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讯技术快捷到只须眨眼功夫便联通的“E时代”.“洛阳纸贵”已经成为了遥远的传说。人们不再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渴盼:也没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幽怨:更没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惊喜。纵使山长水阔.天上人间,弹指间,瞬息相通,天涯变咫尺。  相似文献   

2.
<正>重读历代笔记,是与古人穿越时空的对话,千年的文字因被重新阅读而焕然新生;历代笔记新说,是立足当下的再次审阅,期求今生有更全面的认知。两者融合,如“金风玉露一相逢”,定然“胜却人间无数”。去年五月,陆春祥先生再次以熟悉的方式冲向古典笔记的苍穹,去找寻一面名为“云中锦”的镜子。  相似文献   

3.
左建明 《中文自修》2023,(Z1):126-128
<正>这书信往来,绵绵不断,像一条永不干涸的河。至今想起那包被妻子珍藏起来的两地书,耳边即刻传来列车“咔嚓——咔嚓”的车轮声,那就好像我们的专列,专为我们传书送信。从前的情形,隔上几日到办公室去,总有那么一摞信件候在那里。信里自然鼓胀着许多的惊讶、欢喜,或许还有失望与牵挂——不管怎样,都足够一天的心潮起伏了。但是,不知从什么时日起,那桌面上竟渐渐地荒凉起来,即使半月二十天去一趟,也鲜有书信出现,惟有一些硬邦邦的印刷品,仿如戈壁滩上的石块,摸也懒得去摸。于是,生活中平添了许多寂寥。  相似文献   

4.
一个蒙尘的铁盒子。 我拿纸擦去那一层厚厚的灰尘,露出盒子的本来面目。盒子通体是铜制的,盖子上用油彩画着繁复的花朵,老旧的上个年代的那种款式,写着"××饼干"的字样。  相似文献   

5.
【开篇语】书信是人们互通情况、交流思想、商量事情的一种应用文。看似平常,然而它在中考作文题中却大放异彩。因为它无审题碍障,无取材限制,给考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体现了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理念。因此,对于书信体作文大家要格外重视,一定要掌握其写作技法,大胆地倾吐真实的体验,充分地表达浓郁的情感,尽情地抒写自我心中的真情。  相似文献   

6.
在电话、邮件成为我们交流的重要手段的今天,我突然想写些关于信的文字。童年的驻地里,栖着一袭美丽的河。还记得在落花时节,邀三五伙伴,放“舟”轻漾。“舟”乃纸船,稚嫩的心,生出灿烂的愿望,于是在揉皱的纸上,以拙劣的字体,描绘着我们的想象。然后叠成纸船,侄水载着船,也载着我们的未定梦想,漂向远方……  相似文献   

7.
在电话、邮件成为我们交流的重要手段的今天.我突然想写些关于信的文字。  相似文献   

8.
南山泉 《八小时以外》2013,(12):114-115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是宋代才女李清照的词句。香闺寂寂,执一支紫毫笔,把心事写在锦书——彩色的信纸上,或偷偷读着心上人寄来的锦书,这是那个时代上层社会女子的日常剪影吧?  相似文献   

9.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古人常用书信传递信息,表达情感.那一封封书信,书写着人们的心事,那是文字的律动,是无声胜有声的表达.那么,课文中渗透着情感的书信有哪些呢?一起去阅读那些触动心弦的文字吧!  相似文献   

1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938年7月9日樊锦诗出生于北京,祖籍是浙江杭州,青少年时期在上海度过. 樊锦诗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大姐姐,她和二姐是双生子.按照家谱,樊家姐妹是梅字辈,大姐的名字中就有个"梅",但是父亲希望女孩子也应该饱读诗书,于是以"诗""书"为名,给姐妹俩取了名字.双胞胎姐姐叫"樊锦书",她也有了"...  相似文献   

11.
<正>每次作文,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腹中空空,脑袋嗡嗡,左思右想却始终难以下笔:那么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认真阅读,认真积累素材。只有准备了丰富且独特的作文素材,你才能将考场作文写成锦书样文章,让阅卷老师觉得秀色可餐。高分考生田××同学就是这样一个爱阅读、爱积累的孩子,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篇她写的《十年功》的(材料作文:快与慢)模考作文。谁人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此,我常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2.
他自云中来     
朝烟 《中文自修》2007,(6):9-11
如果说缘分天注定,那王维与佛的缘分确是从呱呱坠地便结下了。笃信佛教的母亲给他起名“维”,字“摩诘”,取意于《维摩诘所说经》。母亲在他心中不仅播下了佛的种子,“持戒安禅、乐住山林”的她也深深影响了王维的思想、性灵与胸怀。千百年后,人们将他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称,号“诗佛”。  相似文献   

13.
当萨马兰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主办城市时,在场的中国人沸腾了,全国人民沸腾了,全世界的华人也沸腾了。在一片呐喊、一片泪眼朦胧中,我不禁在心底深深地呼唤:"北京奥运,我祝福  相似文献   

