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受重视的文学形式,因此,对诗的研究历来极受重视,《中国诗学思想史》即是一本对中国传统诗学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著作。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诗歌的含跨时代上起先秦,下至晚清,诗学思想与一般社会文化思想联系最为紧密,形成了贯穿两千多年的诗学思想演化史。其他如赋论中衰,词论、戏曲论、小说论晚起,皆不能贯穿始终;文论则常会相当多的非纯文学理论,因而,从某种角度说,《中国诗学思想史》可视为以诗学思想为线索的中国文学思想史。 将传统诗学思想与一般文化学术思…  相似文献   

2.
文章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为研究视角,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从文学狂欢化的四个范畴:狂欢广场随便亲昵的接触、俯就与粗鄙、加冕与脱冕仪式、插科打诨来研究美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小说《玻璃山》的狂欢化特征,从而揭示小说对传统童话《公主与玻璃山》所蕴涵价值观念的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3.
古罗马作家阿普列乌斯的《金驴记》,是世界长篇小说史上的第一座丰碑。本文论析了《金驴记》最主要的艺术特征与美学品格,肯定了这部小说的艺术首创性及其文学价值,旨在为西方近现代小说研究提供又一个有意义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宜兴作家徐风在其对紫砂文化的执著探索下写了多部紫砂文学作品,他的中篇小说“壶王”三部曲和《东洋记》是一脉相承的4部作品。这4部紫砂题材的小说讲述了2代壶王的人生遭际和对紫砂文化的历史传承。这4部小说串联成了一段充满血泪的民间史,具有民间史诗的价值。紫砂壶意象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器与道、壶与人的关系。同时作家用其温婉之笔在苦难叙事中传达出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对发掘人性,反观历史和文化传承都具有价值意义,也体现了作家独特的文学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王小波是在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中有着独立思考的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建构了独特的诗学理论。本文结合其创作实践,从文学本体、叙事策略、审美价值和审美形态等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搜神记》约在朝鲜半岛三国中后期相继传入高句丽、百济、新罗。朝鲜中古时期的叙事文学也从《搜神记》等中国志怪小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三王墓》故事是《搜神记》最精彩的一篇,如果把《三王墓》故事与高丽中期朝鲜中古时期一些相关的叙事文学进行梳理,可以探明朝鲜叙事文学传统形成过程及中国唐前志怪小说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法国“新小说”是20世纪西方纷纭而现的诸多文学流派中的重要一支,对现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虽极力反传统,却又与传统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这在“新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布托尔的《变》中有极为明显的体现。本文力图从《变》中寻找出“新小说”与传统小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唐代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丽奇宝。她以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作题材开后世文学重写的滥觞。文章以单篇《离魂记》为例,分析唐代小说的重写现象。这种重写包含两层涵义:其一是《离魂记》对南北朝小说《庞阿》的重写,其二是后世派生文本如杂剧《倩女幽魂》等对《离魂记》的重写。  相似文献   

