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257名高职生在兼职态度、兼职基本情况、兼职与学业的关系、兼职安全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校外兼职可以锻炼高职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但同时可能影响到高职生学业及自身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学校应当加强教育引导,完善校外兼职管理,推进学风建设、重视兼职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2.
马斌 《职教论坛》2008,(12):22-24
“高职学生工”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高职生谋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心理诉求所决定的。具体有实习打工、谋生打工、服务打工、体验打工、创业打工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工”相比,高职学生工具有自身的许多特质。高职学生工现象后面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有效地调控,以维护高职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高职兼职班主任既是任课教师,又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作为高职兼职班主任,应该抓好入学教育、班风学风建设、情商教育和就业指导四个方面的工作,从而引导高职生成才,引导高职生形成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当前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特点,编制了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问卷,对4所旅游类高职院校的87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较高;非独生子女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水平高于独生子女的高职生;有兼职经验的高职生职业素养水平显著高于无兼职经验的高职生;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性别、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城乡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许多高职院校采取专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对培养高职生学习兴趣和传授专业知识等方面具有优势,对高职生学风建设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发挥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浙江高职学生勤工俭学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对勤工俭学的评价不高,以挣钱为主要目的;部分高职生对勤工俭学过度积极,有时逃课去兼职;勤工俭学的时间配置层次不齐;勤工俭学主要以个体为主;勤工俭学岗位智力因素不高;勤工俭学收入差异性大,遇到工资拖欠大多能独立解决。并由此针对其中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学生兼职已成为普遍现象,兼职经历是否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可以了解高职学生兼职与就业、创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且有助于针对规范高职学生兼职、发挥高职学生兼职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探讨谈恋爱、上网、人际交往和实践经历等常见课外经历对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谈恋爱对高职生的职业成熟度没有影响;日均上网1-2小时的学生职业成熟度最高,而日均上网4小时以上的学生职业成熟度最低;人际交往较少的高职生,职业成熟度显著低于交往频度"经常"或"一般"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和兼职经历对高职生的职业成熟度都有正向影响。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做到:不阻止或干涉学生谈恋爱;引导学生适当上网从事有意义的活动;鼓励学生适当与人交往;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包括担任学生干部、从事社会兼职等。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职学生的勤工助学和校外打工已成为普遍现象,但其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现象屡屡发生。选取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其校外打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剖析高职学生校外打工权益受侵害的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并建议高职院校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高职学.生勤工助学的权益,共同携手为大学生的勤工助学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0.
结合兼职高职班主任工作经验,通过对现阶段高职生特点的分析,提出高职班主任工作的"20字"总体策略:欣赏与鼓励、理解与尊重、宽容与引导、纪律与示范。最后总结高职班主任工作感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在校大学生参与兼职的热情越来越高。大学生兼职市场日益火热,其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根据对黄岛区六所高校参与兼职和不参与兼职的大学生的分别调查发现,由于大学生缺乏理性兼职规划及自我保护能力、高校管理缺位和我国尚未形成完善有序的大学生兼职市场,大学生兼职存在兼职质量不佳、影响学习生活、信息来源混乱和权益受损的问题。因此,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范兼职中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校大学生外出兼职打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然而由于大学生这一特殊身份在劳动法中的尴尬地位,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劳动权益受到侵犯且维权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从劳动法律法规的角度出发,提出兼职大学生在劳动权益保护中面临专门针对兼职劳动者的法律法规缺失和兼职大学生与雇主之间法律关系界定不明确等法律困境,并据此提出把兼职大学生纳入劳动法律的调整范围,制订保护兼职大学生劳动权益的行政规章,以及通过完善民法来保护大学生兼职劳动权益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临着高校收费体制改革和用工单位对工作经历青睐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从事兼职工作。调查发现,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兼职存在兼职大学生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兼职渠道较少、兼职种类单一、兼职的目的性不强、兼职与自身专业相关程度较低等问题。文章应用成因分析从国家、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使每个兼职大学生都能在兼职过程中有所收获、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暑期兼职现象普遍,处于学校管理和国家规范的边缘地带。大学生暑期兼职存在专业技术含量不高、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不高和获取兼职途径较单一等问题。对此,劳动部门应从法制方面规范大学生兼职现象,保障大学生的权益;学校要多渠道加强大学生兼职教育,并积极提供安全可靠的兼职信息,引导大学生暑期兼职健康发展。大学生更要将兼职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有目标地选择兼职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暑期兼职效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打工的现象很普遍,但大学生打工群体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地保障,轻则辛辛苦苦工作后分文未得,重则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我国2007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虽然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但大学生临时工尚未被认可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大学生打工群体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及时地维护。因此,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为大学生临时工群体保驾护航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兼职大学生与用人方之间所成立的关系的法律属性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法理上讲,其有部分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另有部分属于民事雇佣关系。鉴于我国目前保护兼职大学生权益的困境——我国在司法实践上将兼职关系排除在《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之外:在民法上缺乏对雇佣关系的专门规定。因此要解决上述困境,就必须对《劳动法》重新做出相应的司法或立法解释,以代替原劳动部1995年出台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将属于劳动关系的那部分兼职劳动关系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以及在民法(特别是合同法)中增加调整民事雇佣关系的专门规定。  相似文献   

17.
