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师备课或者上课时是在“教教材”还是在“用教材”,反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观念。“教教材”是把教学狭隘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把教科书当作教学的唯一内容。它提倡教师备课要“吃透教材”,即吃透教参中的标准答案;上课要“以本为本”,不能超出大纲。学生的学习应“围绕教材”,学校考试应“紧扣教材”,试题答案应和教材“保持一致”。因此,语文课就是语文,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用教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观念,它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教学的内容不仅是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包括了蕴涵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那么,教师如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呢?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是开放性的,教师应当是教语文,而非教课文,课堂应当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自愿学,而不是单方面地将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其次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标准改革中明确表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进行学习体验的引导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一种主导的作用。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施行,似乎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出,反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有教才有学,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恰恰需要教师适当多方面地加以引导,而不是一味地任凭学生去探究去讨论。那么,我们语文教师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呢?  相似文献   

4.
“异步教学法”是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创设的一种“最优化”教学法,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陪听的局面,体现了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言的,我认为可从四个方面来认识。第一,要精心备课。老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设计上。因此,教案的编写必须以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学习情况为依据,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精选内容设计程序。首先,要设计好学…  相似文献   

5.
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优化教学过程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就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主动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点而准 ,拨而动 ,点拨便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那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的点拨作用如何体现呢 ?笔者认为 :一、在质疑中点拨 ,激起学生求知欲望 ,开启学生步入学习的大门。“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是是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分水岭。“以教定学” :课前教师备课 ,重点在教材目标、重难点的确定及教法的选择 ,虽也备学…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逐步形成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学习辩证统一,便是阅读训练.“三主学导型”阅读教学就是强调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主体,变教学为导学,变讲读为导读,变注重知识传授为注重能力培养和智力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的课堂教学结构.“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就是构建“三主学导型”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两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得好:“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就是说教师教学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他们会学习。也就是说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把过去的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培...  相似文献   

8.
刘赤符 《湖南教育》2000,(18):51-52
语文教学要以创新教育为灵魂,我们的教学就必须由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转型。那么,语文创造型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一、定位: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审视过去的语文教学,人们不难发现,它是把目标定位在继承和掌握前人积累的语文知识上,这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这种传授型的语文教学的突出弊端,就是违背语文也要从本学科的性质、特点出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这一教学的宗旨,进行机械教条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并与之相适应地推行所谓标准化试题考试。正是由于这种教育定位导致了“教师只授不创、学生只学不创”的封闭性教…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材和学生是教学系统中的三大要素.教师在学习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是教师的教授、引导、启发;而学生方面要通过理解、巩固等形式来完成他们的活动,这就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深刻准确地把握教材,熟知知识的系统结构,通过认真备课,重新组织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便于掌握知识的结构.其次,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练习为主线,精讲导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精神呢?我认为应“讲中求精、练里务实”.做到这一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韩志湘 《教学与管理》2006,(10):117-118
何谓“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即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的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故合言之,称为语文。”由此看来,语文教学就是一方面教学生口头的“语”,另一方面教学生书面的“文”。 但是,语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科目,本身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使用的工具,教师要利用“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跟学生交流感情,向学生传授“语”和“文”的知识,那么,教师自身的语言,尤其是语音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当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的第一范本就是教师的口头教学语言。这就对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首要载体——语音提出了要求,本文将要讨论的也仅限于有声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李元昌教授提出了一种观点:语文是学生再获取知识的知识,再形成能力的能力。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要教学生运用学习语文的方法,从而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进而帮助学生达到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涉及师生的双向活动,必须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现代教育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归根到底应该体现在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能力上.因此,教师要在现代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努力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现代化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就应该由重知识传授向学生的发展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和合作。”注重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要突出这一转变,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教无定法,寓教于乐”,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键是学生能否有学习的积极性,而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要在教学中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因而,作为机械专业的教师,应提倡并坚持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达到“愉快教学,愉快学习,愉快提高”,本人在教学中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衡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居于主体地位,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毫无疑问,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态度和参与意识是不会自然形成的,它必须通过教师长期不懈的培养。那么,怎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呢?首先,要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向45分钟要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教师要淡化表演欲,充分利用学生的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渐落实,语文教学已初显生机。新课标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多年来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机械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学习、自主质疑、与他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被应用和实践,并且成为“主流”。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合作探究”呢?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也应贯彻这一原则。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因此,既要重视作业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是叶圣陶的话,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只有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对学习方法的传授,做到“授人以渔”.使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索。汲取经验和知识。在阅读教学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1.语文教师要创新地教。教师要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用新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上课切不可再用“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老一套教学方法来应付教学了。这些“老掉牙”的方法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与新一轮教学改革格格不入。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这样的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如果老师哪天不传授知识了,学生该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也就是“讲”要向“用不着讲”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