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吴敏 《上海教育》2010,(23):35-35
做研究,一个亮点就有可能成就一篇好论文,但做产业化,一个坎过不去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纳米衣物因含有特别的纳米颗粒,可持久释放微粒子,屏蔽体外细菌,甚至让人仿佛置身野外,时刻感受清新舒心之气……"这是科学家们常描绘的纳米衣物的神奇功效,听起来很神奇,有些遥不可及。如今,随着纳米技术的日趋成熟,这些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宏伟而艰巨的。这也意味着高校在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方面将面临着新的更光荣而艰巨的使命。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主体 ,在承担着知识传播、人才培养使命的同时 ,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进步的使命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知识支撑。一、高校要增强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高校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的各国政府在科技创新上投入的精力与财力越…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只有创新能力极具竞争力的国家,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得到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的一次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西部科技创新水平较低,并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明显偏低、差距进一步拉大。科技创新是西部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发展知识经济、降低大开发成本、提高竞争力及在WTO环境下实现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西部科技创新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重视优化推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大环境,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推动西部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积极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加大科技创新事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必须在体制创新上有大作为,要建立符合西部省(市、区)情的科技管理体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教育情报参考》2004,(7):17-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日益壮大,新的科技体制初步建立,在若干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科教兴国”的战略得以确立,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在新的世纪,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加快科技体制创新,促进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会普遍的共识。本刊以“加快体制创新,促进科技进步”为论题,组织有关专家学者举行座谈。座谈会由民盟中央副主席郑兰荪院士主持。参加座谈的有(以姓氏笔画为序)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是对高校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强调了高等学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排头兵地位,客观分析了高校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机制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观点,并结合北京联合大学在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后取得的成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被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列入2008年世界50大石油公司第5位。成绩的获取得益于其不断完善的创新体制和奖励政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龙岩市的农业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在农业科技投入、农业技术推广和体制创新等方面仍然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农业科技发展要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就必须从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入手,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选准农业技术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9.
大学科技园的科技创新应做到:采用模式要因地制宜,大学科技园孵化的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大学科技园的前期建设离不开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扶持,要整合各种资源,为大学科技园发展服务;应重视知识产权,将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推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建立创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风险投资与资本运作机制,加强与社会各界全面合作。以形成积聚,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软硬件环境,推进科,教,经结合和官,产,学,研,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孵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朱泽忠 《文教资料》2006,(22):49-50
历史表明,无论是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千年文明”,还是近代刻骨铭心的“百年耻辱”,都与执政者是否重视“科学技术这股革命的力量”密切相关。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深远。历史与现实证明,实现当代中国的崛起,需要科学技术,更需要一大批善于学习和运用科技知识的领导干部。对于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的广大领导干部来说,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今世界,科技因素越来越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性资源和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与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为抢占创新制高点展开了激烈角逐,并随着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种竞争愈演愈烈。处于这种激烈竞争大环境中的我国,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抓紧实施国家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继国家经贸委推出技术创新工程和中国科学院推出“知识创新工程”之后,国家教育部也准备启动科技创新工程。在新一轮科技创新热潮中,…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50年,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世界科技进入了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科技革命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面临着新形势,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新要求。高等学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农业高等学校要积极参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探索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从整体上实现农业高等教育的新突破,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创新高校科技管理机制服务国家科技专项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组织承担重大专项是高校服务国家目标和提升科技综合实力的重大机遇.通过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对高校科研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举措,以推进科研管理体系的创新和促进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学校、地方和国家科技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科技竞争力成为各国的核心竞争力。科技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因此,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当前的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南大学有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两次捧杯的经验,本研究以其为例,剖析目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国际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向了经济和技术领域中。科技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国家建设以及提升国际地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技发展战略,更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在本文中,立足于是小康社会的建设,分析如何以科技战略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时代,协同创新的本质是以合作求突破.河南高校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不辱使命,就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在协同创新的机制下全面发展.通过对协同创新内涵的阐述,指出新时期河南高校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分析了河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不利因素,研究提出提升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结合辽宁省高等教育实际,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中的几个关系,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灵魂是创新。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的本质所在,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源动力、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净化学术环境、防止学术腐败的有力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科学技术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前进动力,是我国科学技术走向世界,引领世界潮流的关键,更中国梦构筑的核心战略。为此,需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我国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学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与一些办学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大学相比,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还有很大差距.要把一批中国大学办成世界著名大学,就需要我们找准大学自身的定位,保持和弘扬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借鉴国外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成功的经验,突破现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构筑中国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大力倡导学术自由、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大学文化,在科技创新中培养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努力在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