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张家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在测井数据标准化基础上,开展了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分别对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储层分类为产油层(油水同层),产水层(水层);混合区(产油、产水层混合区);干层(试油产液量低于干层标准),综合考虑储层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关系,建立了目标区长8油层组储层流体判别标准,为该地区快速准确识别油层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冯红霞  夏昱  任春燕 《内江科技》2011,32(2):141-141
A油田多年来一直是解释工作的难点之一,该区储层非均质性强,地层水矿化度低,试油的井少且位置集中,致使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的上下界限值难以确定。由于对油层电性规律认识不清,导致解释结论或高或低,解释符合率偏低,影响了油田的勘探与开发。本文在研究储层的四性关系的基础上,对该区存在的几个难点进行了重点研究。分别对ES,2、ES33、ES34、ES3,上这四个层段做了电性标准,由此搞清了该区的油干、油水界限。并依据电性标准对该区内9口井进行了二次解释,对多口井提出了试油的建议。通过此次研究,深化了对该类储层的认识,提高了解释符合率。为该区下一步产能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D239块馆陶油层含油面积小、含油带窄、边顶水发育,该块于2002年上报探明储量,原上报储量时仅采用一套有效厚度划分标准,而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部分测井解释结论与实际岩心不符、相同电性特征的层段测井解释结论相互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该块馆陶油层进行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油藏四性指岩性、电性、物性和含油性,弄清馆陶组油层的四性关系,对今后油层的生产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16,(8):63-65
本文通过对郑寨子地区岩心、录井、测井和试油等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了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低阻油层判别图版,得出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通过实例,利用建立的储层判别模型、视自然电位计算模型与岩心、试油等动态数据对比分析,该方法适用于目标区域储层判别及其流体性质判定,为该区域进一步开发评价和增储增产,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冷41块在早期开发过程中,测井解释层很厚,但是在很多层中,夹杂着泥质含量较高的泥质砾岩,泥质砂砾岩及泥质粉砂岩,这类岩性在电性上也表现为较高电阻,但是这类岩性物性差,基本不含油,属于非有效储层,由于受上下较厚含油砾岩层的屏蔽影响,电性上仍较高的响应值,电测解释结果有所偏差;另外不同测井系列的误差造成的解释偏差,都会对精细描述带来不利的分析结果。因此,利用系统取心井冷37-45-562井实际岩心观察和岩心分析资料与电测曲线进行对比,针对冷41块油气水层建立测井解释模型,进行测井二次解释,建立冷41块储层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6.
王继红 《内江科技》2012,(12):145-146
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地层为湖侵体系域的滨浅湖相-半深湖相沉积,储层以滨浅湖相的滩坝砂岩为主,具有层薄、低孔、低渗、油藏高低压并存的特点。本文在收集分析地质、录井、试油、实验室分析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常规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该储集体各类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和该种沉积体系下油层、干层及水层的识别方法。对于今后含油气薄互层的勘探评价、开发方案制定和储量上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229块油藏是典型的超稠油构造油藏,其开发层系为兴隆台油层,储层为一套以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为主的中厚层砂体。储层为高孔高渗储层,其内部非均质性较弱。现杜229块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其西南部兴Ⅲ+Ⅳ组油层由早期的蒸汽吞吐开发方式转向蒸汽驱开发。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建立地层等时格架,结合测井小层解释结果,采用多参数聚类分析法进行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将杜229块兴Ⅲ+Ⅳ组储层划分出四类流动单元。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6,(3):76-77
为了准确识别和综合评价春光探区沙湾组稠油层,本文开展了对稠油层的岩性、电性、物性及含油性等"四性"关系研究,在广泛收集录井、测井、试油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探索总结该区稠油层岩、电关系特征,并提出稠油层识别及评价标准,达到提高油气显示发现率和油气层综合评价符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5,(7):84-85
A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储层致密、物性差,电阻率测井表现油水阻值差别不大,甚至水层电阻率相对较高,造成油层识别困难。通过对20余口井岩心、测井、试油等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物性分析手段,结合储层岩石学、沉积学理论进行分析,认为A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岩性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泥质含量高、孔隙结构复杂,残余较高束缚水饱和度是形成低阻储层的直接因素,放射性钾长石含量对低阻油藏的分布也有一定控制作用,钻井液侵入形成地层水矿化度增大造成油层电阻率下降。沉积微相在宏观上控制着相对低电阻率油藏分布,在河道侧翼,砂体较薄,泥质含量大,分选差,储层非均质性强,易形成低阻油藏。  相似文献   

10.