勤工助学的大学生遭受侵权的情况严峻:大部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且时被拖欠;超时工作严重;扣押现金或证件;不良中介诈骗;工伤事故的风险.造成大学生屡遭侵权背后的无奈原因是:法律保障的空白;缺乏有效的监管、维权机制;勤工助学组织不完善;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学生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薄弱,缺乏维权意识.防止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遭侵权的对策是健全保障机制:(1)部分勤工助学活动应纳入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2)应出台专门的《勤工助学法》,规定劳动部门是勤工助学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勤工助学市场的管理;参照《劳动法》,规定勤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及勤工助学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工作种类和劳动强度限制等合法权益;明确各高校勤工助学中心的职责和要求,创建畅通的维权渠道.(3)为推动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可制定减免雇用大学生的企业、个体户的相关所得税的规定,以鼓励商家聘请大学生的积极性.(4)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保障机制:(1)部分勤工助学活动应纳入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2)应出台专门的《勤工助学法》,规定劳动部门是勤工助学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勤工助学市场的管理;参照《劳动法》,规定 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及勤工助学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工作种类和劳动强度限制等合法权益;明确各高校勤工助学中心的职责和要求,创建畅通的维权渠道.(3)为推动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可制定减免雇用大学生的企业、个体户的相关所得税的规定,以鼓励商家聘请大学生的积极性.(4)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律知识教育,让大学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保障机制:(1)部分勤工助学活动应纳入劳动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2)应出台专门的《勤工助学法》,规定劳动部门是勤工助学的政府管理机构,负责勤工助学市场的管理;参照《劳动法》,规定 工助学的工作时间及勤工助学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工作种类和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8.
从劳动法视角探究兼职大学生遭遇侵权之原因及解决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北京某高校随机抽取的40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16名有过特殊兼职经历学生的个别访谈,以及对若干中介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实地走访,对不同层次法律法规的检索研究和知名专家学者的采访,深入探讨了兼职大学生遭遇侵权的产生原因及对策,力图在现有制度框架下为保护兼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提出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劳动法主体资格规定的模糊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在校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劳动权益受到损害的比例很大,对此应当在明确区分兼职、勤工俭学与实习等概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做法,将进入劳动关系的兼职大学生纳入劳动法保护范围,使其享受最低工资、工伤保险等劳动保障,同时加强高校兼职管理部门建设并加大相关法律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做兼职在大学校园里已蔚然成风,而一些非法兼职机构利用大学生急于求职的心态,利用不法手段散布用工信息,企图诱骗大学生的廉价劳动力;一些用人单位也趁虚而入,和大学生们大搞文字游戏,大学生做兼职过程中自身权益受损的事情屡见不鲜。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增强法律意识,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处理好兼职工作与学业的关系。学校应给予大学生兼职工作以正确的指导,做好法律教育等方面工作,使虚假信息不攻自破、不法行为得以杜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