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学《食物的营养》一课的一般思路是:先讨论“我们每天为什么要吃食物”引出食物里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接着由教师教给学生三种检验食物的方法;然后学生用这三种方法去检验常见食物的营养;最后对学生进行营养保健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学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是学生在前一节课学习了食物分类的基础上,学习怎样设计实验,发现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1.食物中营养成分——淀粉、蛋白质的鉴别方法(在实验室中);2.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动手、观察、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食物的营养》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食物与健康》单元的第一课。教材从学生的一日三餐入手,设计了“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活动,希望他们通过学习体验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进而能自己设计出营养合理的一日三餐的食物种类。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分析 《我们吃什么》属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科学合理的营养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本课作为单元的第一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了解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同时,通过分析常见食品营养成分和研究食品标签等活动,引起学生对营养和健康问题的关注,让他们意识到食物多样化的重要性,从小树立科学饮食的意识和习惯,为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1.说出食物中所含有的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淀粉、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尝试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吃的学问首先从人为什么吃食物和吃什么开始,只有知道了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成分和不同的营养成分有不同的作用,以及不同种类的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不同,学生才可能关心自己的饮食状况。从研究吃什么开始,还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熟悉的食物入手,学习营养知识,建立相关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把食物与营养成分联系起来思考,本课以给食物  相似文献   

7.
教学分析 吃的学问首先从人为什么吃食物和吃什么开始。只有知道了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成分和不同的营养成分有不同的作用,以及不同种类的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不同,学生才可能关心自己的饮食状况。从研究吃什么开始,还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熟悉的食物人手,学习营养知识,建立相关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把食物与营养成分联系起来思考,本课以给食物分类为主线贯穿全课,由四大块内容组成:  相似文献   

8.
食物中除了含有丰富的基本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外,还含有种类繁多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酚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植物雌激素萜类化合物等.目前对这些食物来源的功效性成分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领域.研究表明,食物中除了含有具不同健康效应的营养素外,还包括“植物化学物”等多种功效成分,这使人们对食品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在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基础上,适当增加富含功效成分食物的食用量,将会促进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通过学习上一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学生知道了食物在体内旅行的第一站是口腔。本课的教学将学生引入到口腔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口腔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内部的结构又是一个小系统,能够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作为口腔的一部分——牙齿,又可以分为三类,也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教材通过呈现这样一个系统化的人体结构,主要是让学生逐步建立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分析与教学设想1.教学内容:《饮食与营养》一节以通过验证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使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的各类营养物质,学生要正确操作试验,要结合相关资料,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形成营养要均衡,饮食要合理的观点。2.教学目标:本节是根据《生物课程标准》中第5个一级主题中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主要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来加强.本文结合展示课"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作用"(以下简称"营养")谈一些体会。1优化教学目标,体现全面性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学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还要发展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在各课时就要考虑本书深的学科知识、智力发展、思想品德等所应达到的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如何做到和谐统一。对"营养"一课,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对人体的作用。(2)培养…  相似文献   

12.
《食物的营养》一课的教材编排结构是首先通过提出问题讲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作用,然后讲述食物中三种营养成分的检验方法,最后通过讨论对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其教学重点是蛋白质、脂肪和淀粉三种营养物质检验方法的探索和应用。我们设计此课的教学思路是;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减少教师的“指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13.
在去年举行的哈尔滨市自然学科“优化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平房区新疆二校艾丽娟老师执教的《食物的营养》一课荣获一等奖,并受到了专家的好评。如何上好一节自然课?如何在自然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所有自然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艾老师的这节自然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食物的营养》(五年制教材第八册)是一节比较典型的实验课。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知道食物中含有哪六种主要营养成分;难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几种检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方法。教者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分析 《食物的营养》是《食物与健康》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第一课时,从学生的一日三餐人手,让学生通过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活动,体验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进而自己能设计出营养合理的一日三餐的食物种类。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挖掘教材中的探究素材,使广大教师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下面介绍几则探究素材,以配合人教版七年级(下)“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及“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章的教学,以供参考。1 探究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活动目的:使学生养成关注常用食品营养成分的习惯,培养学生对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承德各类型生态系统(农田、草地、水域、森林)实际食物生产量,按食物营养成分转化率,将各类食物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的3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脂肪)产量,得出承德实际食物供给能力。结果表明:3大营养成分均供给有余,但供给能力有所不同。玉米、猪肉为主要食物供应来源,食物供应结构与消费结构不一致。农田生态系统的贡献长期占据绝大部分;草地生态系统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草地生态系统食物供给比例;水域生态系统所占比例很小,平均为0.53%;森林生态系统食物所占比例增长速度在加快。承德农田生态系统3大食物营养成分人均供应能力均低于中国人均供应能力;草地生态系统远高于全国人均供应能力;水域生态系统均远低于全国人均供应能力。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居民食品营养结构,提高承德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教学分析 《祝你胃口好》是《吃得好吗》单元的第四课。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前三课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前三课的学习活动引领儿童探究了我们吃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让学生懂得了人的基本饮食结构以及营养成分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吴钟娴 《科学课》2009,(12):48-50
教学分析 《祝你胃口好》是《吃得好吗》单元的第四课。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前三课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前三课的学习活动引领儿童探究了我们吃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让学生懂得了人的基本饮食结构以及营养成分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亲历自主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的全过程,着力训练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培养他们计划与组织的探究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及培养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人的营养》一课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有:淀粉、脂肪、蛋白质、水、盐及一些维生素,明白这些营养成分中的一部分是组成人体的材料,一部分是供给人体所需能量的,为以后的《人的消化》打基础。 为达到上述目的,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时我打破常规,对教学结构进行了变革,作了一些巧妙的安排,效果很好。 上课开始时,我没有让学生看书,而是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方志敏在狱中用米汤往外写信的革命故事。着重讲了鲁迅先生用加碘的水浸泡信纸,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