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语丝》周刊1924年11月17日创刊于北京大学第一院新潮社,1927年10月被查封,同年12月在上海复刊,先后由孙伏园、鲁迅、周作人、柔石和李小峰主编。1930年3月10日出至第5卷第52期停刊。《语丝》周刊以发表杂感、短评、随笔为主,兼及  相似文献   

2.
《语文知识》2005年9期刊发了史世辉先生的《鲁迅编辑过的刊物》一文,文中介绍了鲁迅先生曾经编辑过的《莽原》《奔流》《萌芽》等10种刊物,其中提到的《雨丝》当系《语丝》之误。  相似文献   

3.
经鲁迅推荐,柔石于1929年年初接手主编上海版《语丝》周刊.第5卷《语丝》周刊共出52期,其中1-26期为柔石主编.除鲁迅外,北京时期的语丝社成员已较少在《语丝》周刊上发表作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个时期的《语丝》杂志在社会上的影响已大不如前.  相似文献   

4.
近日笔者整理《语丝》与《现代评论》两种期刊,顺便翻阅了一些与之有关的书籍和资料,没想到竟然遇到如此多的问题,小到刊物的创终刊时间,大到刊物中文章的观点,错误之处比比皆是。 首先是关于《语丝》和《现代评论》的创终刊日期、期刊总数、编辑出版等方面的问题。对于《语丝》的概况简介列举两种:第一种是《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由阿英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2月出版,第489页“《语丝》语丝社编,周报。周作人主编。创刊于1924年,共发行十二卷,一九三一年休刊,北新书局发行。”第二种是《中文期刊大词典》,由伍杰主编,北京…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后到一九二一年,全国大小文艺社团约有一百多个,影响最大的,是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语丝社。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一九二一年一月四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开成立会。发起人有十二个: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成立会召开之前,曾由周作人起草宣言,在北京报刊发表,并征求会员。宣  相似文献   

6.
论《语丝》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语丝派”,因《语丝》(周刊)而得名。《语丝》是比较注重思想、社会批评的综合性文艺刊物。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创刊于北京。前三卷由周作人主编。一九二七年十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封。同年十二月移至上海复刊,自第四卷第一期起由鲁迅主编。一年后,改由柔石代编。半年后,交还出版所北新书局·由李小峰接编。逮至一九三○年三月,出完第五卷,自动停刊。《语丝》历时五年,每年一卷,每卷五十二期,共出二百六十期。  相似文献   

7.
一在《新青年》、《语丝》同人中,与周作人最接近,思想最为契合的,无疑是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自己曾经说过:“我当初和钱玄同先生一样,最早是尊王攘夷的思想,在拳民起义的那时听说乡间的一个‘洋鬼子’被‘破脚骨’打落铜盆帽,甚为快意,写入日记。后来,读了《新民丛报》、《民报》、《革命军》、《新广东》之类,一变而为排满(以及复古)坚持民族主义者计有十年之久”。周、钱二氏确实有着共同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二《语丝》创刊前,孙伏园邀集了十六个人作为长期撰稿人。这十六个人是: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江绍原、章川岛、壬品青、李小峰、顾颉刚、曙天女士(吴曙天)、淦女士(冯沅君)、斐君女士(孙斐君)、章衣萍、林兰女士(蔡漱六)、春台(孙福熙),加上孙伏园自己。其中有的是撰稿人的女友,列名其间,以壮  相似文献   

