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积极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职业生命中,高校教师应运用合理的策略去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获得幸福,用积极的眼光认识教师职业,以积极的心态享受教育过程,通过积极的行为创造幸福生活,享受教师职业生活内含的快乐、幸福和尊严。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大,工作倦怠严重,身心健康状况堪忧,幸福感指数普遍较低。如何提升教师的幸福感?通过发掘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来提升个人的幸福感的积极心理学提供了正面的参考。提升高校教师幸福感的策略有:培养积极自我,提升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建立积极关系,改善高校教师生活的微生态环境;学会积极改变,瞄准机遇和迎接挑战,提高工作投入和沉浸体验。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太重是不争事实。传统心理学对于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多数着眼于职业压力给教师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心理学一改传统心理学只关注有心理问题个体的弱点和缺陷,把主要精力放在通过发掘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来更加有效地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应对职业压力的调适方法有:从积极情绪体验入手,提升高校教师的情商指数;从积极认知转变入手,改变高校教师的压力性质;从积极人格培养入手,提高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探讨积极心理学提升职业认同的可行性,并提出提升职业认同的策略方法:从端正从教动机、提升教学效能两方面建立积极的认知;培育积极情绪;构建感恩等积极人格特质;完善积极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主张从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人与群体的关系中探讨人自身的价值:和谐校园的构建主张把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人的潜能有效开发、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作为学校管理的总目标.二者都强调以人为本,都重视作为管理主客体--人的情感、价值和潜能的开发.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构建高校教师和谐管理策略有:创设和谐的学校氛围;重视发挥情感激励的作用;关注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创造机会让教师享受成功.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大学校长角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何在现代大学治理中发挥中国特色,既需要扎根本土,也需要放眼世界。从实践层面,当前大学校长角色评价存在外部评价不够全面、自评实现困难、特色评价不足,尤其缺乏来自道德和情感等维度评价的现实问题;从理论层面,主体间性视角与认同理论在内在学理上的一致性允许研究者借鉴相关因素进行大学校长内外部角色认同评价。该研究制定了"大学校长角色发展的关键事件访谈表"和"大学校长角色发展的相关利益者访谈表",通过德尔菲法进行理论因子的检验与修正。调查数据显示,角色冲突、角色危机、角色认同为共同认可的客观存在,尤其是对教育家校长角色的追求及相应角色表征的选择呈现一致,但在大学校长的权力类型和角色支持上具有差异性选择。研究继而提出应深度关注大学校长角色发展的自我认同、辩证看待大学校长角色发展的他者认同、找寻大学校长角色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现代社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体持续地接触就会引发对文化认同的思考。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石,近年来已经成为多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心理学家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在心理学视野下,文化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跨文化心理学等领域。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强调个体文化认同的建构和形成是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社会认同理论关注文化认同和自尊的关系,强烈安全的民族认同会促进个体自尊水平的提高。文化适应理论则重视个体在文化认同发展中的不同应对策略,如整合、同化、分离和边缘化。人口统计学指标、文化差异、父母和同伴的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文化认同建构的主要因素。未来对文化认同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理论方面,既要检验已有理论的普适性,又要根据具体的国情和研究对象,拓展并完善相关理论,体现出理论发展的创新性。在方法方面,应加大纵向研究、跨地区跨民族的对比研究以及质性研究,从而为更好地理解文化认同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的传播与发展为高职新生入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针对当前高职新生角色转换产生的心理问题。采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策略非常有必要。一是要明确高职新生积极的角色转换目标;二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按照角色认知规律进行行为实践;三是要引导高职新生积极自我评价,主动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四是要为高职新生创设和谐的自主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2000年1月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这个领域,它是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运用心理学试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是研究人类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从当前来看,积极心理学已经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本文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索历史课堂教学,试图从积极的主观体验来看待历史学科叙述的积极面;通过主张积极的人格特质来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通过主张积极的组织系统来促进学科人文环境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效能感偏低的情况,这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帮助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使他们更好地度过中职学习生涯,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索提升中职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进而加强实践,“树立信心”“榜样示范”“关怀引导”“积极关注”是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的四步策略,在教育教学中能切实提升中职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健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之一,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研究.在积极理念的指导下应当具有全新心理健康观,包括积极观、幸福观、预防观、发展观、人本观.同时积极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研究思路,创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实践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享受,构建学生自身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音乐教育更是如此。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建平 《高教探索》2006,40(4):87-89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目前存在着把教师发展放在整体社会结构中进行分析的社会学取向和把教师视为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专业工作者的教育学取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自我认识、职业认同、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的变化发展过程,是专业自我、专业理想、职业体验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4.
宽恕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本文阐述了宽恕在中西方的发展,不同的定义,宽恕的类型、发展和任务—阶段等三种模型,宽恕的问卷法、叙事法和实验法等三种研究方法,宽恕的发生受到冒犯者、冒犯事件、受害者等因素影响,并提出了研究方法需创新、研究群体需广泛、研究量表需完善、关系研究需拓宽、提高宽恕水平的研究需加大等五点展望。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强调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发掘积极心理内容,实现预防疾病和维持健康的目的,为心理学研究健康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和技术。积极心理学有关乐观、心理一致感、意义发现、压力管理、文化差异等方面研究,为个体身体康复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层面支持。不断深入总结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人们可以开始重新审视健康问题,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于探讨人类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所引起慢性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困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研究学前教育问题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现状、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四方面展开论述。研究现状重点从积极心理学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对弱势儿童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对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以及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今后的研究要合理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扩展研究的范围,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以来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是一股重要的心理学力量,体现了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积极心理学对人持积极乐观的评价,注重研究人的各种美德、积极品质和积极能力,以积极心态解读人的心理现象,是对以病态心理为主要内容的研究范式的矫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关注大多数人的生活与发展,心理咨询变事后式咨询和治疗为事前发展式咨询和干预等,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积极心理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出现,对于心理学,尤其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所产生的影响又是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潜能和美德的科学,关注美好心灵和优秀品质的培养,它唤起人们对积极心理品质和幸福生活的关注,也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积极的转向。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认知、积极的情感、积极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应发挥积极心理学的驱动作用,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高校德育工作中,培育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希望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了希望的概念、测量以及希望在心理健康教育、医疗卫生、积极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应用,希望研究拓展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为人们追求幸福和成功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