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哈尔滨市东部农业区土壤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生产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BCR提取法对各土壤样本的重金属元素Cu、Zn、Pb、Ni、Cd和Cr的含量和形态进行测定,并测定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以松嫩平原背景值作为参比值,对该市东部农业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作出评价.结果表明,该市东部农业土壤已受到污染,累积污染程度具有Zn> Cd>Cu>Cr>Pb>Ni的特征;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中,残渣态占据其总含量的绝大部分,Cd、Pb、Zn有效态含量较高.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表明:Cd是农业土壤中潜在生态危害最严重的元素,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Cu、Pb、Zn、Ni和Cr均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总体上处于低等生态危害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重金属元素污染来源比较广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内江市郊区菜园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江市郊区菜园土壤和白菜、韭菜、胡萝卜、白萝卜、茄子、莴笋、芹菜、豇豆和冬瓜等9种蔬菜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内江市郊区菜园土壤Cu,Zn,Pb,Cd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7.53,165.17,0.147,92.34,79.56mg/kg,是四川土壤背景值的249.28%,190.97%,298.83%,185.65%.100.70%,Cu,Pb,Zn元素污染属轻度污染,其中Pb较接近中度污染;Cr属警戒级;Cd为安全级.重金属元素Cu,Pb,Zn的复合污染较普遍.内江市郊区蔬菜的重金属Cu,Zn,Pb,Cd和Cr含量排序为Zn〉Cu〉Pb〉Cr〉Cd;9种蔬菜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效应大体为Cd〉Zn〉Cu〉Pb〉Cr;除Pb含量在白菜、豇豆、莴笋和芹菜中超标外,其他元素在各蔬菜中均无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3.
通过现场采样及实验室分析测试,对潮州市工业区及郊区农田表土中重金属(Cd、Cr、Cu、Pb、Zn和Ni)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潮州市工业区土壤中Cd、Cr、Cu、Pb、Zn和Ni的含量均高于郊区农田土壤.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作为评价标准,计算出各工业区土壤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  相似文献   

4.
在赣南18个脐橙产区县(市),根据不同土壤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果园约90个作为取样果园,采用BCR法对土壤样品的土壤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果园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赣南脐橙果园土壤中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形态含量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Pb>Cu>Zn>Ni>Cr,同时,重金属元素Ni、Cu、Cr、Zn和Pb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含量和形态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且均以残渣态为主,五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环境风险都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测定了南京市江宁区某街道的6家家庭农庄土壤和蔬菜可食部分的Cu、Zn、Hg、As、Cd、Ni、Pb等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d元素的土壤单因子评价结果为轻微污染,Cu、Zn、Hg、As、Cr、Ni、Pb元素均在正常范围内,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来看,有12.5%的土壤属于轻度污染,87.5%的土壤未受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综合评价属于清洁水平;蔬菜中所测元素Cr、Ni、As、Cd、Hg、Pb的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皆在正常范围内,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指数的最大值皆小于0.7,说明全部蔬菜样品均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将位于淮南大通矿境内的化工垃圾填埋复垦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复垦区的土壤进行调查和采集分析,采用Nemerow综合污染评价指数法对重金属(Cu、Cd、Ni、Pb、Zn)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复垦区内各种重金属元素综合污染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d〉Ni〉Cu〉Zn〉Pb。  相似文献   

7.
利用X射线荧光(XRF)光谱仪对昆明市街道灰尘重金属Cu、Zn、Pb、As、Cr和Ni等元素进行了含量和粒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街道灰尘重金属污染程度依功能区表现为:工业区>交通区>居民区>商业区>风景区;街道灰尘重金属具有明显的粒级效应,随着灰尘粒径的减小,重金属含量呈现出明显增加趋势.重金属主要污染粒径在小于75μm级别,Cu、Ni、Cr、Zn、Pb和As基本上占到灰尘中重金属总量的50%左右,其中Cu、Zn、Pb和As都达到相对富集类,污染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8.
BCR法研究铜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形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CR(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连续提取法对梅县玉水铜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Cu、Pb、Zn和M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下游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比上游严重,属于重污染区,而上游土壤属于轻度污染.矿区上游和下游农田土壤中,Pb的污染贡献最大.上游和下游土壤中Cu、Zn、Mn都主要分布在残渣态中,Pb主要分布在可还原态.上游和下游土壤中都以Pb的有效性最高,Zn的有效性最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呼伦贝尔伊敏矿区排土场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BCR法提取土壤Cr、Cd化学形态,研究不同土层深度Cr、Cd各形态含量变化规律,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指数评价对该区域土壤Cr、Cd污染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研究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和土壤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Cr各形态含量呈现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弱酸提取态变化趋势,各形态含量变化均与土层深度无明显关系;土壤Cd各形态含量呈现弱酸提取态>残渣态>可氧化态>可还原态变化规律,且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含量明显降低。该区域土壤中Cr残渣态所占比例大于73%,Cr元素处于较稳定状态;土壤中Cd有效态重金属所占比例大于83%,极易被动植物所吸收,潜在生物污染性较大。研究区域土壤中Cd总含量超过呼伦贝尔地区土壤背景值1.37倍,土壤已经受到Cd污染;土壤中Cr总含量接近呼伦贝尔地区土壤背景值,且Cr残渣态含量比例高,土壤未受到Cr污染。土壤中Cr和Cd单因子污染指数Pi分别为0.88和1.38,内梅罗综合指数P综分别为0.91和1.44,研究区域土壤未发生Cr污染,出现了轻微Cd...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洞庭湖“四水”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析,并对其沉积物重金属进行了污染程度、风险评价以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四水”入湖沉积物中,Bi、Cd、Pb、Zn、Cu、Mn等重金属含量变化大,Cr、Co、Ni、Mo、V、Tl等重金属在“四水”入湖河床沉积物中平均含量相差不大.富集因子表明湘江入湖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种类多,富集程度强,其次是澧水.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湘江入湖沉积物中,Bi、Cd为重度污染,Pb、Zn、Cu、Mn为偏中度污染,Cr、Co、Ni、Tl为轻度污染.资江入湖沉积物中,Bi、Cd为偏中度污染,Pb、Zn、Cu、Mn、Cr、Co、Ni、Tl为轻度污染.沅江入湖沉积物中,Cd为偏中度污染,Bi、Cr、Mn、Ni、Cu、Pb为轻度污染.澧水入湖沉积物中,Cd、Bi、Cr、Mn、Co、Ni、Cu、Pb等重金属为轻度污染.污染负荷指数评价显示“四水”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是:湘江>资江>澧水>沅江.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在“四水”入湖沉积物中的生态风险危害最大.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Bi、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