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上期) 62、拥身冲掌(图71)。大式不变,整身拥动,朝前方冲掌。  相似文献   

2.
——J子!把手抬起来护脸!忘了?刚才他还一拳打你腮帮子上。把手抬起来护脸,别等他掼耳(类似摆拳)过来再抬手,等他拳头打过来,你就来不及抬手了。  相似文献   

3.
韩起  黄伟伟  徐钊 《精武》2009,(6):32-33
技法训练篇 ——防守时,以保护脑袋和裆为主,你不能浑身上下哪都护着,你注意不过来。浑身都是重点就没重点了。孙子说:“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到处防备,就到处都是漏洞。  相似文献   

4.
蒋兴材 《武当》2007,(1):8-9
内家拳在明朝嘉靖至清朝末年是中华武术的知名拳种,盛行于浙东一带,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湮没在民间。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传统武术文化遗产非常重视。1982年12月,国家体委在京召开全国武术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5.
实战对抗篇 ——武术不是拳击、散打,输赢不看点数.看谁最后躺下。他拳头只要没打上力量、没打中要害,打你十下也没有用。可你要是贴近了给他一个重击,把他撂倒了,就是你赢。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2004,(7):52-53
吴连枝刚从东京回来,此次东京之行,他除了教学之外,还录制了两盘教学DVD:《八极内功五法》和《八极拳法拆讲》,是由日本棒球出版社下属的BAB公司出版的。  相似文献   

7.
陈广路 《精武》2008,(11):23-27
绵掌拳对打第二手 第一趟: 双方虚步右腿下坐左手腕相接,攻方(着黑衣者,下同)右手挑守方左手,左腿进半步成弓箭式,左掌直击守方胸窝(图1,图2)。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6,(6):12-12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武术运动、促进全民健身,本刊将与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首届《中华武术》传统拳演武大会,会间将举办多种交流和评选活动。欢迎广大武术爱好者踊跃报名。《中华武术》杂志武迷俱乐部会员报名优惠。[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武当》2007,(3):1-1
为了进一步弘扬武当内家拳法,探索中华传统武术传承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华武术做为特殊项目进入奥运会,经研究决定,拟于2007年10月18—22日在武当山召开“2007年武当内家拳发展战略论坛暨第六届武当拳功理法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志远 《武当》2004,(5):37-39
黄百家《内家拳法》所记王征南口述的内家拳“十四禁忌”,即懒散、迟缓、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软腿、脱肘、戳拳、扭臀、曲腰、开门捉影、双手齐出:如果说“五字要诀”是内家拳的内核,“十四禁忌”则应是内家拳的外壳。两者都是实践的结晶,共同升华为理论,成为内家拳的准则。  相似文献   

11.
武当拳功论     
王炳生 《武当》2009,(4):4-6
武当拳功在“山以道显”,“道以山名”的历史背景下酝酿成熟。在道教文化精神熏陶下,经过著名道士张三丰等名家的推创,发展成独具民族特色的一大武术流派,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唯一著《武当剑谱》,黄百家著《内家拳法》,金一明著《武当拳术泌诀》,这些具有巨大科学文献价值的稀世珍品,充分证明武当拳功的存在,是中华传统武术的一大支柱,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去挖掘整理,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龚编辑信箱     
《中华武术》2006,(9):8-58
广西合浦县冯维举来信:我是《中华武术》的老读者,在今年第3期里,我看到了介绍“长江大侠”吕紫剑老人的文章。请问他的《中国武当内家拳法》、《八卦养生法》等著作何处可以购买?他老人家创编的“八卦浑圆养生功”令我心神向往。能告诉我他老人家的联系方式吗?  相似文献   