肖寒 《内江科技》2014,(5):80-81,86
<正>老油田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对重新进行储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辽河油田H17块储层在进行测井一次解释时,将明显的泥岩夹层、干层等划分到了油层中,存在普遍的"低阻高解"的现象。本文在分析H17块储层特征基础上,基于"岩心刻度测井"的思想,重新建立了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解释模型,并利用深侧向电阻率和声波时差两个敏感参数建立了测井二次解释图版。经应用验证,二次解释标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冷43断块区S1+2段油层分类标准,开展油层分类研究,优化部署,为冷43断块区S1+2段扩边部署奠定基础,从而达到油藏动用程度目的。需要对储层的含油性重新认识,通过对老区取心井岩心精细筛选、岩心精细观察,结合电性解释图版,重新落实油层电性标准,并结合试油、试采及生产数据,将油层按照电性标准分为三类,为实现冷43断块区S1+2段油层的有效动用及后续的方式转换等开发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地质研究基础,为实现整个区块的高效动用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油田油层段的解释精度,通过对研究区地质、录井资料、试油资料、岩心分析资料以及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长4+5、长6段储层的“四性”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4+5、长6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确定了刘渠区长4+5、长6储层有效厚度含油岩性下限为油斑细砂岩;物性下限:? ≥8.0%,K≥0.2×10- 3μm2 ;电性下限:Rt≥40Ω·m,AC≥222μs/m;Sw≤60%。夹层扣除的厚度下限为0.2 m,计算有效厚度下限为0.4 m。该项研究结果可为王家川油田的“增储上产”及油田的后期开发评价提供有力依据和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田水淹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测井解释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开展对油层水淹的特征变化研究,搞清水淹前后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及其测井响应特征,及便与开展水淹层的精细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进入锡林好来主战场的勘探过程中,X3井首先出现砂砾岩低阻油层,这使得测井解释评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说明了该区的岩电性质复杂,证明了该区隐蔽型油层的存在.通过一年多的老井复查、新井验证以及试油结果分析,砂砾岩的储层解释问题仍异常突出,亟待重新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内江科技》2016,(2):78-80
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开采阶段,由于油层水淹状况复杂,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导致油田后期开采难度增大。通过比较后期调整井和初期油井的测井曲线特征,Z2断块水淹层的电性特征表现为自然电位基线偏移、自然伽马渐趋光滑、电阻率总体幅度降低以及声波时差增大等。考虑影响油层水淹的其它因素,比如沉积微相、含油饱和度、储层物性等,结合测井处理和解释成果,采用基于"熵权"的评价方法进行水淹层定量评价,明显提高了水淹层解释符合度,并利用水淹指数I_(fw)将水淹层分为六级。  相似文献   

16.
缪明铭  梁杨 《内江科技》2015,36(6):69-70
秦家屯油田泉头组农安油层渗流特征主要表现为前期含水上升速度较快,中低含水阶段液量增加幅度不大,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因此有效判别油水层是秦家屯油田有效开发的关键。该区油层复杂的沉积体系以及储层平面和纵向上严重的非均质性给油水层判别带来了困难。本文结合测井曲线在油水层不同表现特征的辨别方法与储层的四性关系特征,建立了适合该区的油水井判别标准,从而有效地判断储层含油性,为下一步开发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登明 《内江科技》2003,24(2):28-29
低阻油气层的特征不同一般储层,其中与测井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储集层岩性特征、储集层物性特征、储集层电性特征、储集层流体的性质及其分布特征等。它们是进行低阻油气层测井精细解释与评价的地质基础,这些地质因素对各种测井响应的影响程度,是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军全  焦积田  于秀英 《内江科技》2008,29(2):134-134,184
化子坪为典型的特低渗油田,主要开发层位长2、长6层不仅存在因储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低阻油层,而且也存在因储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高阻油水层,因此准确解释这类储层含水饱和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提出影响含水饱和度的综合因素并进行分析,推导出确定长2、6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公式,为识别油水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崖城A气田主要目的层陵三段的地质特性,对其沉积相特征、构造特征、流体性质分布和测井曲线的不同响应分析表明,储层在平面上具有分区性,在纵向上具有分段性。通过对崖城A气田的岩石物理研究,根据气田的分区分段特征,结合资料情况,针对不同区块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气性特征,分别建立了适合不同区段的测井参数解释模型,测井评价结果与岩心标定效果良好且体现了该区的沉积演化特征,储层分布特点与开发动态吻合情况良好,说明了测井研究成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C66块位于车镇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其主力油层为沙三下砂砾岩体,油层具有油气藏埋藏深,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的特点。本文在总结分析该区块的地层特征、储层物性以及试油试采特征的基础上,评价该块储层改造工艺和试油效果,对指导该区下步勘探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