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怀宏 《科技文萃》2005,(9):135-136
2005年6月21日是萨特100年诞辰,也是他去世25周年,而他去世的1980年正好是中国开始出现"萨特热"的时候.另外,今年还是另一个法国著名思想家阿隆的百年诞辰,但阿隆乃至较后出生的加缪在中国都从来没有像萨特这样热过,所以,一个饶有趣味的与外来思想接受史有关的问题是:当时中国年轻人热衷的为什么是萨特?萨特对我们今天又有何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2.
萨特(1905年——1980年),法国人。作为一位杰出人物,他首先是哲学家,然后才是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曾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两代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3.
1980年4月19日,5万多群众自发地聚集在法国的蒙巴纳斯墓地,含泪送走了一个伟大的世纪哲人——萨特。萨特终于摆脱了“恶心”的侵扰,回归自然,达到真正绝对的自由。然而,萨特在《恶心》中所揭示的“恶心”却没有随他而去,而是依然在折磨着活着的人。  相似文献   

4.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二战后西方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萨特的思想主张,如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他人就是地狱等基本概念,都指向了"人"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与人生等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罗兰·巴尔特之作为继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最有影响的现代大师这一点,已为世界公认.但在国内,萨特的知名度显然是远远高于巴尔特的.罗兰·巴尔特既是著名的结构主义大师、符号学家,又跻身于解构主义阵营;既是极为重要的批评家,也是继蒙田之后最富才华的散文家;同时,无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或是释义学中,都少不了他的一席之  相似文献   

6.
让一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是法国存在主义大师。在他看来,哲学就是探讨存在,但他关注的不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概念,而是人的存在即自为。自为的特征就是“不是其所是,是其所不是”,一句话,就是自由。  相似文献   

7.
(1)“他人就是地狱”是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让·保罗·萨特(1905—1980)关于人际关系的著名论断。国内外评析这一命题的文章虽多,但并不中肯,没有完全揭示萨特赋予它的意义,或者没有把它放到萨特存在主义的整个体系中去理解,因而甚至有所误会。本文是要指出,萨特乃是用这个命题对人际关系的三个方面进行哲学概括,就是说,“他人就是地狱”在萨特那里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涵义,即人我之间的“主奴关系”、“超越关系”和“认同关系”。笔者认为,确认本文的理解将有助于对萨特作更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对他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法国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评论家萨特,一生酷爱读书,在书堆中发展了自己丰富浪漫的想象。对萨特来说,外祖父书房里的书架就好像是镜子里的世界,它有无尽的深度、含有真理和一切无法预见的事物。萨特仿佛投身于不可思议的探险事业中,他必须攀登桌椅板凳,冒着使书堆像雪崩似的倒塌把人埋葬的危险。每一个人都有生命中最得意的所在,萨特的得意所在就是巴黎的那座第六层装满书的楼房。萨特回忆说,当母亲带着幼时的他下楼到卢森堡公园去散步,他实际上只是让他的躯壳下去,而他的光荣的身体却始终没有离开过它的原位。我的人生改变也是从书开始。小…  相似文献   

9.
萨特是二十世纪伟大的文学大师和哲学大师 ,他的自传小说《词语》是他的巅峰之作。《词语》与诺贝尔文学奖、与萨特的文学创作观和自我精神分析之间的关系 ,折射出萨特的内心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0.
法国存在主义代表作家萨特的小说《恶心》中存在着自然与文明这样一组二元对立的研究对象,以这组二元对立为切入点解读小说,说明萨特是如何通过这组二元对立阐释他的哲学观念的。首先概括总结萨特在小说中所表达的独特的自然观,再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参观博物馆这一事件的相关段落的解读,揭示萨特眼中自然与文明的对立,最后说明萨特如何通过这组对立来表达对人是完全自由的认识的。  相似文献   

11.
1费马的生平简介 费马是17世纪法国业余数学家.费马一生从未受过专门的数学教育,而且认真注意数学还是在他30岁之后,但他将全部业余时间用于数学的研究工作上.在直至逝世的34年里,他的精神世界始终被数学牢牢地统治着.在数学的四大分支--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数论,费马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在17世纪的法国没有那一位数学家可以与之匹敌.  相似文献   

