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刊之友》2010,(6):20-21
樊云芳(1945年5月-),女,上海人,著名记者。“还在大学时代,我就做着记者梦。这个梦萌生于一篇振聋发聩的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那时她想,“要是我今后能当一名记者,并写出一篇这样震撼人心的报道来,这一生也就不算虚度了。”  相似文献   

2.
记者梦     
我的妈妈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她常常捧着报纸给我讲一些感人“故事”,并从妈妈那里得知这些“故事”都是记者写出来的。为此,我羡慕得要死,盼望着有一大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会写故事的记者。这个梦我一直做了十多年。当我从孔孟之乡入伍来到东北的小兴安岭,这个梦仍然时刻萦绕着我。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就自封为“见习记者”,写起稿来。连队、机关、深山哨所,都留下了我心碌的身影。有时为完成一篇稿子,竟忘记了吃饭。于是乎一份份稿件就这样带着我的梦幻,带着遐思飞往报社、电台。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可我采写的稿件如…  相似文献   

3.
当一名记者,是我从中学时代起就有的梦。那时,在我的眼中,记者无所不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大学毕业后,由于专业的缘故,先是干了和英语相关的活儿,但记者梦始终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4.
记者梦     
多梦的人生花季青少年时代,我也曾作过记者梦……记者梦断了,就用作家梦续吧。  相似文献   

5.
每当夜深人静,我就坐在书桌前心织笔耕,在散发墨迹的书香中寻找自己的记者梦。参军前,我就十分痴迷新闻工作,历经8个春秋的季节转换,我蜕变成一个十足的新闻迷。以前对发表文章望尘莫及的我,现在也偶尔能在军内外的刊物上发表一些豆腐块。随着一篇篇作品在剪贴本上积少成多,自己有时也会翻着这些用汗水换回的果实,发自内心的抿嘴偷笑,有时难免夜郎自大……  相似文献   

6.
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我深感这次两会会风特别好,报道也透出一股清新之风.清新之风体现在:报道的主题鲜明、记者的眼睛向下、方法是紧盯热点、作风是见缝插针. 一、主题鲜明:"中国梦" 今年两会报道,无论是国家级媒体,还是省市级媒体;无论是党报系列,还是都市报系列;无论是纸媒,还是广电;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围绕"中国梦"主题来进行.就拿我本人来说,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到北京第一天,人民网的记者就请我参与他们举办的"代表委员热议‘中国梦’"活动.会议期间,又有一家报社向我约稿,题目就是"我的‘中国梦’".无论代表还是读者,每天都沉浸在"中国梦"中.  相似文献   

7.
记者梦     
还在大学时代,我就做着记者梦,虽然我学的不是新闻而是哲学。“文化大革命”的狂涛,击碎了我的记者梦。大学毕业,一列火车将我与未婚夫丁炳昌从东海之滨的上海拉到了北方的滹沱河畔,在那里的军农场里我们种了两年水稻。  相似文献   

8.
记者梦     
还在大学时代,我就做着记者梦,虽然我学的不是新闻而是哲学。“文化大革命”的狂涛,击碎了我的记者梦。大学毕业,一列火车将我与未婚夫丁炳昌从东海之滨的上海拉到了北方的滹沱河畔,在那里的军农场里我们种了两年水稻。  相似文献   

9.
樊云芳1945年出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还在大学时代,我就做着记者梦。这个梦萌生于一篇振聋发聩的报道——《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那时她想,“要是我今后能当一名记者,并写出一篇这样震撼人心的报道来,这一生也就不算虚度了”。大学毕业后,樊云芳来到山西雁北工作。业余时间写写稿子,成了她的最大乐趣。为了采访,颠簸的乡间土路上,身怀六甲的樊云芳坐着装满化肥的高高的马车下乡;艰苦危险的矿井里,樊云芳沿着镶嵌在井壁上的钢筋,下到100多米深的井下……渐渐地,报纸上可以见到她写的“豆腐块儿”了。她的新闻生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记协和25家媒体倡议: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一封老新闻工作者来信一石激起千层浪,湖北新闻界开展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引起了全国新闻界的共鸣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4月16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结合湖北"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在北京举办"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讨论会,人  相似文献   