9.
《题辞》《野草·题辞》作于1927年4月26日,发表于《语丝》周刊第138期(1927年7月2日)。这一篇其实也可以当作“野草之二十四”来读:它本身也是一首文采斐然、意境深远的散文诗。作《一觉》后四个多月,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厦门、广州,环境和思想都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孙伏园先生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提到这样一件事:“鲁迅先生和我说过,在西洋文艺中,也有和《药》相类的作品。例如俄国的安特来夫,有一篇《齿痛》”,“还有俄国的屠尔介涅夫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日常生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朴素的战士的生活。关于他在北京时期的生活情况,孙伏园先生有一段文章,描写得很如实,很恰当。他说:“鲁迅先进的房中总只有床铺,网篮,衣箱、书案这几样东西。万一什么时候要出走,他只要把铺盖一卷,网篮或衣箱任取一样,就是登程的旅客了。他永远在奋斗的途中,从来不梦想什么是较为安适的生活。他虽是处在家庭中,过的生活却完全是一个独身者。”(以上这一段,见孙著《哭鲁迅先生》)在上海的时期,鲁迅的心中虽然不象在北京时期的那样孤单和寂寞,但日常生活方面却仍然和从前没有多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正> 郁达夫早年曾经留学过日本。关于他的留学时间,历来说法不一。一说认为在1911年11月9日。文化大革命前都持此说,近来,有些人仍沿袭其说。如山东师院聊城分院编《中国现代作家小传》,上海教育出版社78年7月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上册、有关郁达夫的介绍);《安微大学学报》79年第一期李南蓉《试论郁达夫小说中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3.
吴元栋 《学习之友》2008,(10):61-62
读中华读书报上《真假照片背后的故事》一文,深感世事往往与老实人开玩笑。文章的作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他对有关“商务印书馆百年历史”的一幅照片作了澄清性的说明。这是一幅题为《周建人与其兄嫂鲁迅许广平及作家孙伏园在一起》的照片,前排三人,从右到左依次为鲁迅、许广平、周建人;后排孤零零一人,为孙伏园,  相似文献   

14.
上海“孤岛”时期的散文续说张桂年记得曾经在《现代中国文学专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中写过一篇《上海“孤岛”时期的散文》的文章,现觉言犹未尽,故作此篇。著名散文家柯灵曾经说过:“思想领域没有真空,感情领域没有真空,人民的心没有真空,表达...  相似文献   

15.
《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有过较大影响的刊物 ,创办六年间 ,以独特的文体面貌吸引了不少读者 ,一时被称作“《语丝》的文体”。我认为 ,《语丝》以它相当宽泛自由的、随意的、多元的、几乎无所不包的文体面貌 ,提供给我们一种关于发表思想与言论园地的新的想像  相似文献   

16.
【社团简介】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以鲁迅、周作人为骨干的经常给北京《晨报副刊》撰稿的部分进步知识分子,于1924年组织的文艺团体。该社主张“提  相似文献   

17.
何谓编辑?古人云:“顺其次第,编联成册之谓也。”《辞海》中作解:“编辑是指从事组织、审阅、编选、加工稿件等工作。”编辑的整个工作过程都离不开稿件。编辑无稿,难有编辑之为。稿件与编辑,可谓皮与毛之关系。编辑老前辈吕叔湘与稿件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深有感慨地说:“当好一名编辑,不见得比当好一名教授容易,从某种意义上说,还要困难些。”笔者撰文,意在从对稿件的约、用、审、改、评、退等六个方面,谈谈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与编辑艺术的肤浅认识。 一、学报编辑约稿。约稿是编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从事编辑工作者皆精于此道。世界名著《阿Q正传》就是被著名的现代编辑家孙伏园从鲁迅那儿“约”出来的。假如无孙伏园来约稿,阿Q或晚出生,或象鲁迅要写的《中国字体变迁史》一样,  相似文献   

18.
既出于对旧式知识分子的深刻了解,又由于自己精深的艺术造诣,鲁迅为我们刻画了孔乙己这一悲剧形象。对于这一形象,鲁迅自己也深感满意,他曾经对孙伏国说,在自己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相似文献   

19.
这是杜威1919年9月21日起在北京西单手帕胡同教育部会场所做讲演的第一讲,由胡适口译,伏庐(孙伏园)笔记。后收入1920年6月《晨报》社出版的《杜威五大讲演》。本文选自《胡适著译精品选&#183;杜威五大讲演》,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  相似文献   

20.
<语丝>周刊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期刊,其诞生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语丝社北京时期以<语丝>周刊为阵地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是典范的同人刊物.迁至上海后,同入立场发生嬗变.表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同人启蒙立场逐渐消解,批评本体色彩逐渐弱化,编辑主体和创作主体由一体到分离,出版策略与文化理想由反抗到迎合.作为文学媒介,性质嬗变的原因是:刊物生存的大小环境即文化生态环境和"文派制衡"局面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同人间思想尤其是编辑理念的分歧是文学媒介性质嬗变的"信号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