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术套路运动竞技化历史寻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运用历史逻辑和定性分析,对武术套路运动近现代以来的嬗变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武术套路运动竞技化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 "国粹体育"下的改良;2) 纳入现代竞技体育范畴的迂回前进;3) 新时期竞技化演进;4) "武术申奥"进取中的努力;对武术竞技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评鉴,为武术在新世纪的竞技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促进武术套路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沮水、漳水流域和南条荆山,是楚国的发源地,长久以来,由于这里山大人稀,交通闭塞,思想固守,使之成为一块与世隔绝的文化禁地,保留下许多早期楚国文化的遗存,如繁琐的祭祀文化(楚国巫文化的历史遗存)、道家文化和凤文化等。这些文化现象的存在,为研究荆楚文化提供了一个追索的样本。可以顺着历史的脉络,追索早期楚国的相关史实,研究楚人文化精神的内涵,为现代湖北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沮水、漳水流域和南条荆山,是楚国的发源地,长久以来,由于这里山大人稀,交通闭塞,思想固守,使之成为一块与世隔绝的文化禁地,保留下许多早期楚国文化的遗存,如繁琐的祭祀文化(楚国巫文化的历史遗存)、道家文化和凤文化等。这些文化现象的存在,为研究荆楚文化提供了一个追索的样本。可以顺着历史的脉络,追索早期楚国的相关史实,研究楚人文化精神的内涵,为现代湖北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地域历史走向世界历史并最终实现真正的人类历史的过程。全球化既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本世界化的高级阶段,又是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超越,它为推翻资本统治、实现真正的人类历史奠定了客观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当代的改革既具有走向世界历史的开放态势,又具有开创真正的人类历史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九江地域民俗体育文化的特色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九江地域民俗体育文化具有地域与多样相融合、开放与兼容相融合、传承与变革相融合、娱乐与健身相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以石球为个案,截取旧石器时代为时间序列,以晋地史前文化遗址为空间场域,通过对物化的石球外在形态工具——玩具——农具的考古学嬗变过程,从身体叙事视角,反观人类自然意识——前意识——自我意识的内在心理机理和自然行为——自我行为——自觉行为的身体转变、觉醒、创造过程,寻绎两者生存——娱乐——生产的文化融合路径,补阙石球文化空间深描的纰漏,从体育人类学视角回溯与厘清石球文化在三晋大地从“狩猎工具”到“游戏玩具”再到“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脉络,以身体为媒介,将体育史学与叙事学糅合到一起寻求与开辟新的体育人类学研究路径与边界。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地关系互动视角,对沧州尚武的历史形塑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先秦至两汉的海洋文化、魏晋至唐宋之际游牧/农耕交织的文化、元明清至民国期间外来移民及运河文化等,不同时段和地域空间结构的塑造力差异,使得沧州尚武实现了由鸷悍尚力到俗重气侠再到重义崇礼的转型。地域空间结构的动态特性赋予了沧州尚武重击、求新求变的文化特质,通过冒险、开拓、吸纳等历时性人地互动,沧州最终成为了知名的武术之乡。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学视角,对我国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我国民俗体育从活动方式到文化内涵都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民俗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民族性、传统性和文化性特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民俗体育将更加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莫言小说体现出明显的胶东地域民俗文化特色。语言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莫言小说的胶东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有多方面表现。在语言民俗方面,莫言小说选用的民间俗语、方言词语和比喻修辞等都蕴含和体现出浓浓的胶东地域民俗文化。在莫言小说中,语言民俗不是简单的点缀,其形象化的语言民俗资料,与现实生活中的胶东民俗存在相似的价值,是对胶东民俗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屈原所作的《九歌》是一首描述了楚王带领巫师祭祀先祖神灵的场景的诗歌.荆楚地形气候复杂、生产力低下、巫觋文化盛行等,形成了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一整套祭祀制度和仪式流程.从《九歌》的内容来看,荆楚祭祀仪式大致可以分为迎神、娱神和送神三个部分.巫觋先备礼迎接东皇太一,然后表演歌舞娱乐众神,最后再起歌舞、祷告送别,楚人通过这种祭祀...  相似文献   

11.
