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个体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了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求知力、真诚、宽容、思维与洞察力、领导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并展示了相关案例。  相似文献   

2.
李晓菊 《甘肃教育》2014,(17):59-59
正重视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1.关注学生心理动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关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重视正面激励引导,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充分运用激励引导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强调学生的进步,促进自我满足。  相似文献   

3.
学生阅读心理品质包括阅读的主动性、专注性、持久性、探索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心理品质,必须引发阅读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限定阅读速度;调动阅读情感;培养阅读意志;训练阅读想象;培育阅读创新等,以提高阅读技能,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一种新的思潮,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各类现象作出新的解读。积极心理学为改进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新的理念。积极心理学认为,高校德育工作应努力塑造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养成积极认知方式,帮助大学生获得幸福体验,从而使大学生以一种积极心态投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是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将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教育落到实处。积极心理品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内涵进行了简述,并提出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提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人际力量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采用官群等人编制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在人际维度和超越维度得分较高,而在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公正维度和节制维度均得分相对较低。三个年级的学生同时需重点培养的品质为: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真诚、领导力、宽容、谦虚、持重品质;同时,还需重点培养五、六年级学生心灵触动品质。针对重点培养的品质,笔者提出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不只是专职心理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科任教师重要的育人环节,本文主要从构建积极乐观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民主、自由的师生关系、掌握必备的心理辅导技能、构建获得感体验使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师重视渗透要点、做好个别学生的精准辅导等方面阐述了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教育者在学校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供了重要启示。中小学校可以课程干预和日常行为管理为主要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同时为学生提供基本心理需要的支持,以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内在动机,助力学生形成稳定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而建构美德。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他们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心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提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人际力量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而提出的教育思想,强调人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本文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课的开设现状,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原则、模式及相关问题,以期为新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学阶段是个体发展中一个关键的时期,有很多积极品质都在这个时期发展并得到强化.为了探索适合中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模式,总结了大量国外和国内对于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从生态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培养课程设计应该涵盖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的内容,并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资源,建立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评判标准就是看其是否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保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提高孩子的文化素质,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不能忽略他们的心理健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的机会,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让孩子能够拥有乐观、自信、积极、上进的心态,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职生普遍存在厌学、恐考、早恋、人际关系紧张、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信心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高职生大学生活的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对于培养高职生发现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拓宽知识面,同时也要加强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一个良好且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其未来发展十分重要,能够让他们在走出校园后快速融入社会环境中,不至于被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所淘汰。初中作为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采取有效对策来加强品质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积极上进且善于宽容他人的高素质人,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下,教育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迎来了新的创新与发展。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者应该转变教学态度,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学习环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领导部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班主任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心理素质,为小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坚持激扬生命、播撒阳光雨露,通过多种途径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尤为重要。一、利用21天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的形成及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行为,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行为。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却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每接一个新班,我总是要求学生坚持在21天内养成8种好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严守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服从指挥,有序活动的习惯;文明礼貌,尊重别人,静听别人读、说,不嘲笑别人错误的习惯;主动积极,大胆开口,正确朗读的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改正自己错误的习惯;每天课后自觉复习、朗读、背诵、记忆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8):104-105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活动,还包括其他方面的教育内容。比如思想品德的教育,学习品质的培养,还有心理健康的教育。当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就大大提高。当精神追求得不到满足或遭遇挫折,就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或发展为心理疾病。当今社会,可以说,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层的人都存在心理隐患。而中小学生由于学习的压力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作为一名老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文章探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要想在学校环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启示。中小学可通过课程干预、日常行为管理等方式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基本心理需求的支持,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美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