“刚健化”起着相当作用  相似文献   

6.
7.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改革思想家、经学家及博古通今的史学家,诗文俱佳的诗人和文学家.其改革思想所引发的三大前沿学术贡献分别是:政治思想方法论的前沿学术贡献;文化思想的前沿学术贡献;文艺美学的前沿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8.
9.
方东树游幕十数载,深刻地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其文集中现存的骈文,绝大多数就是作于游幕时期,有着独特的思想价值。《跋彭甘亭小谟觞馆文集》阐示了他主张骈散同源的文学思想;《学海堂铭并序》《孔雀赋》《汉晋名誉考》表露出他维护宋儒义理的隐微心态;《谢邓中丞启》展露出他在古音学上的治学体会。这些不同的思想面相,于方东树散文和诗歌中蕴含的文学、学术思想而言,或弥补其不足,或相得益彰,是建构方东树思想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日前,由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的20多位学者以及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我国当代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与“在此关系格局中如何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两大主题展开了研讨.  相似文献   

11.
在骈散文均开始兴盛且相互对立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清初骈散合一思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为骈文存在的合理性辩护;二是骈散相间,在文章创作中骈句与散句交替使用;三是从更高的层面来统摄骈文与散文,淡化二者形式上的区别.尽管清初骈散合一思想仍表现出骈文对散文的攀附,但为骈文在乾嘉时期的全面复兴做了理论上的支撑,也为乾嘉时期骈散合一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清代是骈文发展史上的繁荣时代,近百年对于清代骈文研究主要是在民国时期和1980年以后。主要研究方面有:对典型的骈文作家作品风格流派的描绘;对以骈散融合为主的骈文理论的剖析;对清代骈文的整体评价及其发展阶段的分期;对清代骈文繁荣的学术、历史及文学自身发展趋势等原因的分析。由于文体自身的特点和政治历史等原因,清代骈文研究整体上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3.
关于明末清初数学史的研究有两大缺陷,一是研究不够均衡,二是缺乏整体把握。需要推进古数复原思想,让数术研究走进数学史研究的视野,探索古代数学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4.
清代别集中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很多所录古文作品后附有自记。自记的运用当然不限于某一种文体,但在古文创作中最为多见。这既是清代学风影响下古文创作学术化的表征,也是古文家在强烈的经世目的及激烈的创作竞争驱使下努力推动其作品传播以求为人所知、所重的结果。作为一种副文本,清代古文自记为我们了解作者的古文观念,把握作品的写作动机、背景、经过、内容、写作特点及接受情况等,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5.
骈文于刘宋时期,首开大量用典之风,这在骈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颜延之、鲍照,是这时期骈文大量用典的杰出代表,而谢灵运、谢庄等人,则相对较少.骈文用典,自此愈演愈烈,至于梁陈,则几于句句用典.骈文于刘宋开始大量用典,究其原因,乃是受了这一时期博学风气的影响.文人士大夫竞相在骈文中展现自身的博闻广识,广泛地征引各类知识,导致了刘宋骈文的用典之繁.  相似文献   

16.
明遗民逃禅是清初思想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这一独特化景观的形成,以晚明以来禅宗的风靡、禅悦之风的兴盛为铺垫,以明清易代的社会大变革为契机。在这批遗民僧中,归庄是一个典型,“亦僧亦儒”的生活对诗人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情趣均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尽管“虽作头陀不解禅”但这极不情愿的皈依,不仅给佛国世界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使儒学获得了渗入佛学的最佳心理氛围与心理基础,使中国佛教思想化史上长达千余年的儒释融合达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而且使佛教与人士大夫的关系也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骈文复兴的时代,常州骈文作家群的创作实绩在有清一代不但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也极具典型意义。本文以此为中心,透过骈文自身体制横向漫衍特点而造成的认识难度,力图在纵深情感向度上对骈文作细致的考辨和勾勒,在对骈文的文体特征有着更准确把握的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对清代骈文的文学史意义有更公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遗民作为特殊时世的特殊士群,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本文从历史上遗民最多的时间段明末清初入手,分析了这一时期遗民的外在特征,他们表现为:嗜酒如命,长歌当哭;技高艺绝、遁翳市井;武艺高超、亦侠亦隐。然而,他们并不是象看上去那样洒脱,怪诞的行为掩盖不住国破家亡的内心痛苦,笔者从史学、文学的角度揭开了表层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的战乱及康、雍、乾时期的三藩之乱、改土归流、中缅冲突导致了中国军民落藉缅甸的增多;清初的移民垦殖政策、中缅边贸经济的长足发展和缅王朝奉行的政策促进了中国商民大量移居缅甸。清前期缅甸华侨骤增十余万之众,他们以聚族而居和散居于当地居民中的形式侨居缅甸,就两种分布特点而言,聚族而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