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鄂南的那个小镇到眼下的这座小城,一路走来,我已断断续续地写下几十篇可以称为文章的东西,它们真实地记载了我一路的欢乐和痛苦,追求与思索。它们是我生命中真真切切的感动。写作需要激情,需要对生命生生不已的爱,否则,便很难有写作的冲动;没有冲动的  相似文献   

2.
拥有激情,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善于幽默,让语文课堂变得快乐轻松;诗意语文,又让语文课堂含蓄隽永;真情评价让学生满怀信心.用柔情温暖学生内心,用真情感动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3.
当"竞争"已成为社会的标签时,孩子学会的是"坚强",而不是"感动","感动"则被孩子渐渐遗忘.孩子不会"感动"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对比的参照物,习惯了正常的事情,而品德教学的"感动"也在羞涩地退却和飞快地贬值.为给孩子找回失落的"感动",教师要加强品德教学的"感动"教育,引导孩子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感动",在生活细节中寻找"感动",在真情沟通中碰撞"感动",在教师激情中收获"感动".  相似文献   

4.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要想感动别人,首先感动自己。"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多情"的高中政治教师,用我的真情带领学生开启教育的幸福之旅,用丰富、多变、投入的情感点亮我的教育人生。一、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思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品德课堂教学,常常照本宣科,流于表面教学,以至学生大部分神情茫然甚至是一脸麻木,难以产生共鸣并得到心灵的震撼!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发现感动,激发学生在教师激情、媒体渲染中萌生感动,引领学生在真情交流、主动参与中体验感动,促使学生学会感动,并在感动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感动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灵感受,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创设充满激情的教学情感氛围寻找文本与情感的契合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再将其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写作的力量     
欧阳倩 《同学少年》2009,(10):28-28
同学少年:10:32:05你的作品多为散文,为什么如此钟情于这种文体?欧阳倩:10:33:12我的写作凭借的是一股冲动、一种激情。这种激情是一种源于身边细小事物的难以抑制的感动,关于自然的、关于生活的,需要用笔方能释放我的内心由此产生的热量。  相似文献   

8.
李峰 《初中生》2006,(3):60-61
尊敬的杨青叔叔: 自从<情感地带>开设以来,我真的好感动,那一点一滴流露出来的真情吸引了我,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冲动,特向您倾诉自己的烦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思路越来越力求着眼于社会现实,倡导真实自然、健康积极的文风,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养真性,抒真情。就作文的命题形式来看,这有利于考生独抒心灵,表现个性,有利于考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学生的作文中,假话、空话、套话,胡思乱想、胡编乱造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作文寻章摘句,机械模仿,内容单薄,语言苍白,形成了不好的文风。可见"真情"是作文成功的生命,只有说真话才使人信服,写真事才有价值,抒真情才能感动别人。那么中考作文如何做到感情真挚呢?  相似文献   

10.
泪水能够融化冰雪吗?在照片凝成的冰挂里,我们寻找抗冻救灾的热点。悲情、同情、亲情、温情、爱情、真情、热情、激情、豪情……所有的情感都动员了足够的热泪、感动、激动和热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季羡林的散文创作思想。季羡林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形成了自己明确的散文创作思想,对散文的"真"、散文的结构及散文的语言有独特的见解。季羡林认为散文的"真"就是要写真事、诉真情,而且真情还必须是使自己感动的真情。他认为散文的结构"必须有波涛起伏,曲折幽隐,才能有味。"季羡林在散文写作中追求饱含"真情"的"淳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专家认为我国课改经历了三个阶段:激情冲动——茫然困惑——理性反思。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说:"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课程改革的实践也表明,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没有真情,就没有春的和煦,夏的热情,秋的绚烂,冬的纯洁;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沙漠。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他们纯真的心灵间。"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里,也明确提出了这一要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让我们的孩子做有情人,让他们学会为生命感动,为生活感动,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57):48-49
内容空洞、缺乏真情是现在学生作文普遍呈现的问题,写作教学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有血有肉之作。学生要用心记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事,也要有双慧眼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情积于心。在写作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曾经的感动,再现感动画面,用心抒真情,用心写"我"。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饱含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语言是教学的第一要素,课堂上师生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主要通过教学语言来实现。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生动性、形象性、特别是情感性,对成功的语文教学极其重要。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情感,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我们语文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冲动和过失,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用真情换取真心,用激情去唤起激情,才能实现师生间思维的碰撞,知识的融合,感情的升华。当学生情感被激发起来时,往往表现出听得专注、说得热烈、读得有味、答得流畅等特点,并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经久不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两情承诺"--带着感情善待学生,充满激情投入工作和"两情教育"--激情教学、真情教导,旨在丰富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的情感品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感动是语文教学永远的追求。其一,学生的感动源于课文的美景、真情和哲理睿思,源于教师的感动;教师的感动源于职业特点和率真本性,源于对学生情感深入细腻地理解和对课文内容深刻全面地把握,源于学生的感动。  相似文献   

19.
感动     
我不为别人的夸奖感动,不为金钱感动,不为名利感动……能感动我的只有校园那点点滴滴的真情。小惠同学是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后进生"。她性格孤僻、说话木纳,每天完不成作业,上课不回答问题,考试经常不及格。在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思考问题,不经意间我发现她  相似文献   

20.
丹尼的礼物     
一份饱含真情的圣诞节礼物,虽然在金钱上非常微薄,却让班主任感动得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忘怀。丹尼的礼物可谓是"礼轻情意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