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作为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坚持自由即个人自由。在自由法治观上,他坚持“法治下的自由”,即“自由是以法治为基础的”。深入学习研究哈耶克的自由法治观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思想家,包括十七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和19世纪资本主义法治的理论家,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法治原则问题,促进了法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分别介绍了三种法治观:自由法治,英国法治的特点是与个人自由相联;积极法治,其特点是将自由从客观的自然要求变为人的主动追求,将自由从消极自由发展为积极自由,使国家从一个消极的守夜人变成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形式法治国理论,特色:其一,皆强调使用法律作为约束国家权力的工具。其二,权力分立原则的确立。其三,思想渊源问题:美国宪政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法治主体与法律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法治和主体的概念后,发现法治和主体的本质是契合的,都是以自由为最高的祈求和永恒的目标。提出“法治主体”概念,认为具有独立、自由和解放,世俗性、此岸性、此生性,理性,个性尊严的个人才是法治主体。本以此作为检验某一特定社会是否达到法治社会的标准。在比较了“法治主体”和“法律主体,,后,分析了提  相似文献   

4.
政治自由权利和法治理念是现代政治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阐明其内涵及相互关系,切实保障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政治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法治(依法治国)理论是社会主义法学基本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讲授法的一般理论时需要突出的主要内容。同时,法治理论也是统率国家各部门法律的指导性纲领,其基本要旨和价值取向当然地体现在部门法律体系之中。因此,在“法律基础”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将法治理论、法治观念、法治精神从各个部门法律中挖掘出来,使“法治”成为贯穿整个课程讲授的一根红线唯有如此,才能让教学对象深刻地领会我国法律制度所内蕴的正义、民主、平等、自由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也才能使他们通过教学潜移默化地形成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法的自由价值与我国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自由是人类本性,法的自由价值是人类追求自由在法上的表现。法以公民权利形式表现自由,法治的发展是人类追求自由的结果。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必须倡导公民自由,尊重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认为,自由是制度所规定的各种权利和义务的总和,所以法治和自由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将法律看为争夺权益而制定的产物,而应将它看作是试图实现正义原则而规定的最好方针,具有道德的功能,整个法律和正义的哲学就是以自由观念为核心而建构起来的。概言之,自由的法治观是罗尔斯法治观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涛 《培训与研究》2002,19(6):38-41
政治自由是与法治相伴而生的观念与实践,是法治社会所展现出来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自由在政治生活中的真实体现。准确把握政治自由的科学含义,积极寻求政治自由的法治保障。将会促使公民的政治权利真正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9.
孙淑文 《考试周刊》2007,(38):109-110
哈耶克是二十世纪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法治下的自由"。本文拟就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中的法治思想作一简要分析,试对哈耶克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作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个歧义颇多的词,也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理想。在西方哲学史上,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它的理解是不同的。哈耶克的自由思想重视了个人自由和自由的价值,论述了法治是个人自由的保障,这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当然哈耶克的自由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与秩序都是法所追求的价值,自由成为现代私法发展的动力,而秩序则成为法所追求的目标。大量新案例的出现,使我们的继承法不得不重新面对自由与秩序的冲突与平衡。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不断受到遗嘱自由的冲击,我们如何在遗嘱自由与社会秩序中选择?我们如何去借鉴和移植国外的特留份制度?  相似文献   

12.
政治自由是基本的自由,是实现其他自由的必要条件。政治自由问题始终涉及到寻找约束权力的规则。法治可能陷入迷途而戕害政治自由,然而,人们却不能以对法律保护自由的效力的质疑而抨击法治的宏旨。人们需警醒法治误入立法者统治的歧途,造成对政治自由的侵蚀,甚至成为一种登峰造极的奴役。因而,法治要吸纳宪政为先决条件,秉承宪政理念捍卫政治自由,以期达致宪政精神和政治自由的价值理念契合。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公民自由中的言论自由往往被认为是学术自由的法源。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的确立过程,始终存在着围绕公民自由的争论,进而也必然引起对两者适用范围的争议。同时,由于经常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也加剧了美国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与公民自由在边界上的漂移不定。  相似文献   

14.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的逻辑起点起始于对自然状态的论述。自由和公意这两个概念构成了社会契约的核心,并进而论证了自由和公意的目标乃是平等。从自然的自由到社会的自由,这看似失去权利的过程在卢梭这里却得到了最大的回报,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得到的是一种"平等"的自由。对于卢梭来说,使自由走向完美的则是平等的自由与道德的自由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对自由主义而言,权利和自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极利”是个人有“权”享受到的、“正当”的资格、利益、能力或主张,这种资格、利益、能力或主张得到政府的认可和保护。“权利”是“自由”的复数,“自由”体现为‘权利”。人们正是通过权利而逐步踏上自由之路的。所以说,通过权利实现自由,自由才能最终获得.自由主义者认为,通过权利来实现自由,首先要靠法治;其次,依靠权利自身;第三,依靠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6.
迁徙自由是为多数国家宪法所确认的一项基本人权,是公民追求幸福的法律保障,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采取了严格限制迁徙自由的措施.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必须针对社会现实,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还公民尤其是广大农民以迁徙自由,逐步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一改革应切中要害,而且必须是渐进式的,不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7.
诉讼证据规则的存在不仅有其认识论方面的基础,同时也自有其价值论方面的根据。控制犯罪和保障自由是各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孜孜以求的两种价值目标,但这两种价值之间又存在着冲突,英美法系奉行的是权利保障观点,大陆法系则奉行犯罪控制观,当然二者又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我国刑事证据规则立法应以司法公正为其价值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与秩序是贯穿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主线。自由与秩序的冲突背后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这一矛盾甚至成为了大学运行的永恒矛盾。但是,自由和秩序存在一定的内在机理,秩序是自由的保障和基础,自由是秩序的目的。自由与秩序由原先的紧张状态发展成为联通的状态,二者的博弈共进,保证大学运行既拥有一定的秩序性,又能坚守大学发展的自由精神。自由与秩序平衡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要健全教授治学制度,彰显现代大学治理的自由精神;完善依法治校制度,以良法推进现代大学有序之治;落实民主监督制度,实现现代大学治理的自发秩序;推进社会参与制度,走向现代大学治理的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19.
自然法学说渊源于古希腊 ,中世纪时沦为神学统治的工具。西方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时期 ,自然法学说开始复兴 ,16 - 17世纪被赋予近代意义。在欧洲转向近代化的背景下 ,近代自然法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原则深刻影响了法国的社会进程。自然法学说适应时代的需要 ,与人类理性原则一起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