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4年,鲁珀特·默多克由收购西方出版公司开始他的事业时,还是个无名之辈,当时,谁也没有料到他会建立起国际最大的报业王国。人们很想知道,他怎样在收购战中多次如愿以偿、成为传播界巨子的?默多克以前的雇用人员都知道,他是个绝对的统治者,不能容忍自己范围内的任何对立派和持反对意见的人。他们都熟悉他魔术师般的手段,那就是他特别善于利用他人的钱袋。他是个精明的贷款人,借钱给他的人似乎从不看他的收支账,他们只须知道他的生意有多少现金回流,就完全信任地把钱借给了他。他还利用自己的声望,从中取巧。例如,他以自己的名声作赌,声称要收购华纳传播公司,但突然,他放出了手头全部股票,不费吹灰之力就赚了五百万美  相似文献   

2.
孤独的滋味     
另郁 《档案管理》2008,(5):93-94
孤独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当过主角:不是工作失意、学习受挫、亲人离去、身体有恙时才会孤独,当你志满意得、春风满面的背后也许隐藏着更深刻的孤独.谁说那些顶着耀眼的光环,在聚光灯闪烁下微笑的明星不会孤独,他们可能比常人感觉更深刻,比如汤姆.克鲁斯,让他牵着女友的手去超市买个面包试试?狗仔队会把超市的玻璃门挤碎……而坐拥亿万家财的富豪与衣衫褴褛的乞丐,在某日午后,都会看着眼前斑驳的树叶,有时间长短不一的失落感.孤独两字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相似文献   

3.
常听到一些长者不无感叹地说:如今的人变了,变得不愿吃苦,不讲奉献,不关心社会和他人,甚至变得有些唯利是图。其实,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变得如此,远的如李素丽、徐虎、邱娥国等这些心中装着人民,甘愿吃亏奉献的模范人物不说,在我们樟树市广播电视局就有一位被人们呼为“工作狂”的人。他的名字叫黎木生,是局事业管理股副股长。在樟树市,只要提到他没有不为他的业务技术、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而赞叹的。一专多能,“艺”不压身黎木生是广播电视战线上的一位老兵,20多年了,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心爱的事业上。先是…  相似文献   

4.
论交友     
谈到朋友,每个人都各自怀有程度深浅不一的伤心之处。人们在感慨世风浇漓日下之余,都不免嗟呼这年头能交个真心知己真是太不容易了。尤其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在这个没有共同崇高信仰的时代,人人都不免各自充当着自己的上帝,人人都觉得自己被别人关心得不够,人人都觉得自己被他人爱得不够。孤独和寂寞之感,如烟似海地充斥在人群之中。  相似文献   

5.
陈中华成为全国新闻界的先进典型--"当代好记者"时,他已经52岁了. 这个荣誉来得不算早.通常在这个年纪的人,都已经很久不再学习新的东西了,特别是知识分子.他们会变得只从自己的已得经验出发,固执于自己的意见,甚至从客观事件中,他们只能看到对自己意见的确证.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人们的时间、金钱和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稀缺.当我们感慨于自己的时间、金钱、注意力不够用时,却发现有很多超女"迷"(fans),却可以为了他们所迷的"超级女声"争分夺秒、省吃俭用、无视其他的一切.节目一开播、明星一露面,"迷"们就会迫不及待、一拥而上.这背后仿佛有一种魔力,在无声无息中影响人们的潜意识,撩拨我们的神经.这种魔力就是FANS营销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在世人的心目中,鲁迅是旗帜,是投枪,是匕首.当面临社会恶势力时,他总是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并勇往直前.但对来自亲人的伤害(主要是以爱的方式带来的伤害)却无法抵御;在思想界他是反传统的最彻底最勇猛的战士,可在自己的婚恋中却滞凝不前;对别人他希望人人都幸福,对自己则甘愿孤独痛苦.查阅相关史料,将笔触深入到鲁迅灵魂的深处,则每每让人感到满腔的凄楚和辛酸,孤独和无奈.他走异路,逃异地,参加革命党,与反动势力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人类的解放.然而他却终究未能解放他自己.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使他长时间地陷入在深深的苦闷当中,他欲进不得,欲罢不能,一颗极其敏感的心长时间地在火山口上煎熬着.  相似文献   

