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民族文化的典型载体,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字形才是汉字的本体,是汉字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字形研究入手,以《说文》为对象,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汉字造字,力求对汉字造字有一个新的认识角度。  相似文献   

2.
对外汉字教学是近年来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很难突破的教学瓶颈。有不少学者都做过很多研究,有从笔画角度,整字角度,部件角度出发的,还有从词的角度出发的,但是至今都没有一个明显的成果。本文将基于造字法的角度对对外汉字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4.
《中学生阅读》2007,(1):100-101
形声造字法作为音义兼顾的造字法,既保证了汉字在一定程度上音化,又不废汉字意化的根本特征,在音形义一一对应的时期成为造字的主流,并且由于形声造宇法的这种优势在以后所造的汉字中,形声字占越来越大的比例,形声字由甲骨中的大约20名发展成为今天的大约90%。[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发明的那天起,直到今天一直被中国人使用。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那么古人又是怎样造出这么多的汉字的呢?这就涉及到一个造字法的问题。一般认为汉字的造字法共有六种,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合称为"六书"。"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后来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对"六书"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之后  相似文献   

6.
"假借"是东汉许慎提出的一种汉字造字法,从语言学理论分析,假借是不产生新字形但为无字新词找到了记录符号的造字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汉字按其构造分为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它们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综其遗美糅合荟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韵味和风格。在识字施教上,就要依据它们所具有的不同形式的美进行教学,提高识字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瑛教授的《隶楷汉字的造字方法—“新六书”》对隶楷汉字字形构成要素予以系统分析,对现代汉语7000通用字进行全面分析,完善了汉字造字理论.笔者在总结其贡献的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  相似文献   

9.
关于六书的理论性阐述历史很多,但其中或有批评质疑,或多新说异论,因此各说之间是非抵触甚多,一般学习往往感到惶惑,为求教学或自学方便,本以歌诀形式解说传统理论,以作自撰的六书助记歌诀为线索,对“六书”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并对歌诀中所涉及的86个字有重点地作了分析,其中对于先贤之论,取精舍莠,择善而从,对于一些有些争议的问题及例子,一般取其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0.
聂焱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3):58-62,76
用"四书"创制的汉字是用比喻、象征等辞格式思维模式将"世界图式"和物质符号融为一体的文字,其中比喻式思维模式是创制汉字的主体思维模式。用辞格式思维模式创造的汉字世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心灵化了的一种艺术性全息图式。  相似文献   

11.
宋元明时期,关于转注的研究主要有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文字组合说。清代有的学者继承了宋元明时期的声转说或义转说,有的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如互训说、引申说、义转音近说、省文说、多义字加注偏旁说等。现代学者关于转注的解释,从体用的角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即用字法说与造字法说。无论是用字法说还是造字法说,基本上没有超出宋代至清代关于转注的研究范围,只有章太炎先生的转注说可谓独树一帜,但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学说实际上讲的是语言学上的问题,而不属于六书的范畴。在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的学者当中,有的对转注字的产生方式及其类型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历代转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明时期,关于转注的研究主要有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文字组合说.清代有的学者继承了宋元明时期的声转说或义转说,有的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如互训说、引申说、义转音近说、省文说、多义字加注偏旁说等.现代学者关于转注的解释,从体用的角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即用字法说与造字法说.无论是用字法说还是造字法说,基本上没有超出宋代至清代关于转注的研究范围,只有章太炎先生的转注说可谓独树一帜,但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学说实际上讲的是语言学上的问题,而不属于六书的范畴.在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的学者当中,有的对转注字的产生方式及其类型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怨恨"理论是中国人面对世界生存竞争时在中国现代性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体验,它摈弃了尼采的强权立场,割弃了舍勒的毒怨体验,具有强大的重构能力与创造欲望,也是一种关于现代文学评论的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有些已识的古文字的本义尚未得到考释或尚未得到明确的、正确的考释,经研究,我们发现,这类古文字大都是在本义上被后起的今字代替了的古字,所以,只有找出这类古文字的今字。才能根据今字的本义来确定它们的本义。  相似文献   

15.
有些已识的古文字的本义尚未得到考释或尚未得到正确的、明确的考释 ,在这些古文字当中 ,有许多都是在本义上被后起的今字代替了的古字 ,由于它们的本义很早就不使用了 ,而人们又往往习惯于从一个字在古文献里常用的意义中去寻找它的本义 ,结果不是找不到就是找错了。对于这类古文字 ,只有根据古今字的原理 ,找到它们的今字 ,才能确定它们的本义  相似文献   

16.
“俗形义学“是近年提出的学说,它的提出,意味着学术界开始以包容的态度认真对待这种原来被视为异端的文字学现象。“俗形义学“有着与传统形义学不同的作用。传统形义学是专业工作者学习、研究汉字和考释古文字的工具,而俗形义学则在普及汉字教育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对南充方言的"矬"、"屯"、" "、" "、"湓"、"歇"之义逐条训释。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形成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造型艺术的升华过程,它为我国商标设计师提供了很丰富的物质基础。文章基于文字变化之规律浅析现代商标标志的发展与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运用汉字学理论分析探讨了古代识字教学的可借鉴之处,同时根据现代汉语、汉字特点,对当前识字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提出具体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以Fauconnier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以概念隐喻为源头、空间理论为雏形提出了概念合成理论,其宗旨就是试图揭示言语意义在线构建(on-line construction)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汉语新复合词跟随时代的发展层出不穷,创意无限,妙趣横生,值得摸索。汉语复合词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过去的研究重点是划分其与短语的界限以及对复合词出生地的定测;研究角度主要是转换生成语言学,结构分析、视点相对性等理论。所以,本文以分析大量的新汉语复合词语料库为动机,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旨在分析汉语复合词尤其是那些新鲜出炉的汉语复合词意义产生的过程,试图进一步增强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语的阐释力,提供一个新的识解汉语复合词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