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学红 《四川教育》2006,(10):29-29
[案例] 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在就课题质疑时.大多数学生都围绕“是谁借,怎样借.借到没有”等提出问题.唯独一个学生提出:“《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不准确,因为‘借’是要经人同意的.而这个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诸葛亮的计。我认为题目应该是‘草船诈箭’或‘草船骗箭’。”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搞闹起来。  相似文献   

2.
笔者则套用了移动通信这个品牌,创建了“绿感地带”这个词,其意在实现师生之间充分的情感交流和融合,让语文课堂充满绿色,充满和谐。一、赏识教学是实现“绿感地带”的基础课堂充满了赏识,教学才能变得轻松起来,教师教得游刃有余,学生学得自由自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老师在课堂上随口表扬了某位同学‘你今天回答得特别好’之后,这位同学就会整节课都很认真学习,积极思  相似文献   

3.
日本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中写道:“在低年级的课堂里,教室往往致力于建构‘精力充沛的班级’,但是形成真正的学习课堂并不是‘精力充沛的班级’。在人人能够安心学习的课堂里才能够形成‘学习’。”他强调的是,我们创设的课堂必须是能够激活每一位孩子学习欲望的课堂。这种课堂,能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态度倾向进入体验学习情境,让孩子的内心对学习有一种憧憬。  相似文献   

4.
教学个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在课前备课时.我觉得这句话如果让学生单从表面理解.一定会“离题万里”.故在教案设计时特别作个批注。果不其然.当学生读到“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时.有个学生举手问:“老师,‘碰壁’是什么意思?”我没急着回答,而是笑着对大家说:“问得好.‘碰壁’是什么意思呢?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掀起了议论热潮: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教育界上下对评价高度重视,掀起了改革的热潮,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评价目的模糊,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固定等等。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继续探究的步伐。笔者认为,当前语文学习评价应试图追求“绿色评价”。杨叔子教授说:“对人的教育不‘绿’,对人脑的开发不‘绿’,那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怎能‘绿’?”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扬起“绿色评价”的旗帜,让课堂生机盎然,充满浓浓的绿意。那么何为“绿色评价”呢?  相似文献   

6.
一、调动全员参与 ,培养主动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需要教师的大胆放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轻松、和谐、主动地学习。一位特级教师上的《草船借箭》一课 ,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新课伊始 ,有个学生质疑“我觉得课题上的‘借’字用得不妥。原因是 ,借要在征得别人同意的前提下 ,使用后归还 ,而文中的箭既没有征得曹操的同意 ,也不需归还 ,这不是‘借箭’是‘骗箭’。”话音刚落 ,课堂上举手的一大片 ,学生跃跃欲试。此时 ,这位老师便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地读课文 ,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 :…  相似文献   

7.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确实,由于“复合距离”(文本作者和学生的距离、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的影响,文言文课堂变得枯燥沉闷、呆板无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厌倦情绪,文言文教学的效率越来越低,文言文教学改革就很难展开:  相似文献   

8.
我以为课堂是应该创设一种很好的的情境,使学生在积极和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以最佳的心态去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学相长,因为学生大都好动,好奇心强,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天性。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如果全都板着脸,一本正经,那可能就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更何况学生学的又不是《四书》《五经》,所以,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让他们体会到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而如何去营造这种氛围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上课伊始,用绿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一大大的“绿”字,让学生定睛看15秒钟──“你联想到了什么?”课堂上少有的活跃。“万木葱茏的森林”、“一碧万顷的海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绿茵场”、“绿裙装”……发言踊跃,不一而足。“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将怎样表现出你眼前的绿?”“拿出画笔,饱蘸绿色颜料,大笔一挥,这就是‘绿’。”有的同学竟跃跃欲试了。“如果让你用语言文字将这些‘绿’表述出来,又该怎样表述呢?”学生们在紧张思考,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这个问题的难度。至此,蓄势己足,于是引出课文,直奔课堂目标:我们…  相似文献   

