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左苏皖 《文教资料》2010,(22):56-57
在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流派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传统的翻译理论仅仅把翻译当作一种语言行为或文本行为。后殖民翻译理论戳穿了语言乌托邦的神话。后殖民研究视角给予翻译研究的启示在于它视翻译为殖民文化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及文化帝国主义思想观念对外进行霸权扩张的工具,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权力差异语境下不平等对话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看“中华龙”与“dragon”,把“龙”译为“dragon”是属于归化的策略;从后殖民理论吸取营养的异化翻译策略来看,则将归化翻译视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和征服的共谋,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或翻译技巧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带有颠覆性的政治和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3.
翻译中对跨文化因素的处理往往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手段,从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来看“中华龙”与“dragon”,把“龙”译为“dragon”是属于归化的策略。从后殖民理论吸取营养的异化翻译策略则将归化翻译视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和征服的共谋,是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或翻译技巧上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带有颠覆性的政治和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理论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兴起的热门话题.它以其文化政治批评的策略将翻译从语言的内部层面引导至广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语境,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新视野,也为翻译工作者带来了深刻而现实的启迪.本文试图透过后殖民理论视野来探讨我国翻译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美国翻译理论家戴维·贝娄斯在2011年提出了向上翻译和向下翻译的概念,用来解决描述不对称翻译关系的流动性方向概念,因为在后殖民翻译视域下,不同民族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不对称和不平衡性得到集中体现.本文从后殖民的视角,对向上与向下翻译这组新概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后殖民翻译对接受国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对译者主体性与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探讨不同民族、国家如何在不对称的语言、文化之间实现更好的交际.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要么是帝国殖民的工具,要么是殖民地进行反殖民的武器。叶芝以翻译为有效的反殖民工具,将古希腊戏剧《俄底浦斯王》和《俄底浦斯王在克罗诺斯》译成现代英语剧本,将一个古代被殖民民族的剧本译入英国殖民者的语言,并加以爱尔兰化改写。本文从后殖民文化翻译理论视角对叶芝翻译这两种希腊戏剧的原因和策略进行研究,认为这是一种后殖民文化翻译,是爱尔兰后殖民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7.
常超 《林区教学》2010,(5):75-77
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是对翻译研究的新尝试,它阐释了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后殖民的翻译研究与传统研究是不同的,它探讨的是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的过程。尝试在后殖民的语境下研究翻译,关注不同翻译策略的使用,通过对翻译实例的研究进而得出基于归化和异化之上的杂合法是后殖民翻译语境下的最佳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袁媛 《华章》2008,(17):129-130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把翻译研究聚焦在如权力、意识形态、机构组织以及操纵之类的问题,尤其是女性主义和后殖民翻译理论和实践更是关注女权主义、帝国主义等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球一体化赋予了翻译研究以新的内容,以文化派翻译观为基础,采用后殖民理论来分析和审视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翻译研究,可以发现隐藏在文化交流背后的文化的不平衡状态和翻译策略中的后殖民性.  相似文献   

10.
李珊 《考试周刊》2007,(50):43-44
后殖民研究是近年来在中国人文科学领域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知识体系,涵盖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范畴。而后殖民主义理论也以其文化政治的批判策略引导翻译研究走向更广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语境,由此给予翻译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后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研究的概况,后殖民主义研究给翻译的启示以及后殖民主义入侵下的翻译策略。与丰富多彩的后殖民研究文献相比,后殖民翻译才开融了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直到今天,国内翻译界对于鲁迅的翻译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如部分学者认为鲁迅的译文“信”有余而“达”不足。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翻译选目中的“弱国情结”、翻译理论中的启蒙翻译文化观、“硬译”的方法论和“重译”的翻译路径,从翻译的历史语境视域出发,指出以上观点是从单一文化语境来看待鲁迅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的结果。本文提出鲁迅翻译理论的目的绝不局限于语言表层,而是一种改造中国语言文化、构建平等的民族关系的文化策略,其“硬译”的翻译方法是他的翻译目的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1950-1970年代中国大陆翻译的海外汉学著作不下百本,然而学界对此尚无专文介绍。1950年代,为响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内重版了一批海外考证性汉学著作;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译介出版了为数不少的有关中外关系、帝国主义在华活动等方面的海外汉学著作;十年"文革"中后期,则译介出版了一批研究中俄关系、俄国人在中国东北活动的汉学著作。1950年代至1970年代海外汉学著作译介具有不同时期各以不同国家的汉学家著作为主体、选译的标准为作品具有代表性或史料价值、选译的目的主要在于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帝国主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不发达殖民理论为核心的“新帝国主义论”,和以国际垄断、全球化为核心的“后帝国主义论”。既是对上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现实和态势的理论反映,又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有着内在的联系。“新”“后”两种理论不仅延续了列宁不平衡发展的辩证方法,认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的说法,而且两种理论所折射出的资本主义种种特点也证明列宁的理论没有过时。当然,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不是解释当代资本主义一切特征和变化的灵丹妙药,它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社会 符号学为理论基础,结合赵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经典翻译实例,从言内意义的音,词和句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译者可以通过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再现原文的言内意义,达到社会符号学“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5.
招投标文件是贯穿国际竞争性招标活动的指南和法律依据。根据功能派目的论三原则,以目的语文本为导向,综合考虑招投标文件英汉互译的语体、语言及文化因素,满足译文读者的期望,有助于指导译者摆脱传统“对等论”的束缚,为了充分实现此类应用文本的翻译目的和功能,宜突破原文表层的语言形式限制,积极主动地制定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顺应论认为语言具有顺应性,它使得人们得以从一系列不定的可能性中进行可协商的语言选择,以满足交际需要。译者作为语言的使用者也要做出语言选择。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形式之一不可避免地包含文化因素。儿童文学的翻译中,译者面临着既要保持童趣又要将原作传递给另一文化的儿童读者的双重挑战。我们从顺应论的角度来探究译者如何处理儿童文学中的文化因素,并以《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译本为个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奈达对文化的分类为根据,对《围城》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按生态、语言、宗教、物质和社会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类。通过分析《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文章认为为使目的语读者顺利理解原文内容,译者应选择顺应译语读者文化背景知识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柯尔律治作为19世纪英国文化意识形态和保守主义的代表,其思想丰富并影响深远.运用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理论,解读他的诗歌《老水手行》可以探讨文学如何参与帝国越洋殖民扩张,可以梳理海外冒险与帝国主义、浪漫主义与奴隶贸易、基督教与废奴运动等纠葛,可以看到帝国主义的贪婪和残暴不仅给殖民地带来灾难,也给殖民者带来瘟疫和精神堕落.《老水手行》体现了诗人“同一”、“差异”和“大同殖民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唐代贾公彦的《周礼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语境的论述颇多,主要体现在"望经为注"、"望文为义"、"望经为义"、"文势"、"上下文"、"上下篇"、"于义不可"、"于理不可"等术语的灵活运用中。这些术语的运用涉及到语境的诸多方面,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充分体现贾公彦的语境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20.
萨科齐的“软帝国主义”外交战略与中法关系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法关系面临困难,萨科齐的“软帝国主义”外交战略是问题的深层根源。“软帝国主义”是萨科齐的外交大战略模式,其根本目标是担当世界领导者,理论基底是“相对大国时代论”,根本手段是“斡旋外交”和“价值观外交”,围绕主权问题而来的干涉与反干涉是中法关系的主要矛盾。法方是中法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中法关系的前景主要取决于法国和欧洲政治家的智慧和远见,有赖于法国领导人对中国核心利益的切实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