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茅盾称为一部“扛鼎”之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评论者们基本延续了茅盾对《倪焕之》所作的评价,从时代性、社会性以及革命性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评析。但是,随着时代气候的改变和研究视野的拓展,一些评论者试图倡导回到作品本身和作者独特的创作方法上来,重新认识和评价《倪焕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即关注评论者对《倪焕之》所做的这种评价转变,主要从作品的文学史地位及主人公形象的再评价中,分析现有评价中提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对汪曾祺小说的评价,大多数评论者都以平淡、恬静、和谐、温馨来界定,这也是我们最能够触及和感受的。然而,我们却不可忽略的是,始终贯穿于他作品之中的有一种深沉的悲悯情怀。该文即从这一个角度入手,来解读汪曾祺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赵羽 《现代语文》2007,(6):9-10
《诗三百》自汉代以来即被奉为经典,《诗经》之说沿用至今,然而其中却有大量离经叛道地表现男女情爱的作品,《国风》中,特别是《郑》《卫》诗中,此类作品尤多。前人文字对《诗》之情”,即爱情诗的论述很多;而对《诗》之“色”,即涉及性爱的作品研究尚有不足。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诗经》中表现男女性爱的部分作品,也就是以往评论者所谓“淫诗”,进行粗浅的赏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4.
严静  肖锦龙 《甘肃教育》2005,(12):31-31
19世纪的《伊》评较之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从作家出发.还是从作品当中的人物出发.评论者都是“人为开掘的基点。评论者开始通过对荷马作品的系统分析来总结作家个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规律。“阿喀琉斯”、“海伦”等主要的人物形象成为评论的重点。批评者从人物的性格入手,表现人物对情节的推动,寻找行为的内有动因,在思想、性格、  相似文献   

5.
吴秀春,这位来自于辽西深山里的农民女作家,虽然早在1993年于北京召开了她的长篇小说《半路夫妻》研讨会,一些著名作家、评论家对她的这部作品给予了充分的好评,但从近几年来的反应看,并未引起文学界的足够关注,对她作品的比较认真的品评分析、还一直未能看到,见诸报端的多是记者关于作家艰难曲折的创作道路的报道,议论较多的是女作家舍身从文的艺术精神,其中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以作品而论,吴秀春的作品还不够成熟,多数评论者对她作品的评价,都采取了一种比较慎重的态度──这,当然是对的。然而,我觉得在她的不成熟之中…  相似文献   

6.
语文评价能力,主要是指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思想内涵表现形式、艺术技巧等审美属性进行鉴别和评价的一种能力。培养这一能力,要营造宽松氛围,激励学生敢评;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乐评;挖掘作品内涵,启发学生会评;辩证对待作品,引导学生善评。  相似文献   

7.
“激流三部曲”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小说。长久以来,绝大多数读者和评论者一直公认它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柯灵在评价张爱玲时坚持的是一种“外缘利用论”,其一,没有认识到体验的真实比题材的熟悉更重要;其二,忽略了张爱玲作品的前后期的联系;其三,不能认同张爱玲对政治的超越,本文赞同从人性的角度评价张爱玲的所有作品,包括《秧歌》等。  相似文献   

9.
李作媛 《读友》2021,(11):24-26
《被云吻过的孩子》或许是我第一篇读者意识先行的作品,其他作品大都是被灵感激发的,唯独这篇《被云吻过的孩子》是我站在评论者的角度试图想去解读而创作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的小说多写教育界生活,所以钱杏村称他为“教育小说家”。叶圣陶又是一位严谨写实的作家,他对作品中的人物几乎不作主观评价,因此我们读他的作品不经细细品味揣摩就很难贴近作者的原意,而常常容易曲解他的初衷。《潘先生在难中》是叶圣陶短篇小说题材特色和艺术技巧均表现得很好的作品,因此被选进各种教本,并且评价该作的文章也很多。评论者一般都认为作者描写了一个“临虚惊而失色,暂苟安而又喜”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并进而将潘先生判定为奴才或政治庸人。这种评价在广大学生中影响是很大的。我以为,讲  相似文献   

11.
屈原及其作品在两汉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及评论中都留有痕迹.本文从屈原作品时汉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不同阶段评论者对屈原作品的评论两方面探讨两汉文学观念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黄新 《中学文科》2006,(10):4-14
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评价要求:“根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评论一个作家的作品,一般来说,评论者最好具有与作家相应的思想水平和知识能力。然而,对鲁迅这样的作家,评论者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是难乎其难的。因此,我们对鲁迅的研究,总是在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上,而对《野草》的研究更是如此。鲁迅在创作散文诗《野草》时,就受到法国象征主义、弗洛伊德学说、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的影响,然而,《野草》研究六十年,我们还在对这些影响进行艰苦地探索与研究。最早提出《野草》有象征色彩的是刘大杰。他在!928年发表的《呐喊与访煌与野草》一文中认为,“鲁迅从《狂人日记》以后,以至《仿…  相似文献   

14.
文艺评论是研究、探讨文艺问题以及分析、评价作家和作品的论说文体。它包括对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方面的评论,也包括对文艺界的某种倾向以及具体作家或作品的评论,同时还包括对文艺评论者或文艺评论文章的评论。总之,它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表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既端庄严肃,又自由活泼,是一种常用的文体。文艺评论作为一种文体,它有着与其它文体不同的独自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评论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对于新写实小说,评论者多着眼于作家的写作技巧,往往对作品为什么这样写重视不够,轻视作品中的人文价值。这里对《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形象进行解读,看看他是如何行走于网与梦之间,从中探索作家的写作意图,及其对当下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对王褒“薄旧国,重乡关”的新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褒是与庾信入北时间大体一致,且才名相当的诗人,却摆脱不了“荷恩眄、忘羁旅”后世评论的窠臼。现代评论者虽对此评价有所驳难,但拘于入北官制、生活状况之局部,起色甚微。本文试图就王褒之家族、其本人南北不同际遇、及作品分析等方面着手,勾勒其南北生活的真实,指出“荷恩眄、忘羁旅”对其人品价值评定有失公允,借此对其作品呈现重“乡关之思”而薄“念旧国”的情结的由来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7.
李千金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戏剧代表作的主人公。这一形象从诞生以来就受到了人们充分的观注。评论者多看到这一形象与同时代同类型作品女性形象不同的独特性,本文就其性格内涵独特性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期揭示其性格内涵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新批评与清真词的含混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批评是20世纪初产生于英美批评界的一种理论。含混也译为歧义,它是新批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西方论中一个很在参考意义的欣赏学作品的方法。清真词的含混有原因含混;意象含混;感性含混等。含混给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丰富了对学作品的特性的认识,深化了对学社会效果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文大家欧阳惨的《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历来的评论者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醉翁亭美丽景色的欣赏和对作者淡泊心境的理解上,忽视了或较少地注意到作品背后所隐藏的深深的悲哀。暂时的愉悦、永久的悲哀,这一巧妙的结合铸造了这篇散文永不衰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该书对历代文学作品予以综合考察、全面评价;对同一时代不同流派、不同体裁的各类作品,力图兼顾各家,对每一个作家的作品也力求其全,对作品的品评和赏析,深入考察其精髓所在,阐明其认识价值、美学价值以及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同一流派的作家或类型相似的作品进行比较评析,甄别思想高下,风格异同;将社会发展状况同各类文体发展的自身原因结合起来论述,以揭示规律,指明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