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不"是一个人人可以接受的话题,也曾出现在很多地区的模拟题中,但广东省作文命题是"不要轻易说‘不’",审题重点应落在"轻易"上,该命题不同于"不要说‘不’",也并不是一定不能"说‘不’",而更多意味着一种应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合理的、理性的思考和选择。)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之友》2010,(3):27-27
说“不”,在轻浮者那里,是一种无知浅薄的炫耀,而在智者那里,则是一种洞明世事的睿智拒绝。说“不”,在意气用事者那里,是一种狂妄的表现和无谓的牺牲,而在真正的勇者那里,则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坚守和毫不怯懦的抗争。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扩大内需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而议论的焦点则是这样两种现象:一种是"有钱不花",另一种是"没钱可花". 说到"有钱不花",这里有数字为证.一九九八年,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百分之七点八,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百分之四,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却增长了百分之十七点一,达到五万三千四百多亿元.  相似文献   

4.
关于"零距离"说,不少人都不太赞同.其反对的理由,一是彼此取消说.如庄西真先生在<职教论坛>2009年第4期撰文<距离产生美>,陈述自己反对"零距离"的理由,认为"职业学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学校则是一种教育组织":又说."从分工角度看,都零距离了,那还同时要职业学校和企业干嘛,二者只留一种即可."二是误导说.即认为"零距离"的提法不切实际,难以实现,容易误导职业教育虚夸浮躁,务虚而不务实.  相似文献   

5.
在老师们的平时闲谈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有趣的话,比如班主任老师常常会说"我们班如何如何、我们班某生怎样怎样",而一般其他非班主任老师则总是说"你们班如何如何",这看着像是一种非常平常的谈话,其实反映的问题却是很深刻的.对一个班来说,不管学生还是老师,都会不自觉地认为,班主任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而其他科任老师只不过是"教书匠",而没有尽到育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答而述理"题是泛指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回答设问,并且叙述其答题的根据或理由的特殊简答题.其特点是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求"知其所以然".不少同学由于在平时解题时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往往只能回答"是什么",而"为什么"则说不清、说不准、说不全或运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总有一种有理说不出的感觉,这无疑增大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说理"方面的训练,做到答题意思完整、有理有据、用语准确、条理清晰、文字简练.  相似文献   

7.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但对于"读书无疑者",则"须教有疑",正是"学非问不明",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这里又颇有一些学问.  相似文献   

8.
正愉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也就是"寓教于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这种教育思想最早体现在孔子的教育理论当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学习源自兴趣,而兴趣源自快乐。北宋教育家程颐说的"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亦是如此。"寓教于乐"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它不是说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快乐的气氛,或者是用某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学习之外暂得一时欢娱,而是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是教学、教育,  相似文献   

9.
12岁的刘思影被李洪志煽动,在母亲的教唆下,参加了"法轮功"痴迷者的自焚事件.事后,她躺在医院病床上回答记者的询问时曾吃力地说:她要去一个所谓"美好的世界",那里到处都是金子的,通向天国的路也是金子铺的.听后,令人震惊、痛心.两个多月后,她终因抢救无效而离开了人间!  相似文献   

10.
日前,某著名市场评论人士发表文章《为炒新者鸣不平》(以下简称"文章")称:"打新者个个有利可图,而炒新者则无不血本无归,市场表现如此之不公,则很难说是正常的",甚至危言云"把一级市场高市盈率发行当成惩罚二级市场炒新热的对策,甚至说成风险教育之一大创新,简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异端邪说。  相似文献   

11.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悟"很重要。古人十分重视语文学习中的"悟"。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孟子说"说诗者"要"以意逆志",庄子则说"得意而忘言""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其中的"意",就是"悟",也即"用心体会"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并称"显学"的儒墨学派形成各自的修辞观.由于先民文化的影响,儒墨都高度重视立言修辞者的道德修养并有相关精辟论述.儒家和墨家在修辞的道德准则方面存在异同.儒家讲究"慎言",但却走入了"讷言"甚至"无言"的极端,墨家坚持当说则说;儒家提出的准则没有摆脱"礼"的束缚,要求对象是君子,而墨家则为全体言辞使用者.  相似文献   

13.
大徐本《说文》小篆或体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徐本《说文》篆体字头下,有时出现另一篆文.许慎把它和古文、籀文一样称作"重文",王筠则称之为"或体",许瀚称之为"小篆之异文",段玉裁则说它是"异形而同字".这些或体是怎样出现的,与正篆是何关系?性质如何,有何意义?本文拟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花喻人的红楼叙事中,关涉黛玉又关涉袭人的植物意象是"桃花".清代《红楼梦》评点多以"芙蓉"品黛玉,以"桃花"评袭人.尤其集中在"掣签"一回.关于桃花花名,有贴切身分、薄命、轻薄等解;关于题字"武陵别景"和附诗"桃红又见一年春",一说袭人再嫁,一说文笔蕴藉;关于签语"杏花陪一盏,坐中间同庚者陪一盏,同辰者陪一盏,同姓者陪一盏",一说关乎群芳薄命,一说关乎特写芳官.至于"嫁人"回中"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几无好语.如此等等,涉及到袭人性情、命运、人物关系及情节发展,而袭人形象亦由此更加丰满而凸显.特别是"一芹一脂",以"桃花"展示了袭人的特殊意义,袭人去向也因以深蕴于红楼叙事.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思想.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义为"适合",但亦可作"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还是政治哲学."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子贡评价孔子说:"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论语·子张>)这里的"动之斯和",就是能让公众团结一致、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16.
胡维 《快乐阅读》2012,(34):121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这两句话是说文章以"情"为中心,为主宰,为灵魂。可以说,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列宁曾经说道:"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水浒》中的宋江,誉之者说他是"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毁之者说他是"地地道道的投降派",这两种说法深刻揭示了自《水浒》问世以来人们对宋江这一人物的认识。改革开放后,学界对宋江研究视角、方法多样,人们不单纯对其褒或贬,而探究其所处时代背景,认识到其性格的复杂性、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正刘勰《文心雕龙》里有名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此句流传甚广。但此句的后半句许多人不知道,"我才之多少,将于风云而并驱矣!"简单地说,前两句是强调无论写山还是写水,都要有情感;后一句则强调同时要能够再现客体的物貌特征。写作既要抒发主体的情、理、志、气,又要描摹客观对象。刘勰归纳写作路径为两种:一种是"为情而造文",另一种是"为文而造情"。直白地说,一种是外在的风物触动了自己的情感,因而提笔写  相似文献   

19.
孔子日:"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不懂得"礼",就不懂得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就不能立身处世,就不可能获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礼是人们的一种本质规定。古人言:"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我国古代六艺中,礼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论幽默     
幽默是一种常见的艺术现象,也是一个重要的美学概念.但是要从理论上说清幽默是什么,却历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鲁迅就说过,幽默在中国"连意译也办不到."那么在以幽默著称的英国人那里又怎样呢?似乎也觉得难以说清.英国一位有名的喜剧作家康格里夫早就指出过:要确定幽默的含义"那是一桩了无止境的操劳",并说他只能用"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意义"这句古话来形容幽默"无穷无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