12.
萨特与《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学大师和哲学大师,他的自传小说《词语》是他的巅峰之作。《词语》与诺贝尔学奖、与萨特的学创作观和自我精神分析之间的关系,折射出萨特的内心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3.
卢梭是西方近代自由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那带有辩证色彩的自由观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后来的人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萨特是存在主义在法国及至整个现代西方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他十分关注人的自由问题,不少人把萨特的存在主义称为“自由哲学”。他的自由思想是现代西方人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对卢梭和萨特的自由观进行比较,不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他们自由观的异同,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西方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他人”问题是现代哲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法国哲学家萨特在这个问题上有其独特的看法。本主要以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为依据,首先介绍了萨特对“他人”问题的回顾,然后重点考察了萨特自己的“他人”观。萨特认为,“他人”问题不应该如传统哲学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而首先应该是一个存在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萨特分析了注视的存在论意义,认为他人首先是在注视中到场。  相似文献   

15.
近日读《存在与虚无》,又想起萨特的人格故事。1964年他作为法国的一位具有卓越思想的文学家与哲学家赢得了诺贝尔奖。瑞典文学院说明给奖的理由是:萨特的作品富于想象力,字里行间充满了追求自由与真理的精神,对我们这个时代已产生一种深远的影响。没想到萨特竟然拒绝接受这笔数额五万三千美元的奖金。这件事使人们感到愕然,但萨特自己则觉得很自然,他说:  相似文献   

16.
萨特哲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或意识与外部存在的关系.而他的自由思想就始终贯穿于他的著作中.本文阐述了萨特自由观的主要内容,即自由的前提、含义、界限、要求及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他的自由观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1)“他人就是地狱”是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让·保罗·萨特(1905—1980)关于人际关系的著名论断。国内外评析这一命题的文章虽多,但并不中肯,没有完全揭示萨特赋予它的意义,或者没有把它放到萨特存在主义的整个体系中去理解,因而甚至有所误会。本文是要指出,萨持乃是用这个命题对人际关系的三个方面进行哲学概括,就是说,“他人就是地狱”在萨待那里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涵义,即人我之间的“主奴关系”、“超越关系”和“认同关系”。笔者认为,确认本文的理解将有助于对萨特作更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对他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8.
百年萨特     
今年是法国哲学家萨特诞辰一百周年。萨特无疑是上个世纪西方哲学家之中最有个人魅力的人之一。他终生厌恶资产者、权贵者,但也厌恶庸人。他拒绝来自官方的任何荣誉,包括拒绝接受颁发给他的诺贝尔奖金。他独自在电视台与权倾当时的戴高乐将军、总统的拥戴者们进行唇枪舌剑的抗辩。他义无反顾地坚持完全自由地选择自己捍卫自由的人生道路。1964年,萨特凭自传体小说《词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萨特却拟写了一份拒授声明,表示不接受任何官方荣誉。而他与渡伏娃的精神爱情也成了青年人心中不灭的神话。  相似文献   

19.
萨特(1905—1980)和加缪(1913—1960)都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两人于1943年结识,1946年便发生意见分歧,此后论战,大约有一年互不来往。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笔记《反抗者》,此后萨特与加缪的关系更加恶化,以致最后绝交。加缪在《反抗者》一文中污蔑社会主义革命是“沾满鲜血”的革命,革命后的政府照例是野蛮政府。为此,萨特极为气愤,随后批驳道:加缪的《反抗者》“实际上只是针对革命”,  相似文献   

20.
1 费马的生平简介费马是 17世纪法国业余数学家 .费马一生从未受过专门的数学教育 ,而且认真注意数学还是在他 30岁之后 ,但他将全部业余时间用于数学的研究工作上 .在直至逝世的 34年里 ,他的精神世界始终被数学牢牢地统治着 .在数学的四大分支———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数论 ,费马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在17世纪的法国没有那一位数学家可以与之匹敌 .皮埃尔·德 ·费马 (PierredeFermat 16 0 1.8.2 0 -16 6 5.1.12 )出生于法国南部图卢兹 (Toulouse)附近的波蒙·德 ·罗曼 (BeaumontdeLomagne) .他的父亲多米尼克 ·罗曼是一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