14.
遥寄顾城     
你在天国还好吗 ?   不知不觉,时间的马车已拉着我匆匆驶过了六个驿站,城墙上的烽火台一个接着一个被点燃。渐渐地,夜浓了。望着淡出的月,我不禁想起了你。不知你是否已在天国重新构筑了一个童话世界。   我能想像,那儿是怎样的一个美好世界——清晨,你扶着太阳起床,乘着天的翅膀,去收集蝈蝈的问候,紫云英的花香。   蔚蓝的空气中,悬挂着一颗颗玲珑的樱桃。累了,就摘一个吧 !你无忧地荡漾在蓝色里,滚烫的心与玲珑的红相映成趣,好像一个流动的镜框。   你醉卧在银河边,用结满桑椹的树枝钓起一江秋水。千万朵藏在松干上…  相似文献   

15.
遥寄徐志摩     
徐志摩,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当我刚跨人“无限之生”的第一条界限——生的时候,你却早已挥挥衣袖,越过那另一条界限,结束了你那短短的三十六载年华。感谢上苍,在偶然的一天让我拜读了你的美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面对如此沉甸甸的感情注脚,我竟第一次由衷地感到了内心的激荡。  相似文献   

16.
望雨遥寄     
雨滴落,泛起情愫无数……——题记春雨落在泛起鹅黄的柳枝上,弱柳似烟若雾,仿佛是空气中飘洒的游丝一般。凭栏细望,沐雨红杏,欲绽还羞。氤氲水汽中暗香涌动,远山缥缈,亦真亦幻。绿水缦回,宛如玉带,好一番旖旎风光!回首欲语,笑凝声滞,如此好景,为何只剩我一人独赏?低首轻叹:"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莞尔一笑,知是帮人应梦好,春光无限,何苦自扰?漫步和风细雨,摊开手掌,仰起面庞,感受雨沫儿的点点清凉。那洋洋洒洒的雨沫儿,晶莹灵动,似出尘的仙  相似文献   

17.
遥寄庄子     
《庄子》,一部充满智慧与哲理的经典著作;庄子,一位满腹才华潇洒不羁的思想大家。他的思想令人称道,他的境界令人神往,他在庸俗陈腐的尘世中踽踽独行,他在世俗争斗的惊涛骇浪中逆风呼喊。我们记住了他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我们记住了他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他的人格魅力于历史的长河中永存,他的思想光芒在人类的哲学殿堂里闪耀。  相似文献   

18.
遥寄母亲     
每当西边天空燃起了火烧云,并在时时变动中幻化成人的模样时,我便认定其中的一朵。视其为我那美丽、慈祥、庄严、贤惠、勤苦的母亲的化身;每当我注目远处的高山,我便把它假定为母亲高大的塑像,那缭绕于山头的乳白色雾霭,不就是我敬重的母亲年轻时披戴过的纱巾么?看,多像,朦胧的山头——母亲的头颅;  相似文献   

19.
海天遥寄     
在中日建交34周年之际,遥想1975年您作为日本友好访华团的成员来到北京,与我们一家在长城巧遇,我们虽然萍水相逢,语言不通,但您友好而善良的微笑感动了我们,当您示意要以长城为背景,为我和姐姐拍照留影时,我们欣然应允.雄伟的长城像一条巨龙从我们身后逶迤东去,童年的我偎依在母亲怀里,仿佛昨日。数十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世几度变迁,不知道您现在怎样了?海天空阔,阻隔不断我们的诚挚问候和衷心祝福。岁月无痕,假若我和母亲当年的照片依然保存在您手里,企盼您能寄一张给我们,从中抚摸岁月留下的痕迹,重温幸福童年和中日人民割不断…  相似文献   

20.
锦书谁寄     
多年前读金庸的《天龙八部》,有一个情节印象很深:萧峰找养父乔三槐询问自己的身世,走到旧居门口,看到枣树下放着一顶草笠、一把断了柄的茶壶,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暖意。后来,养父母被人杀害,他又在熟悉的屋子里过夜,翻出自己小时候玩过的玩具,不禁悲从中来……我记得这个情节,可能缘于人人都会有的感情——睹物思人。我偶然在家翻出以前经常捧读的小人书,也百感交集,小心地把它们摸了又摸。感觉上,因为看到了旧物,只一刹那,过去很久的人和事就涌现在眼前。"日常物事"这组文章,即着眼于不能说不能动却凝结了深情的"物"。文章当然要以情动人,可情往往也需要载体啊!试着写写你熟悉的"物"好吗?很可能你一下笔即文思泉涌。时光不可逆转,人与物的缘分,同人与人的缘分一样值得珍惜。有了惜缘之心,生命会变得丰富,人会变得宽容,将来的回忆也会变得更温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