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所高职学校的期终工作会议上,校长激动地说:“主持工作3年来,我第一次公开、郑重地向教师道歉。我上次在会议上对‘关于学生对某些教师评议的统计结果’的处理的确不妥。”原来,学校为了解05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制定了一份“教学行为问卷调查表”(学生卷),从8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  相似文献   

2.
从追求公平、客观的角度考虑,我认为对教师的评价应该以学生评议为主,理由如下: 一、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性质决定的 教师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呢?1.从职业的对象来说,教师职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无生命的物质,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2.从职业的内容和任务来讲,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3.教师的工作方式也与其他社会职业不同.他不像其他职业那样要使用什么工具,而是要用教师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在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中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3.
从追求公平、客观的角度考虑,我认为对教师的评价应该以学生评议为主,理由如下:一、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性质决定的教师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呢? 1.从职业的对象来说,教师职业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  相似文献   

4.
学生参与教师评价是对我国传统师尊生卑关系的挑战,也是学生处于学校教育中心地位的另一种表现。然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学生参与教师评价是对我国传统师尊生卑关系的挑战,也是学生处于学校教育中心地位的另一种表现.然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否能成为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考核标准呢?或者说,学生的评价是否能成为教师考核的终极结果呢?在我看来,学生评价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它只能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部分作为参考,而不能全盘评价一个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期下到某中学听课,发现学校设有学生民主评议教师专栏。其内容是“五最教师”:最关心学生的教师;教学最文明的教师;教学最得法的教师;减负最负责的教师;薄弱学科教学最认真的教师。评议方法是每隔一周,由学生对任课教师无记名进行民主评议,并由学生将评议结果公布于栏,其评议结果直接与教师评模评优挂钩。 姑且不论其评议内容和方式是否完全科学或合理。首先,学生评议教师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前提。其次,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既评议了教师…  相似文献   

7.
“金属为什么会导电呢?”“金属一般都是固体,而水银为什么不是呢?”“我还想知道金属都会生锈吗?”“有些食品里含铁,我们要不要吃铁呢?”探究活动始于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好问题。而当孩子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如果老师只是草率处理,很可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思考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1承认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问到教师知识的盲点。这时我们可以很坦率地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清楚。你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嘲笑,相反它能让学…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在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有一条是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还有一条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应对和处理学生欺凌的第一响应人,教师如何识别学生欺凌,如何预防与应对学生欺凌,并进一步促进建设和谐安全的校园,都是极其重要却又鲜被关注的命题。教师需要从把握学生欺凌的概念及核心要素、辨别玩笑打闹与学生欺凌以及认清学生欺凌的角色与类型三方面识别学生欺凌。教师可以从与学生一起应对欺凌、与家长合作应对欺凌、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三方面着手预防和应对欺凌。  相似文献   

10.
方芳 《云南教育》2022,(5):8-11
<正>近期,国内有关机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所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尤其是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上海等地一月内发生多起学生自杀事件。每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在给家人带来巨大伤痛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且心理问题的产生越来越低龄化,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需要构建良好的服务体系,用“心”呵护。  相似文献   

11.
梁茹 《宁夏教育》2014,(12):42-43
作业是指学校教师为学生布置的学习、训练任务。既然是布置的任务,学生的反映就不可能表现出高度一致,就会出现有些人愿意接受这项任务,有些人不愿接受此任务,本文想要探讨的是后者——作为老师,我们如何去应对不愿接受此任务,不写作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日常工作中,由于一些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修养欠缺,往往会对学生评议教师这一极具严肃性、科学性的工作给予通俗的、极不正确的理解,认为学生评议教师无非就是听听学生对老师的议论、听一听学生对某一时间段内老师的工作有什么反应。由此,在这种想法的指导下,学生评议教师这项工作就变成了或是任意喊几个学生开个座谈会,听一听学生是怎么说的,然后把学生的说法分分类;或是给学生发张表格,让学生给教师画个分数,然后找几个人算一算每位老师的平均分。在这样的评价工作中,我们既看不到评价前期周密的准备工作,也看不到体现教师各方面工作的教学质量评价量表和教学质量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13.
在学生评议教师这一工作中,认识不够、组织及准备不到位是造成这一工作失真的常见原因。日常工作中,由于一些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修养欠缺,往往会对学生评议教师这一极具严肃性、科学性的工作给予通俗的、极不正确的理解,认为学生评议教师无非就是听听学生对老师的议论、听一听学生对某一时间段内老师的工作有什么反应。由此,在这种想法的指导下,学生评议教师这项工作就变成了或是任意喊几个学生开个座谈会,听一听学生是怎么说的,然后把学生的说法分分类;或是给学生发张表格,让学生给教师画个分数,然后找几个人算一算每位老师的…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许多学校都实施了“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就是说教师的好坏优劣由学生评定。有人说,这样做,“道哪能尊?师哪敢严?”有人说,这是“大民主”、“一窝哄”,还有人说,这种制度“弊大于利,甚至会积弊成俗”,如此等等,不断责难。我是一名教师,在河南科技学院任教,我认为“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好。  相似文献   

15.
附城职中请学生评议教师本刊讯:广东省东莞市附城职业中学一改校领导考评教师的办法,请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议。此办法经过一年的试行和完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校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由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议的办法,每学期期中、期末两次向学生发放评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长对子女宠爱日益增加,教师在处理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上,遇到的情况越来越多,困难越来越大,但是我相信,只要你多思考,巧方法,不冲动,不犯错,在教师与学生在手机使用的这场战役中,教师和学生一定会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17.
钱家荣 《师道》2003,(5):27-27
正确把握新课程的“新”特点,是教师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发展新课程的起点,是新课程实施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新课程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2.改变了原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3.课程标准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5.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这一部分围绕教与学两个方面,探讨教学规范的转型,重建…  相似文献   

18.
●教师应实现“三个转变”●任文忠、陈斌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1期上撰文《实施新课程要“三到”》,认为新课程改革要取得收获,教师应实现三个转变。首先是从“倡导理论”到“采用理论“的转变。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可以分为所倡导的理论和实际所采用的理论两类,倡导理论是外显的,容易受到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它不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采用理论则是内隐的,更多地受到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它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而又不容易被意识到的影响。虽然经过新课程培训,可是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其原因可能…  相似文献   

19.
教师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burn—out)这个词语。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随着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开始发现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激情境的不断加剧,应激成为引起职业倦怠的首要因素。“应激”源于物理学术语,它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新课程突破了历次课程改革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的局限,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评价、课程管理、教师培养与培训、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策略等方面追求创新,是一个面向21世纪的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课程理念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面对新课程的诸多变化,教师怎样才能适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