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多样的实践模式:创新模式、整合模式、调适模式、选择模式。课程创新是校本化程度最高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课程整合是以超越不同学科知识体系而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的,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整体育人的功能;课程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所进行的校本化处理,使之对教师和学生更具适切性;课程选择是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挑选、确定学校实施的课程的过程。四种实践模式各具特点又相互补充交叉,反映了课程开发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正>主要创新点:1."校企一体、多线整合"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创新本成果突破了以往单线构建实践教学的思路,在理论上有创新。通过发现机电类专业岗位能力、课程、载体、实施策略的内在联系,将课程层级与能力层级直接关联、课程资源与实施策略协同构建,整合企业实训基地资源,将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实现多线整合。2.课程资源建设"虚实结合,以实为主"的思路创新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耦合及机制创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应从如下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加强学术权力;建立二元权力耦合模式,整合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合理划分学校权力与院、系权力,调适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正确处理学术带头人与行政负责人的关系,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形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有机耦合、良性运行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校与社区的沟通与互动,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教师应转变课程观念,善于整合学校与社区的资源,使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育人的合力。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充分开发、合理利用社区地理课程资源,以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等的不同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5.
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是引导广大师生树立价值理念并依此行动的外驱力.校企协同创新有不少制约因素.首先,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具有失败的风险,而企业需要成熟的技术,因而供需矛盾带来的沟通成本、技术风险带来的声誉风险,会动摇学校和教师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其次,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与既有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进行整合,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质是很大的挑战;第三是参与协同创新的校企双方人员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目标追求等文化差异,会导致合作效率低下甚至合作失败.综合这些因素可以看到,校企协同创新需要体制和制度的推动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主要创新点: 1.“校企一体、多线整合”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创新 本成果突破了以往单线构建实践教学的思路,在理论上有创新.通过发现机电类专业岗位能力、课程、载体、实施策略的内在联系,将课程层级与能力层级直接关联、课程资源与实施策略协同构建,整合企业实训基地资源,将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实现多线整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积极实施"2011计划",构建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是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界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的有效保障。以管理协同理论为依据,文章从沟通协调机制、开放共享机制、整合支配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等角度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资源优化配置机制进行了探索,并根据四大机制的内容与特点,对其实现路径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学生存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特色平台”的构建与实践,坚持“顶层设计、资源整合、百花齐放、协同创新”原则,整合学校资源,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特色平台”,完善“特色平台”实践创新教育资源,制定相关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群,实施“点-线-面-体”的课程群立体化教学模式,为国家、社会培养大批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以协同创新机制促进高校参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是地方农业高校促进自身发展、服务地方建设的需要。地方农业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现状,积极构建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聚集人才、整合资源、合力攻关,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教师心理冲突是指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改革和传统教学的时候,既要进行课程改革,又要进行改变传统教学之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也就是在课程改革的“破”与“立”之间的冲突。其具体表现有:实践新的教学范式与原有的教学范式之间的冲突;追求学生知识掌握与追求学生的能力提高之间的冲突;新课程理念与新课程实践操作之间的冲突;等等。教师心理冲突对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改革等都具有一定的危害。为此,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对教师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支持,社会也应加强对教师的关注,并辅以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以及教育家精神的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