13.
5月份,写了《文化红拳》的稿子,在《中华武术》刊登之后,在陕西红拳圈子里引起较大反响。回到西安,很多红拳的前辈、老师、朋友纷纷和我谈起读了文章的感受,向我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历史资料,希望我能把“文化红拳”这个系列继续写下去。特别是红拳文化研究会的发起人邵智勇先生多次邀我去商谈红拳的发展思路,向我讲解自己多年来关于红拳的心得体会,慷慨赠与了80年代“挖整”时留下的一些珍贵资料,让我感念不已。  相似文献   

14.
《精武》2009,(3):4-6
问:那么先生,咱这样想,国际武联不是多国多种武术联合会,而是中华武术跨国联合会,万国武联涉及的法理冲突,是不是就于此避免了?中国武术中奥,是不是就可以独立行事了?  相似文献   

15.
杨立志 《武当》2008,(1):30-32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流派中的两大名宗之一,素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学界少数人至今仍对武当内家武术与武当高道张三丰的关系持否定和怀疑态度,如顾留馨先生在其编著的《太极拳术》第九章指出:“关于太极拳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与王宗岳等五种说法。”但他最后认为“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顾留馨《太极拳术》,第352—353、25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张耀庭担任主编的《中国武术史》一书中,根据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与《宁波府志·张松溪传》的记载,介绍了明末武术界的“内家”、“外家”之说,对“宋之张三峰”创拳之况未置可否,认为《明史》记载了张三丰,但“没有提到他会武术”。作者最后存疑说:“故张三丰与内家拳之渊源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书中还介绍了黄百家的《内家拳法》。通观该书内容,侧重于少林拳的考论,而对武当武术基本没有涉及。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该书采用现代学者唐豪、顾留馨等人的考证,认为“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陈氏拳技始自陈王廷”(张耀庭主编《中国武术史》第250~318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相似文献   

16.
胡刚 《中华武术》2005,(1):28-29
中华武术是人类的宝贵遗产,然而我们对其技术、历史和文化的挖掘、抢救、研究还远远不够,其博大精深远未显露。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2004,(9):51-55
8月初,本刊编辑部收到一封来信,温县体育局局长原福全就张杰的《〈和式太极拳谱〉引起的风波》一文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本着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现金文登载,并附相关背景资料,以树立良好的学术争鸣氛围,促进武术事业的发展。——编者  相似文献   

18.
《精武》2009,(7):10-12
问:韩先生,从你的文章看,你对“武林大会”限制击打脸部这一规则很有意见,请问为什么? 答:因为不许打脸就不会产生“真正有效的拳法”。  相似文献   

19.
胡桃 《中华武术》2001,(12):44-45
于海发现,成片以后的电影比自己想象中要好得多,不再像当初看样片时浑身起鸡皮疙瘩了,而且觉得自己在很多地方演得还挺不错的。 坐在观众中间,对情节了如指掌的于海依然会随着电影中的感情纠葛而心情起伏。竟然有几次,黑暗中的于海感觉眼睛酸酸的,他知道,里边是热热的泪水。这泪水绝不仅仅因为感人的情节,幸福、激动、欣慰等等许多复杂的感  相似文献   

20.
《精武》2007,(10):18-19
精武专访是本刊新开设的一个编者、作者与读者三者之间互动的栏目。不搏销量搏质量,旨在作一次有益的尝试——即通过编者与作者的问答,使广大读者一目了然,轻松地领略作者"言事有高识"的创作意图,并从中汲取教益。这个栏目首先得到了津门武术大家卢忠仁先生的鼎力支持,卢先生以论武术不随时俗,行文大有古风的风格认真阐述了卢氏结构以及萧氏八卦掌、宋氏形意拳的玄奥,文章一经刊出,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好评,总算未令编者有将华章"明珠暗投"之叹!编者认为,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不同拳种的文章带给读者的"营养"也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引领青年读者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的了解武术真谛。本刊在此诚邀各门各派的武术家们参与这个栏目,让我们共同把最新最美的文章奉献给热爱武术的读者朋友。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又是与大师级的人物对话,所问的问题达不到"大哉问"的境界,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讹、疏漏,在此诚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