9.
《水星》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然而它打破了当时北平文坛的沉寂,消除了南北文学观念的分歧,其在沟通学院派与文坛关系方面的功劳也不可忽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把《水星》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会发现京派作家、左翼作家、中间派作家在《水星》中形成了"三家鼎立"的创作局面,且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文学合流的趋势。如此,探讨《水星》小说及其合流现象,有助于我们近距离触摸20世纪30年代文学多元共生的历史场景,有助于我们了解20世纪30年代文学发展嬗变的历史轨迹和真实面目,也有助于我们明确《水星》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中的文学后现代主义特征作为研究对象,以“文学后现代主义”在《洛丽塔》中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意志自由、现实经验的艺术范式、对传统的反抗等因素为线,以小说片段解读为点,以作家创作的时代思想动态为面的结构进行逐步展开,对纳博科夫小说中的“现代性”特征的书写进行整合和解析,以此来把握作家对《洛丽塔》的语言风格和审美价值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精神角度来看,鲁迅与新历史主义作家都秉持着"历史循环论"的基本观点,对正史的叙述强烈的质疑,进而在野史轶闻中寻找历史本真;关于历史与文学关系的问题上,两者都认同历史仅为文学提供了言说的舞台,文学为了揭示精神实质,完全可以砸碎时空的局限,使传统与现代并置于同一写作空间。从艺术手法上看,以鲁迅《故事新编》为代表的作品与新历史主义的小说都采用了反讽和虚构的言说手法。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苏曼殊明显是一位介于“新”与“旧”之间的作家。以他的《断鸿零雁记》为代表的晚清小说中可以看到由古典性体验向现代性体验的艰难转变,可以说苏曼殊小说以其渐新渐变的叙述逐渐开创了中国小说的现代性空间,这就是它独特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从述学文体的角度分析王德威教授《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一书的三大特色:其一,从中国传统诗学角度阐释现当代文学的问题意识;其二,演讲语言兼具文学性与学术性;其三,在通观视野之下,采用散点钩连的方法对作家进行归类研究。《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一书独有的述学特色为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刘威 《海外英语》2023,(16):206-208
美国非裔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在其小说《地下铁道》中融合了后现代写作技巧,也使用了隐喻、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隐喻是美国黑人文学传统的一个特色,隐喻手法的使用使小说内涵更加丰富,表现力更强。从隐喻视角出发对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进行解读,可以对这位黑人作家的创作意识和创作技巧有更深刻的理解,能更深刻感受美国当代知识分子对历史与种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搜神记》作为唐前非“有意为”小说的杰出代表.它的成书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史传文学作为我国成熟较早的叙事文学,不仅与古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古小说的产生、发展、壮大有深刻影响,也同样对《搜神记》在叙事手法与题材内容上起到不容忽视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他人的书信》的主人公与俄罗斯传统文学上的小人物、卡夫卡小说的主人公存在较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作家与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变化。《他人的书信》中主人公是一个在后现代写作背景下的作家笔下的形象,作者对他有着疏离感,而疏离感正是后现代小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精神角度来看,鲁迅与新历史主义作家都秉持着“历史循环论”的基本观点,对正史的叙述强烈的质疑,进而在野史轶闻中寻找历史本真;关于历史与文学关系的问题上,两者都认同历史仅为文学提供了言说的舞台,文学为了揭示精神实质,完全可以砸碎时空的局限,使传统与现代并置于同一写作空间。从艺术手法上看,以鲁迅《故事新编》为代表的作品与新历史主义的小说都采用了反讽和虚构的言说手法。  相似文献   

18.
六朝小说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但在《隋志》中,志怪小说见录于史部,志人小说见录于子部,这表明二者的文体不尽相同。以《搜神记》和《世说新语》为例,《搜神记》具有史书性质,却夹杂着不少虚构的成分;《世说新语》是小说文本,却又与历史纠缠在一起。处在史学与文学的边缘,是《搜神记》和《世说新语》共同的文体特征,但二者在结构篇幅、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王国忠是上世纪50年代著名的科幻作家,他的小说《黑龙号失踪》,以历史事件作为表现题材,表达了高倡科学的现代思想,以及爱国主义的文学主题。在这一过程中,作家巧妙地采用侦探小说的方式,以及传统文学中习见的“寻宝”故事的叙事模式,并与儿童文学的因素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使小说在叙事上显得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20.
在清末民初文学中有意识地、自觉地反映社会变迁风貌的小说可以曾朴的《孽海花》和李涵秋的《广陵潮》为代表。《孽海花》主要表现的是社会精英阶层的心态转换,而《广陵潮》则集中表现的是内地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孽海花》对历史的表现带有传统史传文学的特点,表现出某种新旧杂糅性。《广陵潮》具有一种原发的自然的民间立场和民间视角,其作品以言情为主线形象地展现清末民初的民俗风情以及其在时代冲击下的演进和蜕变。作家对政治、社会主题的关注,是近代小说由“传统”转向“现代”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