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初等教育阶段仍然沿用战前的义务教育制度,以普及短期小学教育为首要目标,而自1940年初为配合“新县制”的实行开始全面向国民教育制度转轨,并在学校设置、行政管理、经费筹集等方面也表现出与此前相异的某些特征。通观其在战时的整体成效,虽然使得西部各地小学校数量、学生人数及适龄儿童入学率相对战前都有了程度不同的提高,但却因为政策制定的误区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教学成效上仍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其侵略扩张图谋,瓦解中华民族抗战意志,彻底实现对华殖民统治,对中国各级各类教育大肆破坏,实行文化教育侵略,推行奴化教育。为此,国民政府根据形势需要对教育政策加以调整,制定战时教育方案,重组教育资源,提供特定教育服务,维持各项教育秩序。同时,注重统一民族共同意识,以及反抗日本奴化教育。其中政策的内容及实际推行确实有形式化及片面性等问题存在,但从整体而言,为延续民族教育文化历史和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采取了一系列战时经济政策,加强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力地支援了对日战争,滞缓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进程。尽管战时经济政策给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并加重了广大国统区人民的负担,但其对抗战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容抹煞的。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财金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税、发钞、举债和外汇统制等财金政策是应付大规模战争的国际惯例。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实施了一系列的战时财金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增税、发钞、举债和外汇管制等财金政策是应付大规模战争的国际惯例.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而实施了一系列的战时财金政策,这为抗战的继续乃至最后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也就从一个侧面支持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当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摧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育工作,国民政府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和措施,从而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战时不仅没有长期停辍反而有所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政府的相关教育政策措施的合理性以及其在宏观掌控上所做的努力。文章通过分析国民政府"战时"教育政策以及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上取得的成绩,以使读者对战时的国民政府教育有一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对现在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的教育作为国民党施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政府一方面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与抗战的政治需要、军事需要和控济出要相配合的教育政策,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另方面权力实行“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政治教育,阻碍了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1941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田赋征实政策。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平抑粮价,满足军队和公教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在抗战时期,田赋征实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为了坚持抗战,增强抗战的经济实力和适应战时经济的需要,国民政府在“以农立国”的方针指导下,加强了对农业的战时统制,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和统制农业的政策措施,进行战时农业推广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政策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后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增长,使后方各省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抗日战争的需要,确保了大后方人民生活的基本稳定,为中国坚持八年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论略陈杏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国民党施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而言,国民政府制订和推行的一些适应抗战和大后方建设需要的有效的教育改革政策和措施,促使教育在抗战期间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为适应政治上强化独裁体制的...  相似文献   

12.
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政策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一方面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加强思想控制,也阻碍了高教发展。这是由其阶级本质和自身利益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日军刻意破坏我国文化教育机关,妄图摧毁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以毁灭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为保存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国民政府联合社会各界及各高校,积极行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令,采取多种救济措施,对战时高校学生给予经济及其他方面之救济,帮助其完成学业.抗战时期,高校学生能够完成学业,国家高等教育不至中辍,一定程度上依赖此种救济.鉴此,笔者拟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 ,为挽救民族危亡 ,中国共产党制订并执行了正确的外交策略 ,既坚持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又正确处理了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 ,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原则结合起来。正确的外交策略的执行为夺取全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日伪和沦陷区的经济政策经历了极大的变化过程。战争伊始,国民政府对日伪实行的是经济绝交的政策。这种政策在1940年后得以松动,政府制定法规允许自沦陷区输入有用的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发动了大规模抢购沦陷区物资的运动。从对沦陷区经济绝交到为我所用的政策变化,缘于大后方的物资极为匮乏。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贵州地区,贵州省国民政府决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整个抗战时期贵州省国民政府采取了广设师范学校、重视师范生和教师之身心锤炼以及奖罚相给合等手段以确保教师队伍之稳定与壮大.这些政策措施使抗战时期贵州地区的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其不足之处在于始终未能圆满地解决战时教师匮乏现象,终至不能满足贵州教育事业的全面需要.  相似文献   

17.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兵役法制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兵役母法《兵役法》的制定与修订;兵役实施法规如《兵役法施行暂行条例》《战时征补兵员实施办法》的确立与变更;为保障兵役制实施的诸如《优待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条例》《妨害兵役治罪条例》等兵役法规的颁布与实施。虽然,战时国民政府兵役法制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但战时的兵役法制不仅保障了兵役制的实施,也促进了中国兵制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抗战需要,国民政府适时对国家中等教育政策进行调整,颁行了一系列关于战时中等教育的法令、法规,这对战时人才培养、力量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中等教育政策的经验得失,无疑会对当今和平环境下的教育工作提供多元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激励军队广大官兵效命沙场,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优抚措施和制度。这些举措对于保证战时军队的动员、征集和鼓舞士气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民党政权的性质以及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财政困窘,其优抚措施的多数内容仅停留在字面上,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20.
战争过程中因人口流动大、饥荒、贫穷、生活条件恶劣,往往导致各种传染病爆发。而在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频频发生霍乱、天花、鼠疫、猩红热等疫情,病毒传染区内出现社会恐慌,甚至对抗战前线产生消极影响。在此种态势的影响下,国民政府逐渐构筑起自己的战时防疫体系来应对疫病,努力稳定局势。但该体系问题不少,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各种疫病,更无法完全解决因疫病而产生的社会与经济问题,这给予了我们很多历史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