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械互动和有机互动的经验性统一是网络互动的普遍形式。当前网络互动的主要问题在于机械互动远远多于有机互动,从特殊符号被广泛应用和访问量虚高即可略见一斑。从客观因素来考察,技术对深化网络互动有一定的制约性。如果不加强网络互动内涵建设,将不利于网络传播和社会文化的长远发展。要突破网络互动走向"深水区"的瓶颈,本文认为应该从集结技术生成与消费的网络平台入手,优化传播情境,增强有机互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新闻报道不断完善,网络技术不断翻新和网民参与度不断加深,网络新闻专题在增强与网民互动,提升互动能力和互动影响力上"花样百出".本文以各大网站的"抗击甲型H1N1流感"专题(以下简称"抗击甲流专题")为例,对目前一些网络互动形式及其效果进行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3.
2019年伊始,《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与《明星大侦探之头号嫌疑人》这两部国产网络互动剧相继进入大众的视野,并从竞争激烈的网剧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互动剧以数字游戏的奇观重新定义人们"观看"的姿态,而这一现象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康斯坦茨学派所高举的"接受美学"旗帜遥遥呼应。因而,本文将以这两部网络互动剧为例,试图从叙事方式、互动机制、IP产业三个方面探析我国网络互动剧的接受美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针对网络互动构成提出"机械互动"和"有机互动"的概念。机械互动大于有机互动,导致网络特殊符号广泛应用和访问量虚高等问题,给社会生活带来负面效应。我们需要对机械互动过大的现象保持警惕,对网络互动内部结构的控制要张弛有度,注重发挥有机互动的作用,推动中国传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的条件已经具备。从"硬件"上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视与网络互动融合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而从"软件"上看,目前在国内,通过与网络媒体的共同发展,助推电视发展的思路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传媒人的思想意识"到位",无疑给电视和网络的互动融合提供了强劲的执行力。不过,即便是各种条件都已具备,互动融合的实现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摸索和尝试中稳步推进的过程。那么,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过程究竟是怎样的?视网互动对电视形成了怎样的补偿,带来了何种效果?上述问题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6.
报网的真正互动,不应从新闻表现开始,而应该从新闻发现开始,同时、并行、多次互动,并影响两种不同介质媒体的各个环节. 有传媒研究者说:"报网互动"是报纸开往春天的地铁. 最初的"报网互动",是报纸在数字时代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自己打造一副网络外壳.发展到现在,"报网互动"的模式也仅是从当初简单的"新闻搬家"--把当天的印刷版新闻粘贴到网络上--发展到对既有新闻信息的二次整合.在对信息的采集过程中,网络和报纸依然是两个不相往来、相对独立的个体,互动只是体现在原始信息采集完成之后的新闻表现中.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作为政民互动的先行先试者,一直在网络执政能力和社会民众需求的博弈中前行,受内在发展与外在驱动的双重作用,穿梭于"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矛盾之间。文章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政府政民互动平台为例,分析了平台上的参考咨询、在线调研、网上留言、政务微博、移动手机服务等模式,提出完善政府政民互动服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构建政府政民互动集成服务平台,规范政民互动平台服务管理工作,利用问政平台开展网络舆情研究,努力把政民互动建设成知名服务品牌等,以期为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邹鑫 《图书与情报》2012,(5):75-78,84
信息互动服务是双向的服务,互动存在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体现了"读者参与、互动与共享"的服务理念,开创了图书馆与读者的全新交往方式和交往结构。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互动服务的服务方式以互动交流、参与服务、个性化服务、资源整合、主题资源导航等方式为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读者、馆员、信息资源、技术、服务、流程、平台等各要素在内的信息互动服务实现模型。  相似文献   

9.
科技进步促进了传统广播与网络媒体的互动和融合,从传统广播的网上传播,发展到专门的"网络电台",近年又涌现出"播客"和"让用户创造内容"等新样式.在这互动融合中,广播突破了地域性限制和保留性差、选择性差等不足,实现了随时随地点播,突破"播者"与"听者"的界限,实现更为便捷的互动,拓宽了商业经营渠道,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播客"等资源,积极"让用户创造广播内容",积极利用网络优势为传统广播发展服务,利用传统广播品牌和内容优势发展网络广播,使传统广播和网络广播在互动中实现深度融合和提升,从而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网站的互动栏目,用网络语言讲就是"论坛"。网民只需在这里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长期在这里发表个人的言论和观点,当然,发表的内容要经过网站编辑审核。近几年,各地的门户网站不断推出类似"网络问政""网络监督""网络审判"等互动平台,如何办好网站的互动栏目,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是摆在从事网站  相似文献   

