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是两类属性各异的博物馆藏品,“跨界”展览在于通过这两类展品寻求人文历史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结合点,实现相互融合。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服务机构,应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从现代科学发展维度审视博物馆“跨界”展览,从人文历史和自然科学视角诠释人类文明,从“跨界”展览形式探讨博物馆展示手段,不断推出精品陈列,为广大民众奉献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使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数字化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智时代,数字技术在变革博物馆发展模式与路径的同时也重塑着博物馆文化传播的主体、客体与对象。从研究文献看,我国博物馆数字化研究队伍已形成规模,但协作性较低,研究视角具有多样化特征;研究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始期、集聚期和平稳期三个阶段,研究网络不断拓展;文物保护数字化、博物馆运营管理数字化、文化资源展览展示数字化和博物馆数字文创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四条主要路径,数字化有助于博物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助力文化创新并促进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历次修订博物馆定义时不断提前“教育”在博物馆功能中的次序,于2007年把“教育”最终确定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我国博物馆行业首部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于2015年3月出台,再次明确强调了博物馆的教育、研究和欣赏的功能,并且把教育放在了首位。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作用就是通过不同途径传播人类文明,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北京汽车博物馆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展与教虽然“殊途”,一样可以实现“同归”,并且依托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逐渐理清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思路,初步构建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为适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下,"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自1997年启动以来,在推进精品工程,发挥示范效应,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面向社会、奉献大众等方面的作用日渐彰显,并逐步发展成为备受文博系统内外瞩目的知名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迎来“文博游”热潮,各类线上线下陈列展览的数量不断递增,展览质量日益提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有力彰显了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然而,博物馆策展水平提升陷入困境,办展理念不突出、展陈体系不完善、阐释力度有待增强、数字技术运用不到位等问题逐渐暴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研究重点,剖析该馆陈列展览常见问题与内因,提出打造富有人民情怀的文博团队、加强展览项目库建设、增强文物学术研究、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和完善扶持政策措施的建议,着力推动博物馆加紧加快提升策展水平,更好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公共展览是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合称LAM)重要的信息组织形式和社会服务方式.口述历史因其对亲历历史等一手资料的存录功能,近年来日渐引起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系统的关注,而口述历史与公共展览的结合可视为将LAM资源呈现给用户的一种创新服务形式.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苏格兰:不断发展的民族”展厅通过口述历史方法的合理运用,生动且全面地展现了本土近现代民族史.这一案例展现了口述资料在展示叙事和陈列设计中的应用,可为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们提供有启发性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同志"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为博物馆如何深入发掘和利用馆藏文物资源提出了具体要求。馆际合作举办展览,是整合文物资源、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现阶段值得大力推行的博物馆办展机制。在馆际合作办展过程中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从展览类型上看,以文物精品展为代表的审美型展览和以宏大专题展、文化对比展为代表的叙事型展览更能凸显合作办展的优势;二是从实现过程看,馆际合作办展的成功依赖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学术平台支撑;三是从参馆类型看,中小博物馆参与合作展览有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奉献给社会的最主要的精神文化产品。"陈列展览不仅是博物馆沟通观众、服务社会的手段,也是其收藏、保管和研究与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那么博物馆如何推出好的陈列展览,如何围绕陈列展览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以期推动博物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公共文化保障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期间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发挥对突发公共事件积极处置对策的保障作用。文章讨论博物馆公共文化保障的意义、任务、原则和措施,分析博物馆承担公共文化保障的优势,指出博物馆公共文化保障能力,包括自我保护能力和博物馆文化项目产出及输送能力。博物馆公共文化保障作用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统筹调度,常态化准备与积累,持续做好能力建设,做好应急资源储备,建设并维护好保障渠道。在突发公共事件结束后,博物馆要有序退出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的公共文化保障状态,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中,艺术博物馆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出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各国艺术博物馆的共识,数字技术不仅为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和公众交互创造了新的空间,也促使艺术博物馆的话语机制发生了转变。针对艺术博物馆的数字化实践及其转向困境,分析数字化作为艺术博物馆的未来发展策略,应围绕着典藏作品展开,构建起一个满足具体要求的功能性数字化综合模型,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快艺术博物馆的价值传播,最大限度地将艺术博物馆与公众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档案馆越来越重视自身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建设,以开展教育活动、档案查询、档案展览等多种方式利用馆藏资源。档案馆举办展览所面临的展览场地、专业人员及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可以借鉴博物馆展览经验予以改善。档案中数量最多的是文字档案,其具有结构信息单调、难识读等特性,通过观众调查、形式设计、藏品组合及互动体验的设置能更好地诠释其信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公共关系"概念的界定,突显其"公共关系学"的内涵,阐述了"公共关系"存在于博物馆的客观性和必要性,提出应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价值给予应有的认可和重视,并将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即"公共关系学"加以运用。之后,借鉴公共关系专业化活动中的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践和公关评估四步骤的理论和操作技巧,探讨如何开展博物馆市场调查、展览策划、展览宣传推广和展览社会效益评估,旨在通过公共关系学理论对博物馆展览实践进行指导,重视公共关系学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为不同类型的观众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展览服务是博物馆在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并存时代提升博物馆效能的一种好的选择。南京博物院通过对"一院六馆"基本陈列以及各类临展的分众服务模式设置,来表达分众传播的理念,满足了不同取向与需求的观众,提高了观众量。博物馆要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关照到观众的个性化需求,才能进一步推动事业进步、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现代博物馆作为底蕴深厚的社会文化机构,既是历史记忆的储藏库,也是一所公众的社会大学。博物馆以藏品为基础,通过陈列展览宣传历史文化,对广大观众进行形象直观的社会教育。能够及时地了解、获得博物馆的展览和活动讯息是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的第一步。博物馆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依托多种媒体加强宣传服务,将博物馆的展览、文化活动推广至社会各界,吸引公众注意力,避免出现"门庭冷落"、"自我欣赏"等情况,让展览成为博物馆与社会大众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本文以山东博物馆2012年举办的《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特展》为例,探讨博物馆展览的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共图书馆展览条件、展览定位、展览运作、展览策划、展览发展空间等方面阐述了影响公共图书馆举办公益性展览的要素。图书馆通过举办影响力大、覆盖面广的公益展览,可以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从而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乡土文化展览是博物馆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乡土文化展览已经成为博物馆陈列的一个重要门类。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博物馆的“番禺老祠堂新文化展”为例,谈谈对乡土文化展览内容设计的几点探索:搞清展览的受众问题;注意普及基础知识;强调地域性特点;强调先进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7.
提要:本文以美国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为依据,阐述博物馆观众评估的基本方法、原则及科学理论,并试图针对原创性展览构建起以观众评估为导向的指标体系框架。同时论及观众评估在博物馆展览策划业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博物馆展览公共参与机制的建立。关键词:博物馆观众研究;展览评估;指标体系;原创性临时展览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已初具规模,但理论经验略显不足。梳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理论依据,包括文化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同心圆理论,为其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对推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展览、教育作为博物馆的主要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得到了越来越多机构的日益重视。但由于科技博物馆在历史、观念、人才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仍存在发展偏差和不足,其中最突出的是机构在理念上重展轻教,在实践中有展少(无)教或以展代教、展教分离等。本文将聚焦展教分离问题展开探讨,并就如何提升科技博物馆的展教结合水平,提出五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正>本期的专题是"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我们以2011年度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做法评选结果为对象,组了一组稿子。免费开放是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和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博物馆不仅参与了向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和产品,这一举措也改变了博物馆生存与发展的业态——它首先让更广范围更多的公众走进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