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黔东土家族傩堂戏是中国大地众多傩戏中的一支,由于产生条件、生存环境的差异,土家傩戏与其它傩戏有明显区别,其产生的渊源与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傩堂戏班(或坛)组织及社会功能均有特色。特别是戏剧剧目、仪式及仪轨、面具、舞蹈、音乐、服饰及道具文化都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作为远古社会中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之一,傩的产生、延续和流传,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傩戏研究界有一种说法:世界的傩戏在中国,中国的傩戏在贵州,贵州的傩戏在铜仁。试图从铜仁傩堂戏的渊源、内涵以及特色着手,分析铜仁傩堂戏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及其文化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傩戏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傩戏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这种看法并不完全符合事实。本文认为作为傩戏的一种,傩堂戏就包含着浓重的经济成分。从地方志、相关调查报告以及笔者最新调查获得的资料显示: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傩堂戏都明显以营利为目的。傩戏与经济(市场)之间是否有关这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而应从各种傩戏类型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安顺地戏属于傩戏,这似乎是不可争议的定论,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1991年8月在安顺虹山宾馆召开的“中国军傩研讨会”上,湖南学者将安顺地戏与湘西傩堂戏类比,认为地戏不具备傩堂戏的诸多特点,因此认为地戏不属于傩戏。最近在《安顺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上,又读到了相同观点的文章。我认真研究过  相似文献   

5.
吴电雷 《教育文化论坛》2014,(4):F0002-F0002
傩堂戏、阳戏是傩戏的两种具体形态,它们分别处在祭祀仪式向传统戏剧发展演进链条上的不同阶段。傩堂戏至今仍依托于禳灾祈福的仪式程式来唱诵神祗身世经历的内容,演出形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祭祀仪式。阳戏则与仪式渐行渐远,演出形态与现世的民间小戏更接近。  相似文献   

6.
梅山傩戏是古代梅山文化的遗存,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活化石”,它融合了2000多年以来梅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及民间艺术,并在周边文化不断影响下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进行有效地产业化开发,是保证梅山傩戏文化传承和塑造梅山傩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通过加强梅山傩戏文化品牌塑造与推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措施来实现梅山傩戏由文化遗产和经济累赘向“文化宝石”和“经济富矿”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傩戏体现了丰富的尚武精神。从戏目的唱词、服饰道具以及民俗仪式中,分析了傩戏文化中的尚武精神。傩戏的产生、发展与传承是荆楚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它有多重的民俗、历史和旅游开发价值,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德江土家族傩堂戏的起源、在德江广泛流传的原因、傩堂戏的传说故事、土家族人“还愿的心理活动、傩堂戏的演出剧目等方面,探索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和谐思想产生的根源,分析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在德江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历史文化原因,指出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和谐思想的精神价值,梳理出德江土家族傩堂戏和谐思想的四个来源,即:土家族人对生活的祈求和期盼、土家族傩堂戏的传说故事、土家族人“还愿的心理活动、土家族傩堂戏的演出剧目。  相似文献   

9.
安徽傩戏是以驱鬼疫祈吉祥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的请神敬祖的一种祭祀性民间戏曲表演活动。文章探讨了贵池傩戏的萌生时间,演出的行当、剧目及唱腔等问题。作者认为,贵池傩戏傩文化对研究古代戏曲、民间文化艺术、民间信仰和皖江地区文化有极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该调查报告从德江县简况;德江县傩堂戏及戏班;德江县傩堂戏面具;德江县傩堂戏面具制作工艺;德江县傩堂面具制作艺人传承;结语六个部分进行分述。重点为德江县傩堂戏面具、面具制作工艺和面具制作艺人传承考察。  相似文献   

11.
该调查报告从德江县简况;德江县傩堂戏及戏班;德江县傩堂戏面具;德江县傩堂戏面具制作工艺;德江县傩堂面具制作艺人传承;结语六个部分进行分述。重点为德江县傩堂戏面具、面具制作工艺和面具制作艺人传承。  相似文献   

12.
以池州傩戏为研究对象,从实体符号、行为符号、色彩符号的隐喻特征等方面分析池州傩戏的文化符号,从再现、意蕴表达及象征等方面分析影像传播对池州傩戏文化的呈现与表达,从池州傩戏的原貌呈现、文化内涵的重点展现和池州傩戏文化传播等角度分析影像传播如何促进池州傩戏文化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3.
傩戏起源于巫术,是从原始傩祭活动中蜕变出来的戏剧形式,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怪诞的傩戏服饰是人类神灵崇拜的一种缩影,从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鬼神观念对人类意识的影响。傩戏服饰既是人类图腾文化崇拜的产物,又是民族文化先期的符号标记,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痕迹,更演绎出民族服饰文化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略论云南傩面具及其文化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傩戏面具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特征。是云南各民族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的复合产物 ,从中可窥视到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习 ,看到云南各民族的先民渴望征服自然和保护自身的古老梦想。本文通过分析云南有代表性的几种傩戏的面具 ,透析云南傩面具中蕴含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邦启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32-34,50
《和番记》是安徽省池州市独有的傩戏剧目,与“宋元旧篇”南戏《刘文龙菱花镜》及广东潮州出土的《刘希必金钗记》等剧情内容一脉相承,演唱声腔与“徽池雅调”青阳腔、目连戏声腔构成皖南高腔体系,其兼容儒、佛、道等宗教合理内核,具有较强的文化功能。本文就傩戏《和番记》基本情况、与南戏之关联、声腔之特色、文化之功能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穿青人是一支国家"未定民族","五显信仰"是穿青人有别于周围汉族、少数民族的标志。文章就穿青人的傩戏文化("庆五显坛")进行介绍,并对穿青傩戏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德江县傩堂戏历史悠久,其产生与历史背景、民族习俗有很重要的关系,其内容反映了土家人的奉献精神、生活习俗和内心期望,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地方民族化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固义傩戏产生于明代中期,作为农耕文化的遗存,承载着中国文化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固义傩戏在自然系统、人际关系系统、有机体系统三个层面,同时取得了和谐均衡,达到了"致中和"的境界。固义傩戏不仅促成了当地村民的人格养成,而且对于社会而言,也是一种整合的力量,具有岁时"通过"与环境"重组"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安顺地戏面具与贵州傩堂戏面具均为贵州独具特色的假面面具。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对傩堂戏面具和地戏面具的文化内涵、美学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安顺地戏面具与贵州傩堂戏面具均为贵州独具特色的假面面具。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对傩堂戏面具和地戏面具的文化内涵、美学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