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趋向动词“起来”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语法化过程,从一个实词逐渐虚化为现代汉语中表示动词或形容词时体的重要标记。“起来”的语法化既是实词虚化的过程,也是“起来”与其它语言单位组合不断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实词虚化是汉语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同时也是促进汉语语法正常发展的重要途径,体现了汉语词汇、语法的重要转换规律,历来是学界研究和总结的重点.基于汉语中实词虚化的重要背景,阐述了实词虚化的定义和具体体现,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了”词,窥视上古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过程中实词虚化的种种表现和典型特征,得出实词虚化的重要途径和成熟机制.  相似文献   

3.
虚词是应语言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而汉语中部分虚词是由实词转化而来的“,被”字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运用中介理论详细地分析“被”由动词虚化为介词的全过程,可以说明实词在虚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4.
动结式中"见"字的语法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义内容的虚化、句法搭配的泛化、语音形式的弱化等几方面探讨了动结式中“见”字的语法化。文章还讨论了“见”字过度语法化的表现及“见”字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滞留。  相似文献   

5.
“即使”类连词的发展趋势呈枣核形,其核心语素的虚化途径有两条:(一)由实词直接虚化而来;(二)由副词进一步语法化而来。宏观地看,该类连词的单音节形式多为同源词,复音节形式的内部复合关系较单纯,它们与假设、转折连词存在兼类关系。这类连词可统称为纵予连词。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舍”和“舒”大多数人认为是实词,它们虚词的用法却被忽视,强调“舍”、“舒”的虚词用法,以说明“舍”、“舒”是从“实词———衬音助词———其他虚词”一步步虚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杨海峰 《时代教育》2006,(12):18-18,23
本文以《史记》中的“见”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该书中“见”字实词虚化的考释来说明西汉汉语发展变化的轨迹,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古代汉语中基本词汇的稳定性极其古汉语词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特性。  相似文献   

8.
有关“所”字的问题一直在学术界争论不已,然而却很少有人联系具体的专书进行全面的考察。本文就主要依据早期文献《尚书》、《周易》和《诗经》来探讨“所”字的虚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来,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语法化过程。“连”在现代汉语中用法颇多,这种共时方面的差异是历时方面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连”的本义是连结,是一个动词。后来由于结构关系和句法位置的改变,词义随之泛化;反过来,词义的泛化又引起结构关系和句法位置的改变。因此。在这种虚化机制的作用下,“连”的副词和介词用法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共时平面的观点,考察了"走"字在湖南方言中的演变过程。①"走"字作为介词,是由实词一步一步虚化过来的。而这种虚化的过程也在共时平面上得以投射,从而为实词虚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一连”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学界一致认为其为副词。通过追溯其源,并从“一连”与动词“连续”的对比分析以及副词的用途两方面入手考察,可以得知,“一连”最初当由副词“一”与动词“连”凝固而成,在历来的用例中体现出动词的倾向性。其虽处于由实变虚的语法化过程中,但这种“虚化”不够彻底,故“一连”还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副词。  相似文献   

12.
从“酒吧”到“跳舞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吧” ,不是语气词“吧” ,而是实语素“吧”。对中国来说 ,是一种外来文化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借以还魂的载体 ,成为都市中的一个新的流行语。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程度副词的界定标准,指出源于引申的程度副词与其本义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并据此对《搜神记》程度副词进行了穷尽性调查和详尽的描写分析,反映出由先秦两汉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玄风”内涵的界定为立足点,详细地梳理了阮籍与“玄风”的关系,认为魏晋之际,无论是在引导“清议”向“清谈”转变的过程中,还是在开创一代“放达”之风的先河中,阮籍皆发挥着首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纪昀的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并非完全反对虚构.他的虚构是建立在"理"的基础之上;"虚构"一词在小说中以多种形式出现;特别是寓言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其小说的虚构性;但纪昀却有意用理来对虚构进行限制,使虚构披上了"理所宜有"的面纱.从"情之所必有"到"理之所宜有",情理的消长有其历史发展的轨迹.纪昀久历仕宦的个人经历与当时重考据的汉学之风,加重了其小说的"理"性色彩,从而使纪昀对虚构的运用遮遮掩掩,欲说还休.  相似文献   

16.
从历时角度对语助词“看”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考察,指出语助词“看”是经由表“视、视察”义动词引申至表“测试”义动词,最后虚化形成。通过对语助词“看”形成后的发展线索的推理,以及“一个动词核心”规则的考察,最后得出语助词“看”的产生是基于连谓后项的“看”句子中心地位的丧失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汉至清三个时期的“比”字句均能表示平比、较比、差比三种比较关系,结构丰富,各有特点。“比”字相应地为等比动词、一般行为动词、介词。三种“比‘字句在各个时期出现频率的高低,标志着它们各自地位的不同,勾勒出“比”字句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8.
附着化是一个实词演化为附着形式的过程,英语的助动缩略形式"ll"和汉语复数标记"们"都是由实词逐渐虚化为附着成分的.论文尝试运用语法化的理论,解释 "'ll"在句法形态层面上引起的"不一致"现象和"们"的"语法词缀"说所遇到的困难 ,通过对比影响二者附着化的相关因素来分析各自的语法化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虚词"式"在<诗经>中既具有虚词"既"的五种功能,又作为音节助词起到凑够音节的作用.<尚书>中的虚词"式"同样如此.随着语言的发展,加之先秦虚词的特点,"式"的虚词功能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0.
陆机《赋》提出创新,其创新说实际上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由于坛模拟创作蔚然成风,《赋》并不排斥模拟诗意而更注重辞的创新。陆机则选择与他情感相通的古诗作为模拟对象,在《拟古诗》中进一步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拟作比起原作,情感更为复杂深沉,同时一改古诗的质朴而表现出典雅华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