10.
马随成 《陕西教育》2008,(11):69-69
一、建立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教学是师生间的相互活动。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赞可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呼吸’。”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不仅仅是知识信息的传递,也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记得有一位语文老师说:“课堂呈现的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高三是学生知识能力长得最快的时候,课堂是学生能力提高的主战场,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快速的生长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年第2期刊发了“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蒋军晶《‘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堂观察”一文。拜读之后对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感受颇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意识对教师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但人本理论的代表罗杰斯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有“善根”;  相似文献   

13.
一次,讲授完郁达夫先生的散文《故都的秋》,走出课堂,就有同事不解地问我:“……为何要把文章作者和背景介绍安排在课文教学环节的后段?”我说:“语文教学是不应该太程式化的,尤其是散文教学。教学这样一篇美文,我第一要做的是先把学生引领到‘故都的秋’那美的意境中去,只有从‘最美’处切入,才能让学生更积极地调动思维,更充分地感知文章,然后再经教师对作家、背景等相关知识作相机介绍,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14.
(一)“鲸”字妙解学习《鲸》这篇课文时(课前曾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我刚写上课题,孩子们就针对“鲸”的字形提出了自己的创见。一个孩子说:“老师,我认为‘鲸’实际上是一个错字,因为通过预习我们都知道鲸是一种哺乳动物,不是鱼,怎么能写成鱼字旁呢?”另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是因为以前科技不发达,人们对鲸有着错误认识,以为鲸是鱼,把‘鲸’写成了鱼字旁,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知道了‘鲸’是哺乳动物,就应该把鱼字旁改写成反犬旁。”又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认为‘鲸’不是错字,不应该改。因为‘鲸’是形声字,右边的‘…  相似文献   

15.
在稿件审理中,经常看到有“将课堂交给学生”或类似提法的文章,下面发表的《我们不是课堂“神话”的缔造者——“将课堂交给学生”之我见》一文,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提法的不同看法和见解,特推荐给大家一读.我们认为,本文的话题有广泛讨论和争鸣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为了将讨论和争鸣引向深入,本刊特开展一次“数学教学:能否‘将课堂交给学生”’的专题征文活动,希望一线教师积极参与,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课堂实际撰文投稿.截稿日期:2014年3月20日.  相似文献   

16.
一、巧设比喻,在启发引导中让人轻松接受道理学生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这篇课文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谈话的话题是梁惠王‘于国尽心’,但本国之民不加多的困惑;下文孟子谈到‘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情形,是否有点牛头不对马嘴?”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松坊溪的冬天》(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之前的一个早自习,我刚走进教室,学生毛敏拿着语文课本走到我面前:“罗老师.‘松坊溪’的‘坊’怎么读?”“这个字不就是我们的家乡‘纸坊’(江夏过去叫纸坊)的‘坊’(fáng)吗?”我还以为我这样回答定会“一语惊醒梦中人”,可毛敏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回到了座位。当时,我心里还在纳闷儿:毛敏这么聪明的孩子.不会连这个字都不认识吧?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学生发展的主要场所。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是学生舒展灵性的殿堂。然而。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存在着不均等的现状,对此,叶澜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课堂中学生参与机会不均等表现在显性参与机会不均等,也表现在隐性参与机会不均等。教师理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参与、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阅读课堂?其实新课标已为我们勾画了阅读教学极富魅力的新境界。即应创设一个平等、轻松、开放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知识在阅读探究中建构,思想在无形阅读中渗透。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刊发了刘学伟老师的《披文人情是关键》,该文写道:待老师抛出“大胆将‘醉翁’之‘醉’字进行一番改动”这一问题后.同学们随之各抒己见,结果“‘乐翁’、‘仙翁’得票率最高”。应该说.问题确实是一个好问题.但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吃透文本。只看到表层的众多“乐”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