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力标准实质就是以人为标准 ,即以人能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程度为标准。素质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就是要重视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以培养出能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就是要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 ,为此必须提高人的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标准实质就是以人为标准,即以人能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程度为标准。素质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对教育所提出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就是要重视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以培养出能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人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要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为此必须提高人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最终由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的素质状况所决定,人的变化、发展由价值矛盾所驱动,不断处理价值矛盾是人存在的意义。从根本上促进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用正确的价值现作指导,正确地处理价值矛盾,从事价值实践,迅速地提高人的素质,是实现科教兴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成人高等学校是通过培养高级从业人员,提高使用生产工具的人的素质而为社会服务的。它既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同时又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教育学院既是成人高等学校的组成部分,就不能忽视它的功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教育学院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全国已有276所。它面向中等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培养了大批师资和教育行政干部,在中等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归根到底是由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来决定的,而生产力不能离开一定的社会形式,亦即不能离开生产关系而存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同时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作用和影响。这里谈的是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动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和有一定劳动技能,会使用生产工具的人。生产力所以具有革命性和活动性,是因为人们为了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便去不断地改善生产工具,提高生产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发展生产力,不仅是某些部门和某些单位的事情,它是全社会所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在探讨发展生产力问题中,教育领域也是责无旁贷、大有作为的。本文试图对岗位培训作一些探讨,旨在让人们不要忽视岗位培训这个特殊的教育形式在发展生产力中的特殊的实践意义。岗位培训作为成人教育的重点,列入了我国今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这表明,开展岗位培训已成为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项战略任务。抓不抓岗位培训,抓不抓干部职工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能不能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生产力能不能向前发展。那么,岗位培训在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必须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理论依据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生产力的发展有无后劲,最根本的是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说,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才生产(即人类自身的生产)是指人们为了使人类社会后继有人所进行的生养、培育后代的过程,人才生产可分为生、养、育这样三个相互连接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人才生产具有本能性、计划性、家庭代际性和人本综合性等特征。人才生产力(人类自身生产力)是指人们生殖、养育人才的能力,它包括生殖能力和养育能力两方面,养育能力又进一步可以分解为抚养能力和教育能力。社会的人才生产力由人的生殖能力、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教育能力共同决定,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是教育能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社会培育人才的能力是提高社会人才生产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劳动效率的提高,乃至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四化大业的实现,都有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也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素质、增进社会文明的最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四化建设,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相互联系1.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一般联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生产力可分解为人和生产资料两个要素,只有人和一定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社会生产活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素质与生产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生产力的高低,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就是说,人的素质与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正俊 《教师博览》2006,(12):30-32
教育公平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能够从最根本意义上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教育公平已成为中国社会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呼声,并成为政府制订教育政策、规划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对教育公平的追求是世界许多国家的共同行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认识到了教育公平之中包含的巨大社会价值。教育公平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本身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能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科技广泛应用于生产,教育对提高劳动生产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劳动力的再生产要依靠教育,把…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使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征服和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资生活资料的力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发展生产力,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必须开发智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首先的和关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力不外乎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有机结合。而劳动者又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具有创造性、决定性的因素。劳动者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成为发展生产力的中心环节。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显得十分重要。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中,提高其文化素质又显得十分突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一、职工素质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人类凭借和应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候所发生的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其中,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而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发展生产力。一个企业要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及其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以素质的提高为基本内容、现实步骤和条件。高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适应新世纪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对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来说 ,强调全面的广泛意义上的文化素质教育尤为重要。文化素质教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法律、人文、心理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是人为规定的 ,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研究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准确把握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 ,对于正确制定教育政策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拟从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入手 ,分析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取决于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程度马克思在关于生产力发展的研究中 ,把生产力中人的因素 (人及其知识 ,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 )称之为主体生产力 ,把物的因素 (劳动资料 )称之为客体生产力。主体生产力是社会个人在…  相似文献   

17.
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朱镕基总理在他的谈话中,也强调要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可见,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已经把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立足于公民素质的提高.公民素质的提高关键靠教育,教育能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又取决于能不能真正实现从应试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的转轨.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经济是相辅相承、互为作用的关系。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证,教育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把无形的知识转化成人的能力,从而创造经济价值,繁荣经济社会,富裕人民生活。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重要、最现实、最具潜能的生产力。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可以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改善条件,提升办学质量,加速人才培养。因此说,经济的发展在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靠什么?一靠科技,二靠人才。要真正把科技和人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教兴国,教…  相似文献   

19.
颜燕 《考试周刊》2014,(52):17-17
<正>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素质。一、树立全面正确的教育观点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教育者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培养教育学生,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即要树  相似文献   

2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首要课题。要提高教师素质,则必须先有正确的观念,充分认识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劳动力再生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