武术的文化层次与武术文化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文化学层次理论“的角度,把武术的文化层分为:1)武术的物质文化层;2)武术的制度文化层;3)武术的理论文化层。并对目前武术文化三个层次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文化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贵州黔东土家族花灯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从花灯的音乐、舞蹈、、语言、表演、民俗等都较好地保存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2005年思南土家族花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民间文艺从祭祀仪式到歌舞表演的文化变迁,这对我们研究中国民间表演艺术的历史演变过程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摘要:武术的发展壮大与民间武术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中“侠以武犯禁”为民间武术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外部条件,而“忙来种田,闲来造拳”的习武之风则为武术提供了内部动力。然而,随着历史的转变,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的现代社会组织成为主流,民间武术组织在由传统迈向现代的过程中暴露出许多发展困局。在查阅文献资料、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民间体育组织的相关理论,针对当前民间武术组织困局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民间武术组织根植于民间社会;民间武术组织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和宏观调控;部分现行管理制度在民间武术组织中“水土不服”;民间武术组织“自组织”能力不强,缺乏资本的创造能力。针对现状和困局,通过协同合作、社会互动、网络传播等方式改善民间武术组织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武术有“手、眼、身、腿、步、气”六部必备的根基功法,通称“武术六根功”。眼睛作为人的视觉器官,眼法是武术必备的根基功法之一。它具有随头而动、施转查视的运动形态和功能,自卫技击中发挥着观敌嘹阵、查虚找破、来锋能详的先导作用。在对眼功术法原理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一练日行眼功,三用平尖雌雄”的眼功技法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中国武术段位制自1998年实施至今,其存在的合理性问题一直受到武术学界的质疑。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员技术等级与民间传统武术传习体系进行比较,论证中国武术段位制运行机制实则是一种发展武术的准则秩序,为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建立及其定位提供了具有创新意义的、且逻辑周沿的学理性依据,进而为后续中国武术段位制未来大发展与具体的实践操作起到理论支撑作用。研究结论:中国武术的段位标准由绝对值坐标系确立;中国武术段位制在“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下制定拳种内容标准体系;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晋阶路径是由技术向理论方向发展;中国武术段位制采用了多维度、超时空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并建立了终身追回机制;中国武术段位制部分学理性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提出中国武术段位制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武术的大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民俗旅游已成为世界和我国旅游业的一个亮点,民俗文化作为透视社会的"广角镜",以鲜明的地域特征而成为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创新我国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应采取举措充分开发利用和创新旅游民俗文化资源,使其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郭店楚墓的年代与墓主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店楚墓的下葬年代,发掘者定为战国中期晚段,学界大多以此为出发点,去研究墓中竹简年代及墓主,然而这一前提并不正确。从器物形制特征等方面考察,应在战国晚期前段,即公元前299年至前278年间。墓主人决非陈良或环渊,从身分、下葬年代、竹简中反映的某些思想等角度看,他很可能是楚太子横之师慎到。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武术史的研究对继承与发展中华武术有重要意义。笔者全面总结了自民国初年至现在中国武术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学术成就,对近代唐豪等武术史家的重要贡献作了评价与肯定,指出了当代武术史研究的若干特色。最后说明了今后武术史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来华传教,并在福州逗留14余年,其《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一书详细地记载了福州社会生活与习俗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详尽地描绘了晚清闽都的丧葬习俗。作为他者对异质文化的考察,卢公明的考察与书写为研究晚清闽都的民间信仰状况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史料,也从另一视角为研究者审视本者文化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0.
方言和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内蒙古西部区存在大量的关于莜面饮食的方言。这些丰富的方言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共性,同时也折射出了内蒙古西部区的独特的民俗文化。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域文化的载体,这些关于莜面饮食的方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