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前几年,在采访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时就曾听到“One have a very happy childhood and be an unhappy adult(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一说,意思是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在发达国家兴起。这种  相似文献   

3.
4.
5.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或称挫折感。挫折对个人构成情绪上的打击与威胁,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孤独感与愧疚感的增加,使人产生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体验。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挫折情境,就是使个体活动受到阻碍的环境、对象、情境;二是指挫折感受,就是个体活动受阻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6.
王文静 《教学研究》2004,(6):536-539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或称挫折感.挫折对个人构成情绪上的打击与威胁,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孤独感与愧疚感的增加,使人产生一种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情绪体验.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挫折情境,就是使个体活动受到阻碍的环境、对象、情境;二是指挫折感受,就是个体活动受阻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7.
“挫折教育”与“挫折承受力教育”诘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时下,人们出于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热切关注,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有关“挫折教育”的提法不时见诸报端,在教育行政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偶有附议引用。本人认为,“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挫折。所谓挫折,按照《心理学词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的解释,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有时仅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客观情境”。台湾学者张春兴表述为:“所谓挫折,有…  相似文献   

8.
心理挫折与“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有人认为当今中小学生大都在顺境中成长,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很差,应提倡“挫折教育”;有人则认为,还是应该按照传统的提法,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人为设置障碍使学生受挫的作法是不妥的.这两种意见看来都有道理,那么究竟该不该搞“挫折教育”,或者如何提法为好,或者怎样进行提高青少年抗挫能力的教育.笔者以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先研究一下心理挫折的问题,只有了解心理挫折的表现、成因及其种种后果,我们才能确定“挫折教育”是否科学、是否可行、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9.
我国挫折教育的提出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目前对待挫折教育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应当提倡挫折教育;另一种观点认为挫折教育是一种不科学的教育。本文通过对我国挫折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培养儿童抗挫折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挫折教育”之我见宣州市南湖中学刘化1993年中日两国联合举行了中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中反映出中日两国孩子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异。随后《中国教育报》上连续刊登了《夏令营中的较量》、《沉甸甸的问号》、《教育者之间的较量》三篇文章,引起...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成功者。每个教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子女成为栋梁之材。然而在成功、成才的道路上并非都是坦途,往往是“欲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和挫折。于是战胜困苦和挫折就成为走向成功、成才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在对学生、对子女的教育中,应加强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强化挫折教育,更具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挫折教育”浅析白庆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挫折教育”正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宗旨的一项教育活动。本文...  相似文献   

13.
“挫折教育”又称淬砺教育。淬砺(cuili)是指制造刀剑必需淬火和磨砺,以增加锋度和硬度,常比喻人的刻苦锻炼。“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我国当前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大多是正面教育,即直接提出理想人格进行教育。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4.
“挫折教育”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媚佳是一个4岁半的小女孩,在一个相当不错的幼儿园上中班。她以前非常活泼,而且尊重、关心他人,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可现在她却变得沉默寡言,而且脾气暴躁,经常背着大人乱摔乱砸东西,对人也不理不睬。原来,幼儿园对幼儿实行了挫折教育,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性与心理承受能力,不料这种做法令小媚佳感到“人情冷漠”,从而产生了厌恶情绪,前后竟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15.
“挫折教育”在最近一段时间比较走俏。一些人也开始将其引入幼儿教育。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一味为孩子提供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能保证他们成才,  相似文献   

16.
孙平 《中国教师》2013,(8):69-69
<正>众所周知,优胜只属于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会经历"挫折"、面对失败,但只要努力奋斗,就值得尊敬,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只要能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到力量,引以为鉴,激励自己,昂扬向上,这便是有价值的人生。青少年正处于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的高峰期,如何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这个问题极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挫折教育”势在必行安徽省肥西中学陆全润教育事业同其它事业一样,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前进;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同样不可能在温暖、平静的温室里成长为栋梁之材。当前,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独生子女受溺爱被娇惯的程度与日俱增,莘莘学子比吃、比穿、比消费、比...  相似文献   

18.
提起“挫折教育”,大家也许都不会陌生。有些人认为,现在的学生从小就养尊处优,吃的苦少,抗挫折能力差,所以有必要对其实施“挫折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然而本人认为,所谓“挫折教育”毕竟是一种新的提法,如要实施,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论证,看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究竟如何。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教育负责。下面,我们就对“挫折教育”进行一番仔细审视:  相似文献   

19.
<正>一、挫折教育的缺失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周易·乾》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的就是君子应效法天体积极主动、坚忍不拔的运行,自强自信,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挫  相似文献   

20.
“挫折教育”辨王淦生,沈小玉记得几年前,孙云晓的一篇《夏今营里的较量》似以乎一下子将当今中国的“小皇帝”、“小公主”们的生活能力及其家长们不甚得法的家庭教育重重地判了个不及格,由此,举国上下从有识之士笔下到寻常百姓口中纷纷流行起诸如“磨难教育”、“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