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必读》2011,(7):8-9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十月革命的人:李大钊。李大钊于1918。1919年先后发表了《法俄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2.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十月革命的人:李大钊。李大钊于1918~1919年先后发表了《法俄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于1915年9月创刊,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至1920年9月,即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  相似文献   

3.
我为什么信持辩证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代之初,我二十几岁,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如《费尔巴哈论》、《反杜林》、《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等等,当时这些著作的中译本虽然译笔欠佳,但还能窥见大旨。又读了李达翻译的《辩证唯物论教程》,深喜其中引述的列宁《哲学笔记》的条文。当时我广泛阅读了古今中西的哲学著作,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与现代西方的实  相似文献   

4.
我的哲学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我的终身事业,大致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我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典籍,十六岁上初中,十八岁上高中.在蜀光中学上高中的时候,我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潘梓年的《逻辑学与逻辑术》,还有一些苏联哲学家的著作,所以我在高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有了一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习兰 《小读者》2011,(10):46-46
◇第一次出现马克思的名字:1899年4月在文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月刊上的《大同学》一文中。◇第一个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李大钊从1918年7月起,李大钊写了《德俄革命之比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  相似文献   

6.
[内容分析] 按照教学规划,岳麓版《历史》必修Ⅰ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1个课时。《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根据学生的情况,我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分别确定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意义;理性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正>英语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毫不夸张地说,是三大科中最难学的,每年高考失败的学生大多都是由于英语成绩低而名落孙山。且在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没有英语六级证的毕业生几乎不可能找到高薪的工作。我发现大学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竟然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而且那些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行为,几乎提高不了学生成绩。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世界物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跨文本对比的方法,本文对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思想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认为,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不像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完全“承袭”自日本学者河上肇,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文献资源,体现了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努力向全世界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9.
厘清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的成文时间,对于研究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及近代中日文化的交流史等学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文章应用跨语际比较法,通过考察河上肇《マルクスの社会主義の理論的体系》的内容和发表时间以及提供其他佐证材料,对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的成文时间加以考证。得出的基本判断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开始撰写时间是1919年3月底4月初,5月其主体部分基本完成;因发生五四运动,拟刊载此文的《新青年》第6卷第5号出版时间从5月延期至9月,使李大钊有时间对此文继续完善,于1919年8月中旬最终定稿。  相似文献   

10.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课.在介绍毛泽东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时说:“1919年底,热心宣传新文化、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很快就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当时和陈独秀讨论的书籍,主要是《共产党宣言》等书。”还引用《毛泽东自传》的话说:“我第二次赴京时,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可见,教材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在青年时期,李大钊作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鞭鞑.十月社会主义后革命后,他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其《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李大钊是青年的良师益友。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作为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和经济专业各学科的基础理论课,当今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作为一名高校从事《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对此体会尤为深刻。本文就现行《政治经济学》教材改革问题谈几点看法。一、现行《政治经济学》教材的背景及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系统地考察了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3.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转折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的重要标志。有关论著对它的研究和提及很多,《李大钊全集》的编注者对其注解也较多。进一步研究起来,该文中需要探究的问题仍有不少。总起来看,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以日本社会主义学者河上肇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要蓝本,其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与一条“金线”的核心论断也出于河上肇此文;写作和定稿时间,应为1919年7月底到8月上旬,而不可能在1919年5月之前。  相似文献   

14.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保”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新成为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当前形势下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是摆在“两课’缴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认为,上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应当注意几个基本的教学原则。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等无产阶级理论家对资本主义经济世界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通过分析马克思合乎规律地提出…  相似文献   

15.
1988~1989学年第一学期,系里委托郭必康教授和我承担《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试点工作,开始接受任务时感到压力很大,原因是改革后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包括了原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门课的内容。过去按三门课上,教员们各专一科,现在将它们合在一起,由一个人全面讲下来,无疑有很多困难;再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今的中国社会已不被人们重视,社会中出现的腐败风气虽不是主流,但却困扰着许多人——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大学生中有很多人持有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观点。在这种氛围中来开《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是要准备  相似文献   

16.
《高校理论战线》创刊20年来,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事业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我是《战线》的忠实读者之一,从中学习了不少宝贵的东西,受益匪浅。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体会和讲授建议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中宣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在专家们、老师们、同学们的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出版发行。作为首席专家召集人,我参与主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编写,有一些体会,写出来,供大家使用该教材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与研究》是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理论刊物。它创刊于 1 953年 ,至今走过了 50年的历程。半个世纪以来 ,《教学与研究》坚持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服务的办刊宗旨 ,发表了大量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进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成果 ,为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发挥了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也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研究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 ,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 ,向关心和支持《教学与研究》的中宣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和各界读者 ,向长期为办好刊物而付出辛勤…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各系、各研究所的教师和研究生,近年来为研讨马克思主义在今日这一课题撰写了一批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即将选编出版,书名《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本文是该书的卷头语,我刊发表时略有改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200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的内容调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部分)两个部分。考试大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相接的内容为主。这里,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