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的观点,人的认识并非起始于大脑,而是起始于包括大脑在内的整个身体。身体通过身体场或知觉场,总是试图感知并整合周围的世界,从而将其纳入认识之中。如果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那现有的线上教学并不是这种过程的理想形式,它在认识论上的感知局限和加工局限,使它有可能成为“间接认识中的间接认识”,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超越这种局限的可能途径为:第一,现有的线上教学力求与面对面教学相结合,各有侧重,扬长避短;第二,如果技术获得突破,线上教学的认识论局限可能最终得到化解,这也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论革命或教育教学革命。  相似文献   

2.
身体现象学自产生以后,由于其重视对人身体的研究而给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用身体现象学的观点来审视当下的教育,不难发现,在当下的教育中,存在着学生身体被忽视,生命力微弱;学生身体被规训,主体性式微;学生身体被分解,完整性缺乏等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与哲学身心二元论、我国传统学习思想的影响以及功利化的教育现实不无关系。要改变教育中身体被贬抑的现象,超越当前的抑身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身体及其知觉参与,提高其生命活力;释放学生身体因子,焕发其主体精神;注重学生身体的知觉协调,培养其整体性认知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其实质是"让人回到教学"的教学哲学的变革。人回到教学的根本就是让"身体"回到教学。本文在追索教学中身体从放逐到回归的历程的基础上,探求把学生的身体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相互作用作为教学的起点、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身体认知和逻辑认知的协调发展的意蕴,旨在通过身体的教学,把教室与自然、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师生作为"陌生人"直面事物本身,进行教学探险之旅的实践,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学关系总是以人为核心,通过人与人、与文化(知识)、与自我的交往关系实现人之“整体性”发展。“身体”作为人之存在的显现与展露,是通往教学世界的媒介:主体交往依赖身体进行互动,知识交往通过身体参与学习,自我交往更需借由身体获得反思。但对“身体”的误解和偏见却导致教学关系陷入“无身”之局面,主体交往成为教师对学生身体的规训和操练,知识交往通过压抑身体实现理性增长,自我交往沦陷为对身体的放逐,“整体人”的培养陷入窘境。因此,重审教学关系中的身体,成为培养“整体人”和“身体人”的关键。首先,应正视人与身体、理性与身体的关系,允许感性、体验等身体经验的参与,让人“显身”,实现身心一体的教学关系之建构;其次,正视教学关系中的身体表演,借由身体表演实现人的自我表达和呈现;最后,在对身体的观照和重审中解放身体,引导身体走向自由,并在身体秩序的规训下实现自由完满的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美不是在知觉之前就已现成地存在着的(不管是在客观还是在主观),只是随着知觉行为的发生,由于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的重组,美才产生了,而且就产生在知觉中。在这种情况下,知觉不仅仅具有审美的功能,而且美直接取决于知觉;知觉直接地孕育了美,直接地成为美产生和存在的处所。只有在知觉中,客体对象才因为主体的加工而成为审美对象;也只有在知觉中,人才把符合条件的客体对象感知为审美对象。审美知觉和一般知觉所不同的是它不仅为主体提供信息和对客体作出加工,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一种肉身的身体———主体的享受。从知觉传递信息到通过知觉获得享受,这是人的知觉意义重大的一次分化。自此,知觉不仅具有认知的功能,同时还形成了审美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声乐的教学中,对于音色的表现和歌唱状态的把握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师的意图,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不同的体验方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的语言的描述和肢体动作加以引导,使学生获得发生某种知觉和体验的能力。本文运用哲学和现象学中的某些原理来分析"知觉引导"的理论根据、适用范围以及运用方式。阐释了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和肢体表达作为引导的积极作用,以及"知觉引导"在运用中产生实际体验的两种感受性,并如何将"外感受性"上升为"内感受性"的哲学阐述。  相似文献   

7.
尽管《塞尚的疑惑》不是一篇典型的、技巧层面的画论,但梅洛—庞蒂对颜色的论述随处可见。通观全篇,“颜色”一词出现了30次之多。这里的颜色理论不是讨论着色技巧,而是物体在我们的原初经验中的含混却真实的存在。颜色问题涉及到前期梅洛-庞蒂思想的各个主要方面,如知觉、身体、场等重要概念。本文拟以《塞尚的疑惑》为中心文本,以同时期写作的《知觉现象学》为背景思想,从梅洛-庞蒂的角度剖析塞尚的颜色意义。  相似文献   

8.
"VR+教育"的本质是为教育中的知觉经验提供一种技术性生成方式.研究基于"技术化时代"的背景之下,对戴尔"经验之塔"进行了重新分类与必要的拓展,从而为教育中知觉经验的技术性生成提供了"合法性"辩护.通过分析"学习者—VR技术"的闭环回路以及学习者与VR技术之间的耦合关系,揭示了VR技术生成教育知觉经验的机制与原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通过VR技术所生成的知觉经验的性质及其教育学意义.通过对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中"身体原初知觉经验"这一主题的挖掘和解读,可知VR技术生成的教育知觉经验并不能取代身体的自然知觉经验,进而建议VR技术的教育应用应恪守"合理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在以"客观思维"为特征的西方传统哲学中,由于身体的被"遗忘",知觉被看做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结构性对象的过程。柏格森、梅洛.庞蒂等人由于注意到了知觉的身体相关性,揭示了形成境域性对象的可能性,但同时认为,境域性对象并非合适的认知对象。中国传统哲学注重对事物整体性的认识和把握,境域性对象是哲学讨论的核心。作为认识对象,境所朝向的是客体的整体性、质性,"知性"构架由以阴阳五行模式为范例的功能性模型来充任。相对境的认识论,西方传统认识论(以康德哲学为典型形态)则是量的认识论。毫无疑问,这两种认识论应该是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视域中的知觉理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胡塞尔的意识知觉阶段、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知觉阶段和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阶段。以克服或超越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局限性为目标,梅洛一庞蒂对胡塞尔的意识知觉进行了修正和完善,杜夫海纳则创造性地综合各家优长之处,将现象学的知觉理论推进到了美学领域。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为现象学美学的研究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研究和分析方法,这也在审美知觉理论上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教学翻译以外语为中心,是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外语词汇和语法,提高运用能力,练习材料以词句为单位。翻译教学将外语能力视为获得翻译能力的前提条件,运用翻译理论全盘规划翻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翻译理念、技能和方法,是自成体系的翻译职业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教计.教学评价不同于考试,它是教学活动过程中随时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它也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设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着意从结构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并具体通过构词法(word-building)、一词多义性(polysemy.即词汇的延伸性)及语境(context)等来阐述课堂中的词汇教学,使之有效而迅速地提高学生词汇的记忆量,量终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浅议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民立型的教学方式,开展网络教学可以利用BBS电子公告栏,网络虚拟实验教室等。网络教学有许多优点,但不是万能的。传统教学的长处绝不能轻易毛掉。两应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反映了文化.本文分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讨论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内容以及文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9.
Teacher behavior as a possible vehicle for communicating ethics content to students is explored. In the absence of a formal Code of Ethics for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six major principles enumerated in the revised NASW Code are adapted and applied. The analysis suggests five practice principles which, if followed, could promote teacher behavior that models the ethical imperatives advanced in the NASW Code.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认识论和教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人类认识活动不断发展的进程,近代以来科学认识方法被不断引进教学过程。考察和分析这一进程,反思我国现有教学理论,对创建现代教学论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