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学科交叉与综合发展的认识及有关基金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学科交叉与综合是当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当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高度综合以及系统化、整体化的趋势,并有着综合性课题领先、以综合性课题带动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学科交叉与综合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交叉学科及其科研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也是新学科产生的渊源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指出:“要注重发展新兴带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和应用基础学科。支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理结合。重视软科学研究及应用”。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的讲话中也特别提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问题。因此,有意识地支持学科交叉的发展、认真管理好交叉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已成为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交叉学科研究的时代特征当代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高度综…  相似文献   

3.
摘要:社会科学研究依赖于正确的、不断发展的方法论指导。当代社会科学问题的系统复杂性特征,正不断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提出新的挑战,并且进一步要求我们进行科学哲学的反思与探索。文章通过分析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方法论面临的挑战,提出学科综合集成以及交叉融合是建立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体系的重要原则,并结合国内学者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提出了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问题由来已久,但环境科学的出现,是6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在与有关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中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推动了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发展,第二推动了科学整体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科学整体化: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整体化: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李亚宁吴维民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之间相互影响、渗透,联系愈来愈紧密,由此产生的综合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社会经济和科技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的...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与信息科学学科交叉的新方式--信息中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学科交叉现象已成为科学技术整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学科交叉既是实现科学知识系统整合的重要通道.同时又是孕育重大科技突破的温床。  相似文献   

7.
交叉学科作为科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既是科学的内在逻辑矛盾的产物,又是科学的社会需求的产物。在当代社会中,大量交叉学科研究课题的出现,往往与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联系在一起。这些高难度问题的研究,涉及学科领域大范围的交叉和渗透,不仅是理理交叉,文文交叉,理工交叉,文理交叉,而且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技术科学等领  相似文献   

8.
地方性高等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和整体化趋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在概念、方法和手段上都已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鉴于文科院系动手能力要求低的特点,文科院系的实验室建设有其独特性,值得予以探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学科交叉研究的资助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科交叉研究是科学上产生重大发现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常常是由不同学科的彼此交叉、相互渗透而产生的。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主要特点之一,当代重大的科学问题往往很难归为单一的学科,多数是交叉性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多学科协同、交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科交叉研究的神韵——百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探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学科交叉是20世纪科学整体化的具体反映,本文从学科交叉研究出发,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与生理学奖)获奖成果和获奖者为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析诺贝尔奖中学科交叉的变化状况,显现学科交叉变化趋势在20世纪科学发展中的脉络,揭示学科交叉既是产生新学科的生长点,又是实现对复杂对象的多学科协同作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理论处、省中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邀请部分在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部门的中青年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举行了当代科学发展一体化学术座谈会。会议坚持“双百”方针、学术自由的原则,与会同志思想解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流了当代科学发展一体化的动态和信息;探讨了当代自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社会科学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它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合称为人文社会科学。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化乃至一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要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针,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的发展规律.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金贵 《科教文汇》2007,(7S):175-175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要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针,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哲学社会科学在当代的发展规律。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丰  陈理娟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3):299-301,312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其中高校为繁荣和发展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同时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存在的诸多"误区"也不容忽视,结合高校现状,通过统筹学科建设规划,扩大学科交叉深度和广度,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的和谐机制等举措,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走向整体化、交叉化和数字化以及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走向整体化、交叉化和数字化以及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对其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引言社会科学化和科学社会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体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协同发展与辩证综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泛系方法论[1—3](PM:Pansysterns Metho—dology)也叫泛系理论或泛系分析,就是在现代科技发展整体化趋势影响下应运而生的一科宏微兼顾、多层网络型的新学科,侧重从关系转化与广义对称来研究一般事物机理与广义系统。它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正在形成一种边缘性的探索:泛系社会学。  相似文献   

19.
数理经济学——数学与经济学的交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理经济学是数学与经济学交叉而形成的新的研究领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成功范例。本文较详细地评述了数理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数理经济学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数理经济学的现代发展。文中还提到了数理经济学用于我国黄淮海农业综合治理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科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多地求助于多学科的彼此交叉与相互渗透。与代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乃至新学科的产生,都具有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特征。学科交叉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生长点和高新技术的发源之地。学科交叉不仅是人们系统地、整体地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孕育着科技发展新的突破,因此,有意识地支持学科交叉的发展,是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学科划分为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为地将学科划分过细,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维,限制了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当今许多问题不是任何一门单一学科可以解决的,尤其是那些科学发展最前沿的问题和高新技术中最赋挑战性的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靠多门学科的交叉,甚至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科学与技术的大范围交叉。因此,学科交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保证我国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分重视对学科交叉的支持,“七五”期间曾设交叉学科专项,但因经验不足,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八五”期间主要在如何遴选交叉学科项目并予以资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举办了如生命科学中的跨学科前沿等6次学科交叉专题研究会。此外,还向资深科学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咨询,向国外科学基金组织进行了多方面调研。“九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再设立学科交叉专项,50项重大项目中已有23项资助学科交叉,并开展了学科交叉资助问题的软课题研究,以对学科交叉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支持。但是我们还应看到有些人对学科交叉的作用与意义认识不足,对涉及到本学科以外的研究内容往往兴趣不大,总希望由其它相关学科给予支持,因此,减少了学科交叉项目获得基金资助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值得十分注意的问题。为此我们刊登这组文章,就学科交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