8.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我们中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精神来抵住时间、社会对他们的销蚀、磨砺,而变得不再像普通人一样小心翼翼、精细打算地平衡着自己的喜悦和忧伤,计算着自己能付出的爱,并提前弥补自己的罪过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通达。很有可能,在社会世俗生活中,他们是并不聪明的那一群,但是,他们却是一群一直用亲切的目光关注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的人们。朱枝富先生便是这一群人中的一位让人无法轻易淡忘的人。 毋庸讳言,当朱枝富先生的两本专著《司马迁政治思想通论》与《司马迁经济思想通论》(延边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9.
九把刀与韩寒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是年轻有为又畅销的小说家;他们都写了很多书;他们都以特立独行的姿态活在自己的社会中,喜欢他们的人很喜欢,讨厌的人也很讨厌;他们都很会赚钱;他们都多任务,九把刀除了写小说,还拍电影、拍广告,改编自己的作品,到处演讲……,至于韩寒,他还是个赛车手;他们都很有自信与个人风格;他们都努力以自己的方式和这个世界战斗;他们都喜欢创作,对创作持有高度热情;他们都是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0.
成为你自己     
知道尼采是个疯子的人,远比看过尼采文章的人,多得多。我们怎样找回自己呢?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他是一个幽暗的被遮蔽的东西。如果说兔子有七张皮,那么,人即使脱去了七十乘七张皮,仍然不能说:"这就是真正的你了,这不再是外壳了。"一个看过许多国家、民族以及世界许多地方的旅行家,若有人问他,他在各处发现人们具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他或许会回答:他们有懒惰的倾向。有些人会觉得,如果他说他们全是怯懦的,他就说得更正确也更符合事实了。他们躲藏在习俗和舆论背后。从根本上说,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11.
陈中华成为全国新闻界的先进典型——“当代好记者”时,他已经52岁了。 这个荣誉来得不算早。通常在这个年纪的人,都已经很久不再学习新的东西了,特别是知识分子。他们会变得只从自己的已得经验出发,固执于自己的意见,甚至从客观事件中,他们只能看到对自己意见的确证。  相似文献   

12.
小田 《出版参考》2004,(29):6-6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周羽 《记者摇篮》2008,(8):15-17
当有一天,我们坐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能够随时、随地、随意的观看视频节目的时候;当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互联网上,上传自己的视频与每一个人分享的时候,你还会坐在家里收看电视节目吗?作为传统三大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正面临着来自“第四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老周是我在乡下工作时结识的一名村民小组长.他不姓周,姓段,老周是他的别名.他个子不高,块头也不大,说话的嗓音有些嘶哑,有着农村人常见的黑皮肤.他言行一致,性格直爽,疾恶如仇,敢于担当. 当年,我在他们村里收统筹提留时,村干部对老周所在的组十分头痛.统筹提留连续几年交不上,人心涣散,公益事业无人管,还欠了好多糊涂账.村干部到他们组里开了几次群众会,每次都落得个道不清、理还乱的结局.在这困局之中,有人举荐老周当组长.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人都是一个理性人,他们在做出任何抉择与采取任何行为时,都会尽量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我们引入一个概念——消费者剩余,也就是说受众在消费报纸过程中他所付出的成本与他愿意为之付出的价格之比。消费者剩余越大,受众消费报刊的消费所得利益就越多,他就越倾向于消费该类  相似文献   

16.
梁冬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的重逢. 听到这句话之前,我曾经读到过另外一段话:"其实,这一生不管遇到谁,遇到的都是自己的碎片,不同片段,不同侧面、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不同心境的自己 我们从未遇到过他人. 在恋人身上寻找错失的爱;在偶像身上寄托自己不能成就的梦想;在不喜欢的人身上重温昔日的创伤.直到有一天,把自己所有的部分都认祖归宗,全然接纳,就遇到了完整的自己." 《梁冬·遇见》这是一次寻找自我碎片的旅程,不止是我,还有你和他. 我们要庆幸自己能够遇到善良的人,遇到一位能够告诉你该如何认真生活,正确找寻自己精神灵魂的老师. 梁冬或许可以作为我们的一小部分碎片去引领我们遇到更多的人,找到更多的自己 上海,是我们找寻自己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17.
创新的灵感可以来自于任何地方,任何事物,所以创意精英们会来自各种领域:经济、教育、科技、艺术和体育。但是当人们审视他们共性的时候会发现,他们都心怀愿景,敢于破旧立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根据对15名青年的访谈结果,结合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对朋友圈的自我呈现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朋友圈进行管理,使自己的"表演"符合预期。从朋友圈自我呈现类型上说,主要有分享体验型、能力显示型和示弱求助型;呈现的策略有观看权限设置、有选择的自我呈现和呈现内容的真实性;影响自我呈现的因素有朋友圈本身的性质、与微信好友的关系、个人性格以及关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想象。大部分人认为朋友圈中呈现的是真实的、部分的、想表现给他人的形象,认可自己在朋友圈的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19.
难得羞涩     
羞涩是怎么回事,大概无须过多解释。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害起羞来,其情形和表现又是怎样的,都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可是我们冷静下来或许又会发现,羞涩作为人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一种表现,却变得比过去少得多了,在有的人那儿差不多已经消失了。也就是说,生活中出现了一批不会羞涩的人,我们在他们身上已很难见到羞涩了。  相似文献   

20.
短笺     
大众文化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韩晓东在多数情况下,大众选择看畅销书与选择看贺岁片出于同样的心理诉求,当周围的媒体、身边的朋友谈论的都是相同的话题,而自己居然毫不知情,一种莫名孤独感即会席卷而来。人从一开始就是群居动物,对于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