11.
袁娜 《新闻爱好者》2011,(13):72-73
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对司法部门公开、公正地判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舆论与司法互动通常是首先由网络及时曝光案件概况,网民鉴定还原事实真相,形成网络舆论,再由网络舆论界定案件性质,对案件实行"干预",最后网络舆论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案件审判进入公开、公正的阶段。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是推动社会民主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2.
在媒介经营管理时代,网站与受众的互动直接关系着网站的发展。但是经营者往往只关注与受众的情感互动,旨在加强与受众的密切关系而忽略了只要受众与互联网连接互动行为就已经发生的"非情感互动"。在大数据时代,用户与网站之间的数据互动对网络信息传播和网站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的转型过程中,互动参与式网络出版所占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本文对互动式网文平台、读者参与式网络出版平台、社群连接型网络杂志三类日本互动参与式网络出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日本出版社通过自营网络平台,收集读者阅读意见从而提升纸质书发行量与发行效果;社群连接型网络杂志由"以内容为核心"转向"以用户服务为核心",通过社交化社群运营、会员参与策划等方式为用户提供跨行业的"融合性服务",实现"内容+产品+服务+情感链接"的多元融合性产业链,赢利形式走向融合与多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网络团购以受众互动体验为核心,在我国迅猛发展,作为一种兼具媒介平台与营销渠道的创新消费模式。笔者结合网络团购"受众互动体验"核心特色,为广告代理商实施网络团购广告营销传播策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运行网络团购广告营销传播策略提出一些可行建议,以求为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姜楠 《东南传播》2018,(8):78-80
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最鲜活而显著的表征便是网络舆论的不断涌现.互联网络搭建并给予了公众实时互动交流的平台,在web2.0技术支撑下快速集成的"观点的自由市场"既可以推动政治建设与社会稳定,又可能引发网络暴力,危及社会安定.网络舆论的演进是一个以层次为中心的传播过程,而"认知失调"、"信息不对称"、"价值累加"是影响网络舆论走向的关键节点,成为推动网络舆情演进的结构性与系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各大门户网站争吵谁是奥运报道网络第一的时候,笔者却以为全方位竞争态势下的"聚合"战略大获全胜,无论是电视、报纸还是网络,基于互动与融合的"聚合"才是取胜之道.  相似文献   

17.
以常州地区图书情报"网络联盟"建设为例,运用社会网络理论,从实施基于嵌入理论的图书情报网络联盟"联合"、基于关系与结构理论的"互动"、基于结构洞和局部桥理论的"联结"等3个方面论述了图书情报机构实施"网络联盟"建设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三网融合为无线网络业务带来机遇与挑战。无线网络在家庭范围内实现了"一云多屏"的信息供求格局。扩大高速无线网络的市场占有率,应成为网络供应商未来的战略重心。同时,社会化网络应抓住无线网络带来的机遇,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为用户提供社交利益。基于地理位置的互动营销,便是社会化网络平台利用多屏互动和多终端互动,实现广告盈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1,(9):136-137
从论坛炒作"红本女事件",到网络红剧"alwayson-line"。从SNS创新应用"斑马人植入",再到整合性网络推广"彪悍的小Y",联想的网络营销思路可以说一直站在整个行业的最前端。这使作为其互动综合代理商的我们,更乐于将最前沿的消费趋势与互动应用提供给客户,形成独  相似文献   

20.
李晓星 《今传媒》2011,19(3):102-103
要提高、优化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就要建立互动传播的新媒体理念。由"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并借助现代网络互动传播技术,寻找互动传播方式,使公交移动电视向纵深发展,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与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其完全交互式的新型媒体服务器。借助网络平台,树立互动传播观念,加强互动手段,在节目制作互动中提升公交受众的主体地位,使公交受众群体扩大,忠诚度提高,传播内容最大接受,栏目质量提高,形成品牌效益,最大优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