11.
将故乡放在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下,会发现尽管故乡远离新闻热点,但也是新闻热点的一个标本。春节前后,不少媒体都会推出"记者还乡"栏目,刊发记者返乡之旅的"新闻发现"。从业十年,我写过不少"记者还乡"稿件,有关于购票难的,有关于村民致富的,印象最深的还是2012年在《新京报》刊发的"记者还乡"稿件。最终呈现的作品有两篇,一篇是2012年1月30日发表的《故乡的"移民村"》,是我利用春节回家探亲的时间写的;一篇是2012年2月10日发表的《期盼故乡向高处跋涉》,是我对学者熊培云的深度访谈,主要围绕《新京报》刊发的近四十篇"记者还乡"稿件而谈。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3,(12):2-3
中国记协等发出"以强烈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倡议书4月16日,"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主题讨论会在北京举行。结合湖北新闻界开展的"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会上,中国记协等26家单位发出"以强烈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倡议书。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的爱好就像是影子,只要他在阳光下露面,影子就会像猴子的尾巴,在身后欢快地摇曳。譬如,一个人,端着记者的饭碗却做着文学的梦,他的新闻作品就会不时地摇曳文学的“尾巴”。有时干脆就是用文学的笔法来处理新闻题材。这时,记者与作家的界限就变得模糊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记得我写第一篇报告文学,是在1987年。那时候,我刚从一所山区师范学校来到省城,借调在一家杂志社。终于能从事自己最向往的工作,所以干劲就很大;加上刚到一个新单位,又是借调,有危机感,就特别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于是,深秋的一天,我与…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关注就是社会的关注,急人所急,探寻从根本上救助弱势群体的方法,正是媒体的"道义"所在。记者承担的"道义"何在?我想,是担负"瞭望者"的社会责任,是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扩大影响,是传递社会的正能量。那么,不妨从我的财经记者梦说起。  相似文献   

15.
6月28日,我到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下基层采写的最后一篇稿件见报.总计9篇下基层稿件中,有6篇被评为A级稿,3篇上了头条."新闻是跑出来的,脚底板下出新闻",这句话在"记者下基层"活动中再次得到了验证. 近年来,我积极参加<(莱芜日报>组织的"记者下基层"活动,收获了一些好稿件,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的内涵、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圆了“记者梦”本栏责任编辑万木《浙江青年报》社徐忠友我这人生来爱做梦,曾经做过不少多姿多彩的梦:读书梦、当兵梦、爱情梦……但做得最多的是记者梦。(一)记得上初中时,学校里每天下午有一节读报课。担任班长的我,被班主任“加封”为读报组长。每天读报课,我便...  相似文献   

17.
从战士到记者 我的新闻梦想是从军营开始的. 1992年12月,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我带着文学梦和将军梦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成为海军北海舰队的一名水兵. 新兵连第一次参加实弹射击,我连夜写了一篇散记<打靶的日子>,居然上了地方党报副刊的头条.  相似文献   

18.
编后语     
编后语叶子或许就这么巧,这么绝,或许就在会长默默地坐在熄了灯的窗前掩卷沉思时,我却亮起了自己案上的那盏灯,忘情地编着稿件,一篇接着一篇……仿佛每一篇稿件都寄托着心中的一个梦:那是1988年走在去敦煌丝绸古道上的一个梦──同仁们呼吁要有一个自己的组织;...  相似文献   

19.
我这人生来爱做梦,曾经做过不少多姿多彩的梦:读书梦、当兵梦、爱情梦……但做得最多的是记者梦。 少年便做“记者梦” 记得上初中时,学校里每天下午有一节读报课。担任班长的我,被班主任“封”为读报组长。每天读报课,我便站在一米高的讲台前,为同学读报。班主任则坐在教室后面,有时“抓”出一个我读错的字帮助纠正;有时候当我对报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时,他会叫  相似文献   

20.
每当我翻出一尺多厚的新闻习作手稿,看着在中央、省、市、县等26家报纸、杂志、电台上发表了的千余篇各类新闻作品和那几十本获奖证书时,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10年,整10年,我用我美丽的青春终于闯进了新闻殿堂的大门,把自己从一个山里放牛娃锻炼成为一个党的专职新闻工作者,圆了我的“记者梦”。 想起1984年,当17岁的我用稚嫩的笔写出第一篇新闻习作,又跑前跑后请教过四五位常写文章的老师,三易其稿后,一双颤微微的手将她送进了绿色邮筒时,从小就做的美丽的“记者梦”就开始实施了。也真没有想到,当我这篇新闻处女作被县广播电台播出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整天东奔西跑采访,挑灯夜战写呀,学呀,然后就是跑邮局,进书店,也常常是入不敷出,被人嘲笑,被人讥讽,我也有过彷徨,有过彻夜不眠的思考,可每次内心煎熬之后却是更勤奋的努力和拼搏。 也许是痴心感动了上苍,也许是幸遇伯乐。1985年我被意外的录用到乡政府工作。虽说是打字接电话提水扫地的苦差事,可给了我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用武之地,我如鱼得水,白天努力工作,夜晚加班学习写稿,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