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后,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了中国的文学界,形成了具有明显后现代特征的新思潮。受这种思潮影响的文学作品主张消解理想、躲避崇高,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如实地反映生活中的原生态。后现代主义加速了文学商品化的行程,也给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产生后,对中国哲学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否定本体论、弘扬现代西方哲学以及主张哲学研究应走向生活世界等。这些探讨都是有价值的,但由于它们在哲学的重大问题上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后现代特征,因而对当代中国哲学的会带来一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反基础主义、反主客二元论以及反总体性,强调差异性、多元性以及"去中心"的边缘性、创造性和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促进了课程改革的多元化趋向以及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当代大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的思想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研究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客观分析评价其双重效应,寻找对策,正确地引导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5.
邓宏宝 《职教论坛》2001,(10):26-26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它“通过揭露教育中形而上学、认识论方面原先预设观点的脆弱性,揭露教育中存在的偏见。”为我们设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蓝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给我们提出了以下启发:一、倡导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后现代主义者反对科学至上,提倡消解学科边界直至最终取消学科本身,主张建设开放的课程,要求在课程组织中倾听各方面的呼声,关注课程活动的不稳定性、非连续性和相对性以及个体经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课程设置者不仅应包括教师和学生,而且所有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开发和…  相似文献   

6.
当代高等教育理念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理念是对高等教育的一个总的看法,它可以通过高校人、事、物来具体的承载和彰显;当代高等教育理念体现了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性,它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其核心理念包括高等教育的针对性、质量、国际化。这些核心理念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与高等教育思想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思潮,对人文、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从教师观、学生观、知识观和课程理论等方面。探讨了后现代思潮对我国高等教育思想创新的启示.从而提出在我国现阶段应建立以科学理性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关怀为方向和目的的“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解构、科学主义的批判、理性主义的质疑以及权威话语的消解,从方法论上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使得中国当代文学朝着两个新的极致而各自发展,一极是朝着更为精致的复杂,对传统文学和现代经典更为激烈的反叛,代表便是先锋小说和先锋批评;另一极则面对整个商业化的社会,趋向于通俗化和大众化,代表便是新写实小说和消费文学,作才对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影听上述四种文学景观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与社会的后工业化趋势相一致,当代香港电影表现出了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强烈的时代精神,对意义、理性、价值等问题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以一种较为激进的方式,怀疑、弱化、反叛并消解了传统,形成了深度平面化、主体零散化、价值多元化等明显带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影片风格。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波及全世界的泛文化思潮。是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诸多矛盾和冲突的反映,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产物。后现代主义鲜明地表现出了典型的反基础、反本质、反理性的理论特征。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准确地把握它对当代中国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将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重构高等教育课程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思潮广泛影响到文化、哲学、教育等领域,高等教育课程也必然受到波及.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出发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取向进行思考,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建议,试图建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视域的高等教育课程观,以期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后现代主义对己有的教育传统拆多于建,但它对封闭和僵化的教育传统的解构和批判,为我们改革当代教育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对当前所沿袭的教育传统所提出的批判,以及引发的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革,指出了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教育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课程理论学家多尔运用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在吸收和借鉴多位思想家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框架,并提出了后现代课程观的标准——4R理论。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旨在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启示和借鉴,特别是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师生关系的建构方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现代高等教育所推崇的“完人”目的观存在诸多弊端,它导致高等教育以某种预设的完人常模作为中心和出发点,有悖于终身学习的思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无视多元化文化背景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后现代主义从价值取向、内容规定、形成方式以及种类要求四个方面阐释了其高等教育目的观,这对审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理性主义、工具主义为核心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世界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研究范式的变化,一个巨大的转变正在发生。这种转变正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作的方式,以及人们如何看待工作和生活,如何组织工作和生活。这种转变从其本质上看是横扫全球的公共领域的转变,而对正统占统治地位的西方社会来说无疑也是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真理和知识的本质的质疑)。Hargreaves指出,他同意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所谓的社会转型,“它的核心是经济活动、政治关系、信息、通讯和技术的全球化。而这种转型对教学的专业具有巨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波及全世界的泛文化思潮,是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诸多矛盾和冲突的反映,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产物。后现代主义鲜明地表现出了典型的反基础、反本质、反理性的理论特征。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准确地把握它对当代中国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将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与高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后现代思潮的基本精神及其对西方教育理论影响考察的基础上 ,对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教育研究中要面向实践 ,回答高等教育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推动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教育模式选择上要防止片面的科学主义或人文主义倾向 ,坚持科学与人文的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在教育活动中要高度重视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坚持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式上要促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的登场意味着现代性的危机和衰落,它所掀起的巨大思潮直接冲击着现代主义的课堂教学。从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出发,论述了课堂教学如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上实现变革,并引介一些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以一种激进思潮的面貌出现,它吸引大众的方式是它的批判态度、否定一切现存事物的精神和时时、处处唱反调的脾性。因此。在它流行、影响于社会的同时,很少有人对它学理上的缺陷和漏洞作严肃认真的思考。这里,只能简略提及几个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