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波 《文教资料》2012,(4):9-10
从对自然、纯美、和谐人性的赞美到对异化、卑琐、丑恶人性的批判,再到对人性善恶交织并存的冷静审视,铁凝一直在不断地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在热情关注当下现实生活的同时,为探索建构一条现代健全和谐的人性之路而孜孜不倦。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铁凝对人性探索的书写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有着相当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性复苏并走向高涨,是新时期文学的鲜明特色,并对文学观念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人们认识到,人性是文学的内核,文学的人学观念有了丰厚内涵;另一方面,人性领域的开拓,作家们开始按人的全部生命需求来创作使文学中的人物走向"人";另外,人们对典型理论有了新的认识,典型内涵得到极大丰富,"典型"重新占据自己应有的位置,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人性悖谬在文学中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由于世界存在压抑与反压抑,人类不能寻得二者之间的平衡而形成人性悖谬。卡夫卡的小说印证了由内在的压抑和外在的压抑形成的人性悖谬。但人性的悖谬开创了世界的美和爱,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国的《红楼梦》和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从正面或负面都体现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人的问题,是全部文学问题的核心。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的开头就耐人寻味地议论道:“我认为只有深刻地研究了人以后,才能创造出人物,如同只有认真学习了一种语言,才能讲它一样。”这的确是一种有识之见。然而人的问题的重要性又是同它的复杂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看来,这个古往今来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时间。因为,它需要多种学科的共同努力。本文仅就人性与文学描写问题谈一些浅见。在关于人性的讨论中,有两个问题争论较大:一个是人性的涵义即人性是否包含人的自  相似文献   

5.
通过撷取古今中外各种战俘形象,分析比较了一定社会条件下战俘人性中所荷载的社会要素,指出无论是英雄主义还是忠孝节义实质都是社会属性在人性中的折射,人性背后支撑着广泛的国家、民族、阶级、集体的共同价值判断,个体生命与情感价值一定程度上服从了共同的价值选择。而在战争这一异化的特殊情境下,二者激烈冲突导致的二难抉择更深化了人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一篇出色的论说文,除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之外,同时也带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即既具有一定的形象美,又具有一定的语言美。这是因为: 一论说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六朝,虽然有过文、笔之分,但据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解释,是“有韵为文,无韵为笔”。显然在这以前,不管何种文字,都只有韵文和、  相似文献   

7.
在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节选了一些剧本,如《雷雨》的第二幕、《龙须沟》的最后一场、《威尼斯商人》的第四幕第一场和《窦娥冤》的第三折。  相似文献   

8.
揭示了幻想文学的人性探秘,对一种新文体做了诠释,有助于对人格、人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苏童文学意象的人性光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论述了当代作家苏童小说的人性论,揭示了性格的天然性、从少年视角看性格的史前史、从女性形象窥视人性的挣扎与辗转.  相似文献   

10.
幻想文学与写实性文学的审美指向有很大的不同。写实性文学注重对现实“并无差等”的细致描写;而幻想文学由幻以入真,从某种程度上看,它更接近哲学“追问——和全、绝对、终极、永恒”,它关涉世界的本质、人性的内容、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的价值、精神结构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等。意大利的作家卡尔维诺、美国的作家茹恩在其各自的幻想作品中力图向人们说明“幻想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恢复人性。”  相似文献   

11.
台湾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分,是在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直接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在现代台湾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乡土文学”,有着五四文学的优良传统。“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海峡两岸文学合流,开辟了无比广阔的道路。合流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除了套在杂文身上的枷锁。杂文事业的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各省、市杂文学会的成立,各种报纸杂文专栏的设置和杂文报刊的出版,为杂文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作者队伍的扩大和个人专集的出版数量,更是有史以来难以比拟的。以江苏来说,90年代前五年共出杂文作品集30本左右。这个数字恐怕在江苏历史上从未有过。  相似文献   

13.
迄今,“妇女文学”没有一个国际公认的定义,它的界定如“现实主义”诸类概念一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五花八门。笔者所理解的妇女文学是女作家用女性的眼睛观察人生,以其特有的体验过滤人生,反映妇女特殊的经验和问题,表现出女性的主体意识,旨在寻求男女间实际平等和谐、寻求妇女解放的文学,因此,本文所论是在这一框定的范围内进行的。近十年来,美国妇女文学给文坛带来了新的生机,越来越引人注目。认真总结、研究其特点,对开拓我们文学研究的视野与思维空间,从而使文学研究走向多侧面、全方位,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在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以文学人性论为理论依据,从人性化层面解读《项链》及《大浴女》的主题,论证人性是文学作品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5.
文学在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到也为市场消费服务的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20世纪末文学消费化带来的欲望无禁忌的呈现,虽说有其革命的意义,但其天然的缺陷也使其难以产生大的社会效应,也使其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6.
共同人性包含的具体内容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 ,是一个谈论得较少、认识很不统一的问题。从长期以来的创作实践看 ,文学中的共同人性 ,主要包括亲子之爱 ,男女之情 ,对家乡、祖国和大自然风光的喜爱 ,以及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等。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代初的一场民族灾难使中国文人不得不暂时将“人的文学”大旗搁置一边 ,投入到抗战文学的洪流中去 ,文学中的曾经张扬的“人性”也随之走向低潮。在这一时期里 ,梁实秋朱光潜等理论家依然在人文主义的花园里默默耕耘 ,承传并发展了“五四”的人文主义文学理论。梁实秋的二元人性论是对周作人人性论的继承和扬弃 ,朱光潜则以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在创作上 ,人性问题的发展体现为深化与分化的双重嬗变。京派与海派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新鲜的人文文化风格 :前者着眼于回忆中的乡村 ,后者致力于现实中的都市。沈从文为喧嚣的文坛提供了一个诗意宁静的“湘西世界” ,他的一系列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自然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对于自然人性的描写和追求是迟子建一以贯之的价值目标,对鄂伦春人代表的生命的强力和自由的赞赏,对儿童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的讴歌,对"傻子"所代表的另一世界对正常世界的观察,都表达了她对于现代文明的反思和批判,体现了一种悲悯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张春生 《学语文》2010,(2):30-31
高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手机短信已成燎原之势.网络上出现了短信征集、发行的专门机构,出现了短信文学大赛,搜狐、新浪等网站开始聘请专业写手从事短信创作。现在,  相似文献   

20.
文学即人学,古今中外人性是相通的。所以,表现人性成为作家永恒追求的主题,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之所以经久不衰,魅力无穷,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作品散发着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芳香,让人为之倾心,受到感染。因此,体会经典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就是要感受其中的人性美,文学欣赏不仅体现了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文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